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以合作办学母校为核心,通过各种教育战略决策,引进中外合作高校的科学研究及其教育成果的产业化,课程设置与讲授,人力资源的开发与扩展,组织管理等整合或通过其中某一要素的效用而使办学主体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1 成立时间较短、规模相对较小
我国中外合作办学从1995年,教育部出台《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有了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和行为规范,发展走向正规,30几年来的发展,数量和规模有一定的上升。根据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数据公布显示,截止到2017年8月,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含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和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项目)共计1115个。其中,本科的合作机构和项目为900个,硕士以上的项目和机构为215个。大部分的中外合作办学以合作项目为主,规模不大。
2 资金不充足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现状分析,国家大部分教育资金都投入到各个省的重点大学,公办高校得到的资金是相对充沛的。虽然国家有限度的允许和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高校的办学,从理论上出发,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资金聚道应该是多元化的,但是真实的结果表明,办学资金的不充足是我国中外合作高校的普遍现象。主要资金来源就是学生每年所交的学费。高校一方面要发展教育和师资力量,又要扩展办学设施,那么资金的不充足性就严重的影响了其发展进程,这是我国大部分中外合作高校机构和项目都要面临的严峻问题。
3 师资队伍
纵观我国中外合作高校的师资队伍,一些高校是没有自己的专职教师的,大多数高校只有着较少的专职教师。那么关于这个因素,高校为了寻求自身的发展,就需要聘请兼职教师,这也是在发展没有办法中的办法。关于中外合作高校兼职教师过多的问题,从高校长远发展目标来看是有弊端的,如果一所高校内部兼职教师所占比例过大,那么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就没有办法得到保障。
4 社会偏见
高校分三、六、九等,有重点高校、一本院校、二本院校和三本院校,在民众心里,中外合作办学属于二、三本院校,且还没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认可,同等条件下,家长和学生还是优先考虑综合条件好的公办院校入学。
另一方面是来自社会的就业歧视,对于很多单位、公司、企业,他们的用人标准都将很多的中外合作高校毕业生排除在外。社会对于高校传统性认识和不完整性认识,使得大多数中外合作办学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不容乐观。
1 企业化管理,注重成本和效益
我国大多数高校发展面临着同质化的问题,那么突出中外合作高校的独特性,打破传统的办学模式,加入企业化管理,相对的多元化就突出了其发展的多元化。高校的企业化经营模式,使得其更多的时候注重控制成本,减少铺张浪费,可以合理的利用资源和节约资源。高校合理的利用资源和资源的高效整合就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竞争优势。
2 自主的办学理念
在办学理念上,中外合作办学高校都有其独特的办学理念,可以根据自己的理念制定出自己学校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筹集资金,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去创办具有特色核心竞争力的高校,加大竞争优势。
3 中外合作高校的母合优势
中外合作办学吸收课中外合作高校两方的优势资源,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提供了后续的动力支持。中外合作办学作为独立运行的教学机构,在发展中有其独立性,但是在成长过程中吸取了合作高校的办学优势,尤其是国外高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学科建设的吸收,多中外合作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4 学生兴趣培养和在校创业
大多数中外合作高校都吸取国外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鼓励学生的创新和自主创业,而且在环境支持上走在公办院校的前面。这不仅形成了一种趋势,也成为了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具有独特性,要发挥这种优势,构建独特的核心能力。依据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的准则,明确董事会、校长和管理人员之间的责任与权利义务,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议事原则,构建激励约束机制;健全中外合作学校内部的组织架构;董事会承担决策责任,校长负责带领管理阶层执行决策,党委会全权监督,正确规定决策和运行机制。努力加大当地政府的扶持力度,在各种资源上取得较大的优惠力度,正确引领公司企业、明星校友捐赠教学资金与教学设备;发展其学校的产业链,让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学校产业链,共同建设学校。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发展趋于同质化,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趋于严重化,作为中外合办教育机构和项目,部分高校情况还是相对比较乐观的。中外合作高校本身就秉承差异化战略的理念,想要成为一所优秀的高等院校,就应该将这种优势不断地扩大,提升以办学理念为学校特色的核心竞争力。想要高校具有持续性的竞争优势,学校就应该明确自身的办学竞争优势,来结合本身的核心竞争力打出组合拳。重点利用发展战略的差异化,突出办学特色,发展教学理念,集中资源优势力量,打造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和有优势品牌。明确社会需求人才类型,将学校资源倾向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高校不仅仅应该做教学的差异化,同时也应该做到专业差异化、设施差异化、师资队伍差异化和人才差异化。
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竞争力,还体现在以人为本方面。人才的培养与输送的主力军是教师,教师的优劣更是高校具备长期竞争优势的根本因素。大部分中外合作高校师资队伍明显的缺陷在于专职教师太少,大多数都为外聘教师,这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持续性发展来说是一个严重的弊端。不能依托本校的教学骨干、名师数量过少,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梯队和学术团队。究与以上原因,中外合作办学要构建其核心竞争力,必须依据学院本身的特点,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高校应该建立体现其自身发展战略特色的激励模式,完善绩效考核指标,对学校教师力量加强管理,让教师和学校共同进步成长。
创新是推动一所高校核心竞争力发展的动力。时代是在不断的发展的,不管是商业经济,还是社会教育,如果不懂得创新注定会被新的时代所淘汰。因此,中外合作办学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去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标准,要与时俱进,持续发展。高校要时刻关注社会发展动态,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根据时代的潮流不断创新其核心竞争力,使高校建设和发展与高校核心竞争力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文化的稳步发展,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一种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所以要想提高一所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就要提高其社会服务能力,扩大自身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影响,与周边社区、与用人单位、与社会公益机构等建立友好的战略联盟关系,提升自身在社会良性运转中的作用,传播弘扬正能量。一方面在适时可行下,扩大招生目标,为社会有文化需求人士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以保障社会更多公民的的受教育权利;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只有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才能更好的去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总得来说,中外合作办学应该在社会服务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提升自身的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1]程洁.基于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民办高校发展研究—以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为例[J].科技创业,2015.
[2]鲍昭.基于“蓝海战略”提升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J].管理观察,2014.
[3]董婷.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策略[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
[4]梁娟.基于波特钻石理论的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J].创新教育,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