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比较能力的考查维度与复习启示
——以2017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第41题为例

2018-11-30 08:20刘丰茹
中学政史地 2018年8期
关键词:不同点相同点主观题

刘丰茹

◇河南省邓州市教体局教研室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历史课程对“历史解释”的培养目标有: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解释等。在历史学科的历史解释能力中,比较能力占有重要地位。比较能力是通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现象进行比较,以认识某一历史现象的本质,认识它与其他历史现象的区别,进而加深对该历史现象的认识的能力。可见,比较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理解,进而进行理性、客观地历史解释至关重要。本文拟以2017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第41题为例来探讨高考对历史比较能力的考查维度以及其对历史教与学的启示,与同仁们商榷。

一般来讲,历史比较类主观题设问类型基本上有三种:(1)相同点(或相似点)比较类:其呈现形式有“比较在……上的相同点(或相似点)”“指出……和……在……上的相似之处(或相同点)”“比较……和……的共同点”等。(2)不同点(或相异处)比较类:其呈现形式有“概括……和……的不同特点”“指出……和……在……上的不同点”“……和……相比,在……方面发生的新变化”等。(3)异同类比较:其呈现形式主要有“比较……和……的异同点”“对……进行比较”等。

下面我们就来审读2017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第41题,判断其设问类型、确定其解题思路。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17分)

此题涉及对比较能力考查的是第二问。该问让考生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其设问类型属于“指出……和……在……上的相似之处(或相同点)”“指出……和……在……上的不同点”。这也就等于明确了比较的目的:这一问是比较题,而非叙述题。

接下来就要明确比较项。比较项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题定比较项,即比较项在题目中已经明确,或者有所限定。第二种是自定比较项,即题目不给出比较项,而由考生自定比较项。这类题的解题思路是先根据比较事物的知识结构列出比较项,再根据比较的目的、题目的限定确定比较项。本题的比较项为题定比较项: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在内涵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大的方向确定了,那么比较角度也就是比较点是什么呢?这是答题的关键。题目已设置了比较点的按要求比较即可;题目没有设置比较点的(也叫内隐比较点),要根据题意确定比较点。比较点一般从背景、目的(目标)、性质、方式、特点、结果、影响等方面思考。本题未定比较点,考生可依据所学知识和两则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确定两者的相同点,性质相同:均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都为追求民主与平等;两者的不同点则突出表现在斗争对象、革命目标方面: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突出反帝,近代法国民族主义突出反封建专制。

到此为止,解题思路已经完全理清了,最后该行文组织答案了。主观性试题组织答案的要诀在这里都适用,如答案要做到“三化”:要点化、条理化、专业化,书写要做到“三化”:段落化、序号化、规范化。除此之外,比较型主观题要清晰注明比较项和比较点。例如本题第二小题组织答案时,第一小问应明确书写:相同之处:都……不同之处: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近代法国民族主义……这样,提示语明确、清晰,还便于逐条列出。

比较型主观题是一种相对常规的题型。一方面比较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理解,进而进行理性、客观地历史解释至关重要;另一方面此类题往往分值较重,例如2017年全国文综卷Ⅱ第41题两问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共计25分。所以,广大师生应该对此类题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历年高考和平时的复习备考中,学生做此类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不能寻找出正确的比较项(比较角度),或者只是找到一些形式方面的所谓比较项。②找出的比较项单一,或不能多角度思考比较角度。③题目已设置比较点的(我们称之为外显型比较题)答案流于表面或者单一,题目没有设置比较点的(我们称之为内隐型比较题)不知从哪里入手。④不能按类比较,答案异同混杂,思维混乱。针对上述问题,主要的对策有: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试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回答。答内隐型比较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对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属于历史人物类型的要列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属于历史事件类型的可从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角度思考。属于历史制度类型的可从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角度思考。属于历史革命类型的可从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角度思考。

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找对规律,为我所用,则会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本人尝试对比较型历史主观题的解答规律制订一个模板,与广大同仁们商榷:

该类设问的解答基本上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明确比较的目的。比较的目的包括指出相同点、不同点或是特点、异同点。这要求考生认真审题。有些考生不审题或者马马虎虎审题后即仓促回答,往往把比较题错当成叙述题,造成比较目的无法体现。

第二步,明确比较的对象,即比较项。首先明确要比较的是哪几项历史事物,是人物,还是事件,是什么时期的、什么国家的等等。然后明确要比较的是相同点还是不同点,或者是异同点、特点。

第三步,确立比较的角度,即找准比较点,这是关键。题目已设置了比较点的,比如:在背景(或性质、内容、领导方式、积极影响)等方面的相同点或不同点,按要求比较即可;题目没有设置比较点的,要根据题意确定比较点。比较点一般从背景、目标、性质、方式、特点、结果、影响等方面思考。

第四步,组织答案。解答时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关联所学知识,并明确、清晰注明比较项和比较点。组织共同点的答案时,首先要写出比较点的提示语,例如:“特点:”“方式:”等,然后行文上为“都……”。对于共同点的回答要注意从宏观上把握所有要比较的历史事物。组织不同点的答案时,也要首先写出比较点的提示语,然后行文上为“A……B……C……”,并对所有要比较的历史事物逐项作答。

素养时代,教师宜先行。近年历史高考对考生联系比较历史问题的综合能力的考查有所侧重。因此我们平时的历史教学也要与时俱进,注重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比如:通过阅读进行常态化“修炼”,积养学识,拓展视野,激发思考,提升教学智慧;关注知识的纵向、横向联系,培养学生联系比较的意识和能力;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练习解答这类问题的机会,鼓励学生自信面对,善于总结;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面对这种题型的时候不至于发怵,甚至可以从容应对。这也能促进学生历史理解、历史解释能力的养成,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逐步培养起到增砖添瓦的作用。

猜你喜欢
不同点相同点主观题
浅谈高中政治“认识类”主观题答题技巧
极坐标方程主观题考点分析
高考政治主观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对比找出共同点与不同点
飞机与公共汽车
有意思吧
谈“说课与模拟课区分”
初中英语常见常考易混短语例解
大家来找茬
例析诗歌鉴赏主观题解答五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