“以人为本”理念在后博物馆时代中的体现
——以第十六届国际最佳遗产利用大会获奖博物馆为例

2018-11-30 10:22常州博物馆常州213002
中国博物馆 2018年1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博物馆

/常州博物馆 常州 213002

引言

“长城是什么时候兴建的?”“京杭大运河是什么时候开凿的?”20年前当游客想要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时,可能要去购买一本介绍相关历史的书籍或是去参观当地的博物馆。但如今他们拿出手机迅速浏览百度或维基百科便可以很快找到能够满足他们好奇心的答案。如今,互联网已经迫使博物馆扮演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角色。过去传统的博物馆几乎是百科知识无所不知的中心,它们曾经是获知“某物或某事”的第一场所,包括所有你能想到的有关艺术、战争、自然历史的一切。但当知识和信息无所不在地出现在我们身边时,博物馆开始变得越来越需要为“某些人”服务,进而成为人们探寻文化魅力和灵感的场所。

对博物馆身份创造性地再构想与再加工是后博物馆时代的一大特征。[1]后博物馆出现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对文化、传播、学习和身份间复杂关系产生一个更全面的理解,并促进博物馆形成于观众沟通的新途径;第二个标志是促进形成更加平等和公正的社会,且与之相连的是接受用于展示、再生与组成自我身份的文化,以及由此带来一种社会与伦理的责任。[2]

二十一世纪,各地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尤其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各国人民对科学和文化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博物馆经过不断的传承和蜕变,已经发展到了相当完善的高度,在其性能、功能、职能和效能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3]如今博物馆的角色已不仅限于保护藏品,博物馆还需要分享和不断地重新解读它们。[4]面对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和与日俱增的国民素质,摆在各地博物馆人面前的是这样一个事实:他们仍然在为某些与策展人拥有共同兴趣、好奇心和动机的人策划展览,其实就是在为自己策划展览。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并不是观众,而观众是各式各样拥有不同的兴趣、好奇心和动机的人群。

一、发达国家博物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

2017年举办的第十六届国际最佳遗产利用大会(TBH),共有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和代表出席,其中一大半都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比如英国、德国、法国、荷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7世纪,公共性博物馆开始在西方国家出现,如今已经发展了近四百年。20世纪初开始,现代博物馆管理方法和观念日趋进步,由静态转入动态,包括视听设备及各项新兴科技都被应用到新的陈列设计与管理之中。跨入21世纪后,发达国家博物馆的目光早已不仅仅局限于收藏与研究人文和自然藏品,而更多地聚焦于“观众”之上。

传统的展览大多展示出进行了深入研究、具有漂亮外观的惊人展品,但尽管如此却没有“以人为本”的考虑到观众的心理。通常策展人在设计时并没有尽一切努力去寻找观众在一场博物馆之旅中所要寻觅的东西。他们也没有去了解观众的背景知识、兴趣或在一趟家庭出游中他们的具体需求,这导致展览无法让公众参与进来。传统展览往往忽视了观众通常是在度假,而没有心情用功学习这样一个事实;没有考虑到普通观众消化信息的速度,也没有考虑到他们处理信息量的能力。

(一)重视观众的感受

2016年多媒体与新技术最具影响力项目(IMAGINES)得主荷兰的廷克幻想工程师(Tinker Imagineers)设计公司提出“我们并非观众”的观点,倡导要重视观众自身的感受和需求。

并不存在任何神奇的公式可以用来策划出既能刺激想象力又能释放无限好奇心的展览。将注意力放在观众身上显然是大有裨益的,虽然我们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却很少能真正做好这点。策展之前要进行观众调查,了解他们的愿望和兴趣点;展览进程中也需要调查,了解观众的现实需求。比如他们曾策划的一个有关当地历史的展览“西海岸的故事”,计划将10万年的历史浓缩到14个特征鲜明的故事之中。之所以准备14个不是因为没有多少可讲的故事和可展示的展品,只是因为他们不想给观众灌输太多信息,因为只有保持规律的输送速度,观众才能持久地消化吸收。换句话说就是说得越少,观众学得越多。但在他们进行了观众调查之后却感觉到14个故事依然不够,因此他们增加了一项多媒体技术,让观众乘坐一艘代表10万年历史的生命之舟并开启一场大约5分钟的时空之旅。这不只是好玩有趣(尽管观众们此起彼伏的掌声表明他们很喜欢这个设计),更有助于实现抓住观众注意力并令他们着迷的目的。

2017年综合项目最具影响力项目得主荷兰微生物博物馆开启了一场“与你的微生物碰面”的奇幻之旅。他们打破了信息与经验之间的平衡,并为观众提供了观察这一不可见世界的多种方式。展览集中于微生物和观众之间的关系,并让这场参观极富个性。这让微生物学贴近民众,可以将信息呈献给最年幼的爱好者以及最年长的专家。通过电梯到达二楼的过程会让观众如同身处显微镜之中并观察微观生命。登上二楼则进入了一个巨大的黑色盒子,这是一个倒转的实验室,通过操纵杆,观众可以在3D视野的显微镜下观察微生物进食、活动和繁殖的过程,这一体验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这个实验室的布置安排可以让观众身处其中,去观看、探索和体验微生物的世界,甚至自己也成为展览的一部分。比如观众可以自己进行身体扫描,了解身体中的微生物状况。还有独特的微生物影片和精彩绝伦的微生物照片可以观看。观众还可以在一面巨大的微生物墙壁上发布他们在博物馆所收集到的微生物图章。

布鲁克林博物馆在过去的一年中持续进行着一项直接针对观众而进行的引导想法测试。这一项目表明观众想要与真实的人以一种动态、个性化的方式探讨艺术。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工作人员使用了一种移动设备可以让观众在博物馆的这个平台上与专家就艺术进行提问和探讨。观众通过发短信的独特参与方式可以与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进行联系并以此为跳板将观众的问题变为更加持久的对话。他们会提供建立在兴趣之上的个人建议并与附近的对象建立联系以鼓励观众继续探索发现,可以进一步将视线从移动设备的屏幕转移到艺术品之上。其结果是一种可量化的深入参与。

(二)为观众呈现独特有趣的故事

吸引观众的一个潜在有用的方式就是让观众“玩游戏”。要制作一个好游戏并不容易,但当你成功了就可以吸引人们对几乎所有的话题感兴趣。荷兰廷克公司在一个位于德国边境的古老荷兰堡垒中,针对14-20岁的青少年做了一个真实的体验生活,将他们带入一个地下迷宫。在虚构的故事中,他们必须解决谜题,破译密码,解译信息来揭示失踪警卫的秘密。尽管故事是虚构的,但还是融入了许多有关这个堡垒的知识、周围的自然环境和附近供水系统的信息,因此它让游戏者可以学习到许多东西。同时参与者还愉快地发现了一份独特的遗产:建筑物本身。廷克公司希望策展人可以关注观众,严肃看待他们并且明白观众与专业人员不具有同样的兴趣。如果策展人希望其他人也对自己的展览抱有热情,那么就应该考虑观众的期望,你想告诉他们什么,你想如何建构和呈现你的故事。这并不是说要去展示出肤浅的故事,而意味着需要仔细衡量要讲述哪一点。通过这一方式,将最大化观众将要参与进来的欲望,还会为那些想要深入学习的人们提供额外的信息。这并不完全是娱乐消遣,而是谨慎思考观众的体验。这些将证明增加启发性和娱乐性元素是很有用的。最后的共同的目标是尽可能赢得更多观众的注意并且让他们觉得此次参观非常值得。

2017年多媒体与新技术最具影响力项目得主比利时林堡博物馆则用特别的故事让世人记住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每个比利时人几乎都知道法兰德斯战场所发生的堑壕战,然而一战时期林堡省在日常生活中所上演的许多“小故事”却不那么为人所知。公布那些“未知的小故事”,把林堡的故事放在聚光灯之下并将它们存放起来留给后代纪念是一个很好的创意。你认为100年前的人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44个最初相同的“斯塔尔头盔” 被带到了市民面前来进行创造性的绘制和加工,每一个头盔都是德国占领林堡市的象征,目的是永远不要忘记战争的后果。44个独特的创作构成了一件将所有林堡市民团结起来的艺术品。这不仅是一场纪念活动,更加是让大家意识到战争给人们日常生活所产生影响的最佳手段,让他们对100年前的同胞产生了同情。

(三)激发观众的想象力

如果想要让观众驻足,那么思考他们的想象力如何才能被激发是很重要的。比如针对荷兰的一个地下考古挖掘,廷克公司就在思考一种展现考古发掘品的方式,如何才能在考古遗址让观众寻找到有用的物品并感到真正的兴奋。这种感觉就像是自己发现了宝藏。只有当观众有了这种发现的体验,他们才会热爱这个地方。于是他们发明了魔法火炬。当观众把它放到一个物体上时,就会触发一个故事。通过与火炬连接的耳麦,观众可以听到考古学家向他们讲述自己的发现。实际上每个人,包括年老的、年轻的、专家和普通公众,都如预期的那样喜欢这种体验,尤其是因为每件物品都是他们自己的发现,这也是为何他们想要倾听这个故事的原因所在。

瑞典斯德哥尔摩科技博物馆计划成为“所有小天才最喜欢的地方”。他们希望增强儿童和年轻人的技术自信并在早期唤醒他们对科技的好奇心。在这里观众可以探索并发现世间万物是如何运作的。用他们的眼睛绘画,制作虚拟雕塑,或使用思维的力量创造音乐。其中巨型思维是一个联合观众、数百名儿童和成年人的联合创作项目。他们还和来自不同机构的许多专家进行合作,邀请了许多来自不同背景的残疾人参加他们的测试。其目标是尽可能涵盖更多的人,想要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触到这些展示的内容,无论你是谁,都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学到很多。

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则通过制作一部有关比尔·斯坦利(Bill Stanley)生平的卡通电影来分享其振奋人心的理念并纪念他的一生。比尔的幼年经历和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经历开启了他一生追逐科学的大门,在菲德尔自然历史博物馆25年的杰出工作为比尔提供了一个激发培养新一代科学家的平台。这样一种新颖的方式,让公众看到了一个鲜活的大众科学家,通过培养年轻人的好奇心,对他们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以人为本”在中国博物馆中的体现

在过去10年间,中国博物馆与社会和经济转变之间的密切关系已经吸引了国际社会的注意。一方面,中国博物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面临藏品、展览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之间的不平衡挑战。中国的博物馆在“以人为本”的后博物馆理念上既取得了长足进步,也暴露了不少问题以及与西方博物馆之间的差距。

(一)大力建设博物馆并免费对公众开放

如今中国博物馆正经历一个十年的“大爆发”期。过去8年的数据表明博物馆的数量从2008年的2970家增加到2016年的4873家,每年平均增加大约237家。中国的博物馆每年新增藏品达3600万件,策划展览达22000场,观众达5-6亿人次。还值得注意的是如今非国有博物馆在中国的比例已达26.6%,在过去的8年间从319家增加到1297家。[5]这些都为中国民众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文化基础和丰富的文化知识来源。

中国从200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对公众免费开放博物馆的政策。到2016年,当这一政策颁布8年后,中国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数量达到了4246家,占据了其全部数量的87.1%。[6]除了少数基于历史遗迹或传统建筑而建立的博物馆以外,几乎所有的公立博物馆都是免费的,这一政策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博物馆为数以亿计来自农村的打工者和低收入人群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大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二)建设智慧博物馆与博物馆社区整合计划

受到IBM公司有关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的启发,广东省博物馆从2015年开始实践智慧博物馆计划,在博物馆藏品、信息和公众教育方面建立起多方面的交流和智能化。基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之上的智慧博物馆包括三方面内容:智慧管理、智慧保护和智慧服务。其中在智慧服务方面,集中于新媒体、多媒体和服务系统的建设,通过再现和共享藏品数据、展览全景漫游、APP智慧服务和空间数字互动等为线上和线下访问者提供了更人性化和多样的博物馆体验。

广东省博物馆推出的博物馆社区整合计划让博物馆与更多的社区紧密联系,扩大空间和视野,填补社会空隙,促进与经济和公众生活的关系,实现博物馆可持续发展。将博物馆展览和教育活动扩展到更多重要的公共空间,比如地铁、机场、公园和城市广场等,还有一些诸如住宅区、医院、购物中心、学校和动物园等生活空间。同时利用博物馆这个平台将博物馆文化服务覆盖到城市之外,让那些偏远地区没有机会访问博物馆的人们能够享受到博物馆的文化服务。

(三)陈列展览着眼于观众

常州博物馆作为市级中小型博物馆,常州博物馆结合大型特展,向常州市民宣传和普及世界文化遗产。例如着力推出“敦煌艺术大展” “颐和园珍藏慈禧文物特展”等一系列有关世界遗产地文物保护的精品展览,同时围绕展览成功策划了系列宣传、体验以及公益讲座活动。此外,常州博物馆还大力开展体现常州本地及周边地方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项展览,如“杨兆群金坛刻纸艺术作品展”“南京云锦江苏省巡回展”“常州留青竹刻精品展”,这些展览为常州市民带来了多场丰盛的文化遗产大餐,让公众领略和珍惜祖辈们的卓绝技艺和文化遗存,并将这些地方文化遗产继续传承下去。

图1 “鸟语花香——鸟类标本和花鸟画展”赴浙江自然博物馆展出

虽然只是市级中小型博物馆,但常州博物馆每年重点推出的原创性科普展览,比如“蝶舞翩迁——蝴蝶标本与蝶文化展”、“鸟语花香——常州博物馆鸟类与花鸟画展”“小贝壳,大世界——馆藏贝壳展”等每年都在全国多个城市进行巡展,并在5年内巡展30多场,足迹遍及全国各地20多家博物馆,受众超过100万人次。此外, “馆藏古生物化石精品展”、“甲壳动物展”、“馆藏矿物精品展”等原创性展览在暑期等节假日期间在本馆成功举办,受到了观众的广泛欢迎和喜爱。这些原创性自然科普展让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儿童了解到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濒危珍稀物种和珍贵的自然地质文化遗产,并懂得珍惜和保护我们的地球和其中形形色色的生物。

(四)科普教育立足于青少年

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未成年人教育活动在常州得到了深入开展。结合常博的资源与乡土文化,邀请非遗传承人开设“启明星·巧手传非遗”系列体验活动,其中常州梳篦活动吸引了各方关注,并向全市中小学推广。此外,还在博物馆等地举办了其他几个非遗传承活动,比如湖塘剪纸、金坛刻纸、留青竹刻和乱针绣等。2009年起每年举办不同主题的科普夏令营,主题包括各类人文和自然主题,其中蝴蝶夏令营入选“中国博物馆教育项目示范案例”,并在全省推广。

其中在“丝路瑰宝——敦煌艺术大展”的基础上,针对民众的兴趣在公众与遗产之间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期间举办了包括名家学术讲座、“梦”敦煌文化创意视觉秀、“指尖上的敦煌”非遗系列活动、九色鹿的故事儿童剧表演、“佛像面面观”翻模活动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受到了民众热烈的欢迎,带领观众揭开敦煌神秘的面纱,共同感受其神奇的魅力。其中“九色鹿的故事”儿童剧尤为成功,共演出了40余场次,受众达到近2万人。它是根据敦煌莫高窟第257窟“鹿王本生”壁画改编而成,这种欢快轻松的形式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传播和普及了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壁画的深刻文化内涵,满足了人们对于优秀精神文化的迫切需求,并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持续稳定地传递下去。

开创性地策划了“可触摸的博物馆”进校园活动,将自然标本送至外来工子弟学校展出,该项目还获评“2015年全国科普日优秀特色活动”。博物馆拥有许多珍贵而美丽的藏品,比如贝壳、鸟类、蝴蝶、化石和矿物等自然类标本。但它们都被收藏在博物馆库房,除了少数展览之外,几乎没有与公众见面,更不要说是亲手触碰了。对公众来说,博物馆及其藏品是既神秘又不可触摸的。因此常博选择了“可感知,可触摸,可体验”的全新形式,提出“可触摸的博物馆”概念,将自然标本送进校园,让学生通过亲手触摸标本,达到眼、耳、手的结合,从多角度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这一形式也打破了以往博物馆沉默、静止、晦涩的“高冷”形象,使博物馆与孩子们之间更为亲近。

(五)社会活动放眼于公众

社会力量对博物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既可以补充自身人员的不足和角色的单一,又可以让博物馆的展览和活动更加融入大众生活之中,更加满足公众的切实需求。常博广泛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发展,建有博物馆之友和志愿者组织,牵头组建的省博物馆学会保管专委会、市博物馆学会、谢稚柳书画艺术研究会及收藏家协会四个学术和社会团体,凝聚了行业专家、民间藏家、艺术家团体的力量。每年围绕学术分享、联合办展、藏品捐赠、馆校共建等方面开展了诸多工作。

以常博志愿者为例,2016年是其成立的第九个年头。在这一年,新吸纳了141名志愿者,总服务时间达到7760小时,义务讲解了796场,受众达19715人。志愿者包括青少年学生和成人志愿者(如教师、艺术家、大学生和外国友人)。他们积极参与了博物馆的各项活动,如教授课程、开展讲座、进行表演活动和讲解服务等。尤其是“龙城小小讲解员”项目,四年来,百余名孩子上岗成为了小小讲解员,在每个周末及节假日定时为观众奉上一场精彩讲解。孩子们既可以从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关注社会、了解和感悟地方历史文化和自然科普知识,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美好情操,又满足了公众对于讲解形式多样化的需求,让观众在欢乐中学习知识、享受生动的文化大餐。

三、“以人为本”理念对常州博物馆的作用和启示

图2 与敦煌有约系列活动——九色鹿儿童剧

图3 “可触摸的博物馆”走进校园

常州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是一所集历史、艺术、自然为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常博立足于“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创新促发展,不断完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的职能。然而作为中国的中小型博物馆,常博还是有一些短板和不足,需要向其他博物馆,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博物馆进行学习和借鉴。

(一)策划展览要提前了解观众的喜好和感受

通常我们在策划一项展览时,很少会像西方一些博物馆那样重视对观众进行调查,而多是在展览期间针对展览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有限的观众满意度调查。以2017年暑期常博推出的大型科普展“回眸亿万年——馆藏古生物化石精品展”为例。虽然展览很受欢迎,尤其受到青少年观众的喜爱,但是因为没有提前对观众进行调查,也产生了一些问题。而展览期间所进行的观众调查则比较有限,不能对展览本身的内容和形式提前起到指导作用,而展览过后又很难起到实质作用。

(二)开展活动要着重激发观众的兴趣和参与性

常博目前的教育活动可以说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荼,数量多、范围广。2017年就推出了“赫赫文明薪火相传”、“遇见生命的感动”自然科学营等各类社教活动53项,194场。教育活动数量虽然很丰富,但是目前大多还是针对青少年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而开展的。对于成年观众,尤其是青年、中年群体吸引力并不大。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群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关注点,要提高多个群体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还需要多调查、多研究、多比较。西方发达国家博物馆所提倡的让青少年儿童尽情投入地“玩游戏”,关注青年人的想象力如何才能被激发,挖掘中老年人心中已经逝去的回忆和历史就显得切中要害,很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四、结语

“以人为本”的理念形成于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又出现在如今中国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之中,现在更应合理应用于后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之中。通过对第十六届国际最佳遗产利用大会获奖博物馆的观察,我们可以认为“以人为本”是中西文化共同遵循的原则。博物馆应当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要尊重观众、理解观众、关心观众,不断满足观众的全面需求,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博物馆由于自身的特点和现今发展的阶段,早已将视线转移到公众身上,用博物馆中的藏品和展览为观众呈现独特有趣的故事,关注他们的感受,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让他们真正融入到博物馆的展览和活动之中,达到人、馆和谐统一的目的。发展中国家的博物馆还处于快速成长阶段,与西方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又具有自身的特点。我们的博物馆需要利用已有资源,关注观众的需求,扬长避短,才可能最终达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目标。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博物馆
展出前的地下博物馆
博物馆里的“虎”
博物馆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