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滨海县正红镇旧河小学 李白石
在新课程理念下,人们都在探索有效的教学,我认为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充满数学味的。回想走进新课改的这几年,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异彩纷呈,但在这背后,我们却看到了数学教学的浮躁与迷失:许多老师因缺乏对数学课应有的认识,将数学课上成了泛泛而谈的“活动课”,或是忘却文本的“品德课”,甚至被异化为音乐、美术等的“杂烩课”。课堂变得越来越热闹了,但让学生感受到的“数学味”却越来越淡了。
那么,何为“数学味”呢?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应该不脱离“思维”和“自主探究”之核心,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数学课堂中紧扣教材,在数学实践中进行学习。追求数学教学的数学味,应牢牢抓住数学的“根”,少一些花哨与浮肿,多一些质朴与简约。 在数学课堂中,“数学味”具体表现在哪里呢?
记得我曾经参加滨海县中心小学副校长的课堂教学展评活动,几位执教老师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展示了不同年级新课程理念下新的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我们听课者受益匪浅。特别是左文彪老师执教的“认识比”一课,品析教学环节中的难忘之处,让我们感受到执教者教学中挥洒自如的独特教学风格。
在这节课中,左老师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其中,理解、掌握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是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他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做好主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通过设计一系列的练习与适时的指导,让学生在讨论辨析中明理,在练习中感悟,在阅读中体会以很好地掌握知识,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
我们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提供学生课外学习拓展的平台。学习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只有把学习融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才能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如今多媒体的出现能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无论是学校还是在家里,多媒体都能成为学生的好助手。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认识”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同学们,在我们人类周围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动物园,你们知道哪一种动物最聪明?(生:猴子)喜欢猴子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件发生在猴子聪聪身上的事。放假了,聪聪打算去旅游,它准备好行李,从家里出发,旅游的第一站是游乐场,屏幕动画显示聪聪从家走到游乐场。这是一条什么线?(生:线段)玩了一天,聪聪还想去第三个地方,屏幕显示三个景点:桃花林、花果山、东海边并闪烁。如果聪聪去桃花林,这两条路线夹的是一个什么角?屏幕显示并闪烁这个角后消失。(生:锐角)如果去花果山,这两条路线夹的是一个什么角?(生:直角)如果去东海边,这两条路线夹的是一个什么角?(生:钝角)由于时间的关系,聪聪只能选择一个地方。同学们,你最想去什么地方?聪聪选择了花果山,不仅因为花果山风景优美,还因花果山是老祖先孙悟空的故乡。到了那里,玩了两天便回到了家。屏幕显示聪聪走到花果山,再走到家,并闪烁走过的三条线段。这次旅游,从家里出发到游乐场,再到花果山,最后回到了家,并闪烁走过的三条线段。这次旅游,从家里出发到游乐场,再到花果山,最后回到了家,这三条路线形成了一个什么图形?(生:三角形)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师板书课题。
因为在课堂一开始,我就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谈话材料,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被吸引,思考故事中提出的问题,学生自然兴趣浓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既复习了角的知识,又让学生初步感知了三角形的形成过程。最后出现旅游路线围成的三角形,使得新课题导入形象、直观、自然。但是,如果情境妨碍了有效教学,那么这样的情境就缺乏有效性,因此情境的创设首先要注意到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
学数学离不开做题,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对新知识掌握得如何,必须要通过练习检测才知道,因此巩固练习是任何一节数学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可做题往往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急剧下降,特别是一些计算类型,由于要反复练习以达到熟练程度。传统的练习方式使学生练得腰酸背痛无精打采,教师教得枯燥无味。这时如果利用多媒体出示有趣味性、层次性的练习,配上轻松的音乐和画面,让学生觉得在做题的时候有“故事”可听,有兴趣吸引,把乏味的练习变得丰富多彩,提高练习的效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总结新知识,从而解决了传统数学教学中练习题型单一、枯燥的问题。在练习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调节学生大脑兴奋、减少疲劳,保持其良好的学习心态,达到了扩展思维、提高练习效率的目的。
总而言之,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是一堂体现新理念的课,一堂好课更应该是一堂从细节入手的课,不是看教师的水平,而是看促成学生学得精彩。我们在课堂上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是否有所得、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