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园本教研的思与行

2018-11-30 11:51
好家长 2018年1期
关键词:园本研讨教研

文 徐 蕾

一、问题来源与选择——形成有意义的教研话题

问题必须真正来自教师的个人需求,教师的问题常常包含在具体的事件中。我们可以通过“问题资源包”“望闻问切四诊法”“新手上路问题群”“活动菜单制”来寻找、判断教育实践中的真问题,形成研讨主题,也让教师成为主动的发现者。

问题资源包:园部在每月底进行一次问题信息发布,每位教师提出一个自认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发布可以通过案例、提问等多种形式,园部把教师的问题进行汇总,形成“问题资源包”。

望闻问切四诊法: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我们会走入现场,做一些了解,初步做出一些分析。所谓“望”——入班级,观察活动中的幼儿及教师;“闻”——听孩子,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问”——聊困惑,了解教师对问题的看法;“切”——切中小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大问题的支架学习,在“望闻问切”中梳理出问题点。

新手上路问题群:我们常常发现新教师不敢提问,怕自己的问题说出来会很丢脸。所以我们建立了“新手上路问题群”,让新教师主动邀请2~3个有经验的骨干教师加入该群。在这里他们可以放下包袱,畅所欲言,共同反思,并逐渐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中的“问题知识”。

活动菜单制:我们通过设计园本教研项目活动系列表(三张),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调整,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互补充定位园本教研活动的主题,形成活动菜单,有活动时间、活动要求、任务分工、目标达成分析、信息资料分析、活动奖励等等,使教研活动更贴近教师的需求,同时也让教师明确责任,积极参与其中,增强了其主人翁的意识。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问题:从教师对研讨内容的需要程度来看,是否是教师的迫切问题?从问题在一日活动中是否经常出现来看,是否是教师的普遍现象?是否是教师意识不到,但可以帮助教师转变观念,理清方向的?问题的选择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问题必须从教师中来,一方面引导教师发现教育实践中具体而真实的问题,并进行梳理,征集有意义的话题;另一方面从园本教研的目的出发,着眼于研究有价值的“小现象”,根据问题的迫切性与关键性,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形成有意义的教研话题。

二、问题引领与研讨——形成有深度的思维碰撞

在遇到不同的问题时,我们所采取的教研方式也会有所不同,使之更能调动教师的教研主动性,使教研工作实现意义和价值的最大化。

(一)持续性沉浸式教研

园部组织持续跟踪幼儿的活动,以问题为线索,保持研究前后的关联性和递进性,是有主题、有计划、有组织、有设计、有评价的持续性的教研活动。“沉浸式”教研实现了需求了解超前化、问题诊断现场化、困惑解答及时化、教研结果实践化。

首先,通过聚焦现场,提取问题。提取问题的重要指向是根据教师的“最近发展区”;其次,集体诊断,链接问题。诊断的重要指向是站在儿童的立场;最后,置疑剖析,回应问题。通过设疑、置疑、留疑等策略引导教师剖析问题,以追问、反问、辩论、解答等策略一步步地跟紧教师的思考点,激发教师的认知冲突,帮助教师梳理思路,在解析中回应问题。

案例:《你发现了吗》园本教研活动

问题来源:我园的自主区域游戏“铃兰小镇”通过游戏空间留白,提供游戏材料,幼儿自定计划、布置游戏场景、组织游戏进程,共同分享游戏体验,以规则、材料、伙伴等变化,让幼儿不断发现新的挑战,获得新的学习经验。在“铃兰小镇”活动初期,许多教师都觉得茫然,这么大的空间,这么多的低结构材料,幼儿会玩吗?我不管他们行吗?我该看什么?引什么?做什么?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到底在哪里?

教研话题:围绕教师们的困惑,我们锁定了问题——缺少发现(教师们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以“我发现了吗”为研讨主题,通过一则案例与教师展开了剖析与交流。

教研过程:从三个点入手,以问题引领教师观察,展开递进式的思考。

问题一:每个幼儿是怎么玩的?这样的个体表现反映了什么?

问题二:从幼儿的游戏中,你发现幼儿的学习力量在哪里?

问题三:幼儿们还需要什么?我们要做的改变是什么?

问题的衔接和递进进一步保持前后的关联性和递进性,让教师不断增加体验和启发,同时有了聚焦意识,讨论就不再分散,并且层层递进。研讨中,我们采用了委婉策略、追问策略、留疑策略,引领教师们将视角和关注点逐渐转向幼儿生动的游戏过程,转向生动的孩子,教师们惊喜地看到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看到孩子们丰富的内心世界,更发现到幼儿力量的伟大。

在开展持续性沉浸式教研的过程中,每次园本教研活动结束后,我们都有十分钟的新教师提问环节,主要也是想了解新教师在此过程中的困惑、想法,进而及时给予一些引导和帮助。

(二)落地性现场式教研

在一日巡查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年级组共性的问题,我们就会在此问题出现的时间段召开一个现场式的小型教研,我们称之为“落地教研会”。

案例:进餐

大班幼儿自主进餐环节,由于班级差异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我们在现场不断将问题抛向老师:此时此刻你最关注什么?你看到哪些环境可以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有哪些机会可以让幼儿学习?你有没有问问孩子最需要什么?帮助教师寻找和研究午餐环节中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契机。教师们结合现场情况,各抒己见,自然而然地将已有经验与思考释放出来:如餐前准备的商议、餐桌礼仪的传递、餐后整理的学习,这些都可以由孩子讨论来决定;如要关注个体差异,可以通过与保健老师合作,家园同步,解决个别幼儿的进餐问题;又如要关注食谱研究、食堂烹饪,增加花样和口感,改进膳食质量……在直观的现场情境中,教师的讲述言而有据,也容易形成高认可度的操作要点。

(三)联动性互助式园际教研

课程游戏化建设中,我们有幸与无锡市实验幼儿园联盟,借助优质教育资源,结伴而行,同研共进,形成了“合作共享”的联动性互助式园际教研。我们每学期开展以课程游戏化为背景的共建活动,实现互学共进,相继开展了区域游戏观摩研讨、晨间户外运动游戏研讨和学习故事的交流。例如,晨间户外运动游戏研讨中,实验幼儿园的教师们分阶段进入活动现场,观察记录幼儿的活动状态与教师的行为,了解教师在组织开展游戏时的问题,就问题结合现场观察并一一展开分析和探讨:如何在运动中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如何体现“自主、自由、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如何让幼儿爱上运动?这其中既有问题点评,又有策略支持,既有案例举证,又有经验之谈,大家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实践,更促进了我园教师的深度思考和行为改变。

(四)自发性自主式微教研

教师是一个发展的个体,在实践中会反思总结,会逐步积累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这些个体的经验往往具有实践操作性。我们鼓励教师之间的自发性自主式教研或随时发生在活动现场的微教研。例如,现场的碰撞与收获,可以对我的后期工作有哪些启示,哪些方法我可以举一反三地来运用等等。这些自发性的交流过程也是促进教师们自我反思、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过程。

三、结果的追踪与实践——形成有验证的价值跟进

王海英教授曾谈到园本教研的深层意义:围绕教师的真实问题,采用分层的研讨方式,触发教师的反思意识,引发教师的持续跟踪。追踪教研成效是为了形成一股不断推动教师改变行为的持续力量,从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集体的力量去检验教研成效,发现新问题,从而成为教研活动的后续主题。实践验证、调整跟进、追踪分析让教师成为思考的实践者。

(一)跟进真现场

园本教研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让教师通过实践去验证所思所想。它需要我们不仅关注研训过程中教师的反应,还要关注研讨后期教师的行动和调整。我们通过走进现场,用验证的眼光去判断“老问题是否已解决,新问题是否又出现”,进一步观察幼儿的活动过程,了解教师的行为和幼儿活动之间的关系,为园本教研活动的连续性提供依据。例如,研讨中需要进入现场,我们会提供观察指向和分析指向,用白描方式记录孩子的活动状态(兴趣、动机、能力、情感等)、观察策略运用后幼儿行为的变化和评价策略的适宜有效等等。又如,1+3园本教研活动围绕“1”个主题——促进孩子发展的区域游戏,以问题为线索,抓住“3”个切入点——什么是儿童的游戏?什么是游戏中的儿童?什么是游戏中儿童的学习?从第一阶段说游戏到第二阶段再说材料到第三阶段再说儿童学习,到了第三阶段我们就带着第二阶段形成的策略走入现场,分组看孩子与四种材料的互动过程,从孩子的游戏过程来发现孩子的学习,从孩子的玩法来对材料进行解读分析。借助现场的追加提问,帮助教师研究材料投放方式与幼儿的互动关系,引领教师在促进群体幼儿发展的过程中,研究个体幼儿的学习节奏和个性化的支持策略,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再发现新问题。

(二)跟进评价

1.过程性评价

在过程中要不断反思,如:问题导向是否合适与准确?研讨的形式是否需要改进?怎样促进个体主动参与到群体活动中?要及时将每次研讨的结果整理出来,及时给老师提供可以继续思考的“把手”。

2.总结性评价

教研经验是滚雪球式的累积过程,要将每次的研讨收获变成物化的成果。每一个主题的园本教研后,组织者要回顾园本教研活动的历程,归纳活动中的共性问题,汇集研讨活动中的优秀案例,从教师的对话中进行分析,从教师的策略中进行思考,通过循环往复的思考形成活动小结,也形成下一阶段的研讨方向。

园本教研要有意义,有价值,必须坚守儿童立场,研之有据,研之有行,研之有果。要让不在一条起跑线上的老师,找到共同语言,心甘情愿集结在一起,在眼见为实中得益匪浅,取长补短,互助同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园本研讨教研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改进方法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现状的研究
加强理论研讨 助推新时代人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