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伟
2004年,河南省高考不再采用“3+大综合”模式,加入到“3+小综合”模式行列,而且采用的是高考全国文综卷I。作为文科教师,笔者纵览了2004年以来的高考全国文综卷I,进行了思考研究,尤其是在选择题研究方面有不少收获。
一、选择题命题风格自2007年发生明显变化
1、专题色彩逐渐淡化。2004~2006年高考全国文综卷I的选择题大多以专题形式出现。
2004年高考全国文综卷I考查了以下几个专题:第12~15题考查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的推动作用。第16~19题考查文字资料和文物。第20~23题考查中俄关系在中国对外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2005年高考全国文综卷I考查了以下几个专题:第13~16题考查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或政权实行的政策。第17~20题考查中国文化史中的文学部分。第21~24题考查中国近现代史上中美关系曲折变化的过程。
2006年高考全国文综卷I考查了以下几个专题:第12~15题考查政治机构与制度的变化。第16~19题考查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中的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第20~22题考查法德关系对欧洲和平与安全的影响。
但是到了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卷I的选择题带有明显专题痕迹的只有第14~17题,考查的是中国军事制度,其他8道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分散。2008年和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I的选择题已经没有明显的专题色彩,知识点涉及诸多方面。
2、注重考查中国文化常识。如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卷I第12题考查帝王谥号,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I第12题考查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I第12题考查中国姓氏文化。
3、考查的知识点有不少来自阅读课内容和课本的小字内容,甚至是课本注解。如:2005年高考全国文综卷I第13题考查滇王之印的相关知识;2006年高考全国文综卷I第12题考查总理衙门的设立,第21题考查法德和解最早的历史事件,共两题;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卷I达到高峰,共有五题,第15题考查清末湘军的组织形式,第16题考查清末新军的主要特点,第19题考查北京赫德路的来历,第20题考查整理党务案问题,第22题考查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问题;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1第13题考查徐继畲的《瀛环志略》的内容表述;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I第16题考查辽、西夏的比较,第19题考查台儿庄战役。通过比较发现,2004~2006年高考全国文综卷I共有三道这类试题,可是2007~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I共有八道这类试题,占选择题总量的22.2%,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数字。通过研究笔者还发现这类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中国历史上。
4、材料型选择题比重明显上升,注重对学生材料阅读能力的考查。如2004~2006年的高考全国文综卷I共36道选择题,无一道材料选择题,题干字数最多的不超过50字;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卷I中的材料型选择题竟然达到6道,2008年、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I中的材料选择题分别高达9道和7道,个别试题题于字数最多达到130字。这些材料选择题材料呈现方式多样,以文献材料、照片、曲线图、表格、地图等多种形式出现,考查学生材料解读、识图、图文转换、分析比较和概括等能力。此外,所涉及的文字材料的阅读难度也逐渐增大。
5、直接考查课本知识的题目明显减少,更加注重对学生文科基本素质的考查。
6、体现新课改的精神,甚至涉及新课本的内容。如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I第12胚关于中国姓氏的考查,与新课本中的一道自由延伸题有直接关系。
二、2010年备考策略
1、紧抓基础知识不放松。课本基础知识包括: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历史概念、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发展过程等。高考试题是以目标、能力立意。注重能力考查,但能力考查是以课本基础知识为依托的。因此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必须更加扎实,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高考试题离课本太远而弱化对历史课本的学习。事实上,脱离了基础知识,教师无法指导学生,学生不知道如何学习,学生和老师都会觉得如进入了茫茫大海,没有目标和方向,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这几年,我校非常重视对课本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讲解,在第二轮、第三轮的复习过程中,我们教师都一再强调让学生回归课本,查漏补缺。事实证明,我们这样做成效明显,这几年我校的文综成绩一直位居新郑市第一,就是在整个郑州市也名列前茅。
2、专题复习依然有必要。根据上面的分析,2007年以后选择题的专题色彩明显淡化。于是有些历史教师就不再进行专题复习了,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选择题在这方面确实有淡化的迹象,但是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I非选择题第37题是一道比较明显的关于中国赋税制度的专题试题,可见专题复习仍需进行。笔者认为在设计专题时不宜过分宽泛,否则容易走过场,知识系统性不强;应当挖掘专题和现实相关的地方;在进行专题复习时还要强化课本基础知识的学习,并进行总结、归纳、升华。
3、重视课本边角知识,包括课本的小字内容、课本注解、图表、人物图片以及自由讨论课内容等。历史是一门知识点比较细碎的学科,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本边角知识。
4、挖掘文史相连部分,关注中国文化常识。历史教师可以联合语文教师一起整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知识,以扩大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化常识。
5、加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及从原始文献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有限材料,并帮助学生分析材料;要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进行一些限时训练;有条件的地方应鼓励学生阅读一些原始文献资料,以培养学生的阅凑理解能力。选择题的训练首先要重视对题干的阅读和分析,通过把握关键词、排除干扰词等方法,提炼题干的中心意思,然后准确建立该题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准确建立题干与选项的联系,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准确选择。
6、教师要学习新课改的相关知识和理念,及时运用到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