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林
◇湖北随州二中
一些高考历史试题的题干中常常含有地名。它们有的是山川河流等自然地理因素的名称,有的是城市、村落等具体地点的名称,还有的是国家或行政区域的名称。这些地名在解题过程中往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解题过程中,许多同学不知道对这一重要解题线索加以利用,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意识不到地名中蕴含的信息。下面,笔者就结合高考真题对此谈一些看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任何历史事件或现象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因此,我们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实有准确的理解。命题者在设计试题时经常以某一事件或现象的时空特征作为试题的“题眼”。试题题干中的地名往往界定了题干中所反映的事件或现象的空间,同学们在看到它们时,首先应考虑其所代表的空间信息。
例1.(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30题)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重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解析:该题中的地名提供的是空间信息。题中的地名,对帮助同学们作出正确选择至关重要。“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说明这与“围剿”红军没有关系,因为在十年对峙期间,革命根据地不可能分布得这么广泛(长征之前革命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南方,长征之后革命根据地主要在陕北),C项可以排除。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重要塞区分布于沿海地区,加强这些重要塞区的建设主要是为了防范外敌入侵,与防范内部威胁没有关系,所以A项与D项也可以排除。该题选B项, 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完成重要塞区建设、构筑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是在为今后的抗日做准备。
在历史试题当中,某些地名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信息。历史是在变化中发展的,在历史的演变中,行政区域、城市、村落,甚至某些山川河流的名称都有可能会发生变化。这种情况在中国古代史中就很突出,如台湾在不同的时期曾有夷洲、流求等名称;南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建业、建康、集庆、应天、江宁等名称。在中国近现代史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如北京有一段时期被称作北平,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地区和建立的政权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称呼等。在世界史中,这种情况也不少见,如从沙俄到现在的俄罗斯,伏尔加格勒的名称多次变化,圣彼得堡的名称也有多次变化。了解这些地名的沿革变迁,不仅有助于依据它们来确立空间,还有助于同学们了解题干中所反映的事件或现象发生的时间。
例2.(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30题)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解析:该题题干中的“陕甘宁边区”这一称呼不仅提供了题中所提到的文件的发布者——中国共产党,也界定了题中文件出现的时间——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9月6日,原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政府,正式改称陕甘宁边区政府;边区首府延安,是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军委所在地;党中央在全面抗战期间都驻在陕甘宁边区。了解了这一点,很容易选出正确选项B项。
在一些文章和历史文献中,有些地名也可以代表一个国家、一个组织或一种力量,常见的有华尔街、白宫、克里姆林宫、华盛顿、莫斯科等。历史试题材料中,在描述历史事件中的某一参与者有时也会用地名来表示。
例3.(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Ⅲ第35题)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解析:材料中的“华盛顿”代指美国中央政府,即美国联邦政府。了解了这一点,就很容易理解材料的意思:由于以前实行凯恩斯主义,联邦政府管得太多,导致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尼克松想改变这种状况。所以,本题选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