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市丹徒实验学校 魏志坚
孔子主张“因材施教”,面对弟子们提问“闻斯行诸?”,孔子的答复完全不同,子路勇于作为,容易偏激轻率,所以加以抑制;子冉做事拘谨退缩,所以激励他大胆去干。作为教师,我们应有敏锐的洞察力,了解学生的学力、技能和个性特点并科学归类、因材施教,这也为分层差异性评价提供了前提条件。
教师可通过日常观察、调研,根据学生在主学科领域的学习能力水平,将学习能力强,成绩优异的归一类;学习能力一般、成绩中等的归一类;学习能力较弱、成绩暂时落后的归一类。
学生的发展具有差异性、不均衡性,但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要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有的学生在音乐、美术、信息、科技、活动组织等方面有天赋,教师应仔细观察、加以记录并合理归类。
对于科学识“材”中的差异归类,并不是将学生简单的分为三六九等,而是为“差异性评价”提供了前提条件,评价将不再是由一张统一的试卷说了算,而是根据学生的差异特点,分层、分类评价,充分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特色发展和个性张扬。
学校应改变传统评价方式,建立一套完备的学生评价标准和评价制度,制订计划,形成一套从分层学习评价、综合能力评价、考试制度创新评价以及德育综合评价等“差异化评价”的可行性方案,掀起学校全面评价的改革氛围。同时,从微观上看,各个班级要为每个层次的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和评价标准,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建议,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增强其自信心,强化其学习与活动的动力,使学生的个性在多元评价中得以综合发展。全面学生评价体系的建立将为“差异性评价”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在课堂改革的探索中,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建立学生课堂学习共同体,做到合理用“材”。将按学力、技能所分的各类学生有机组合,保证每个小组成员的能力差异,力求实现组间均衡、组内互补的优化组合,并以学习共同体小组为单位进行师生共同学习,相互竞争评价,充分彰显学生个性,合力完成学习任务。这样,课堂成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系统,既存在思维的冲突和碰撞,又允许不同观点和学习方式的共同存在,既可相互批判,又可以彼此认同与接纳,形成了“尊重差异、发展个性、彼此帮助、共同学习”的课堂建构。同时,学生们相互学习与促进,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师生均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舒适的、惬意的,师生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的课堂对话,思想交锋中的智慧生成,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使得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对于课堂学习共同体的评价,教师不仅应尊重学生共同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更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课堂上给予不同类型学生形式多样的鼓励性评价,评选优秀学习小组等,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合理用“材”、差异性评价可广泛应用于学校德育活动中。教师可选择组织能力、活动能力强的学生作为学生干部、活动组长,创新开展一些德育主题活动、实践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人人有岗位、个个有担当”,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其自主、自立与组织能力,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展现自我,促进其个性化发展。教师作为参与者融入其中,对活动中学生个体和集体的表现作出评价,评选优秀活动集体、优秀活动之星等,并计入学生成长、班级成长档案之中。
通过创新机制,采用分层授课方式,充分激发“差异性评价”改革活力。
学校开设不同层次、种类的精品社团、年级学校社团、班级社团活动,如音乐、美术、体育、手工、科技、象棋以及各类传统文化社团等,让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活动参与其中,使他们在社团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张扬个性。社团活动教师做好评价记录,作为学生形成性评价的一部分记入学生成长档案。
每周利用一课时,按照学生学力分类,在同年级部范围内实行“跑班”,相同学习能力学生组合临时集体上课。教师根据临时集体的不同特点精心设计授课内容,授课教案与作业练习均体现分层性,要求符合、贴近学生学力特点,并将作业等次作为评价等级登记在册,让不同水平学生均获得进步与提升。
“差异性评价”是否落实到位,首先要看考试评价是否作相应改革,否则,一切只能浮于表面,因此,优化期末调研制度势在必行。低年级可实行活动考查、闯关考查,在情景化、生活化、主题化的活动场景中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知识实际运用能力;中、高年级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语数外考试分为难、中、易三级,让学习困难者也能考及格甚至得高分。此外,可尝试“加分考”,三天后重考全班出错率最高的题目,前后两次分数相加计总分,为此很多学生将会自觉查缺补漏;也可尝试“借分”制,允许学生“预支”满意的分数,若能在承诺期限内达标,“预支”的分数将作为正式评价。活用分数“杠杆”为学生减负,将激发很多后进者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平时成绩可按比例计入总分,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激发尤为重要。教师每周可开展志愿导学活动,为后进生“量身定制”练习题,并以达标为目的评出等次,也将作为学期性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让后进生每周都能获得进步,每周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调研制度改革必将使“差异性评价”落到实处。
“差异性评价”最终导向“多元评价”。学校不再以统一的考试成绩论英雄,将充分发掘每位学生的亮点,鼓励多元发展。教师的课堂评价、课后作业、学生评语等都是评价;学生的分层作业等次,社团活动表现、共同体学习奖励、德育活动的组织或参与效果等也都是评价。同时,学校可邀请家长、社会多方评价,开设“一日公开”活动,邀请家长进入课堂,结合家庭表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等。
教师可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除了记录平时的各项成绩外,激励学生自主参与到评价之中;课堂上的一次精彩发言会成为积极评价的好材料;一次热心的帮助会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每一次的调研等次,也是学生客观评价自己的机会……课堂上、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的机会让学生树立自信。在教师的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闪亮的珍珠,都是一颗得意的种子,教师的尊重,教师的多元评价会让珍珠的光芒熠熠生辉,让种子的力量破土而生。
总之,“多元差异性评价”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多元发展,有利于学生快乐成长,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等个性素质将会得到充分激发与发展。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建构多元差异性评价体系,必将推动教育评价改革向前迈进新的一步,必将促进学生个性化自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