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云盘小学 钱冠洲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们过于重视学生们数学成绩的提高,让学生们进行大量枯燥的数学习题练习,形成一个死气沉沉的教学环境,降低了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效率。所以,教师们将学生们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完美地融入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动手操作步骤,整体性提高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质量。本文将以动手操作优化小学数学教学为主题,对苏教版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章节进行详细的分析。
数学知识大多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在数学概念中以数学专业术语进行描述,学生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难点。所以,教师们将动手操作实践教学融入教学课堂中,根据具体的数学教材内容和学生们动手操作能力,设计合理的数学实践步骤,引导学生们从动手操作中加深对数学知识概念的理解。
比如,在苏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在备课的过程中一方面为学生们准备相应的操作工具,另一方面对实践教学的步骤进行优化,为动手操作教学课堂的顺利开展提供基础。在具体的动手实践过程中,首先,教师们可以向学生们展示具体的正方体和长方体模型,让学生们明确自身实践的目标,促进学生们具有针对性地进行动手操作步骤。然后,教师们引导学生们结合数学概念了解在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构建的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而让学生们掌握正方体和正方体的各个性质,掌握正方体中面、棱、角的概念,促进学生们对数学概念的认知程度。同时,让学生们通过纸张的运用剪成程度相等的正方形,运用胶水将纸张之间牢固地粘上,形成一个具体的长方体模型。最后,教师们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结合自身动手操作形成的正方体模型,对其中相关的数学概念进行阐述,进一步提高学生们对数学概念的掌握程度。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体系,将学生们数学思维的培养与动手操作实践教学方法相结合,运用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一方面促进学生们形成完善的数学知识框架,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们对相应的数学规律进行探究,调动学生们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比如,在苏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引导学生们通过相应的动手操作实践完成模型的构建,进而引入对称轴知识的回顾,让学生们结合自身的理解,从多个角度寻找存在的对称轴,促进学生们自主完成数学知识的探究。通过学生们的思考和教师们合理的引导,让学生们全面掌握正方体中所存在的对称轴,不断拓展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同时,教师们引导学生们想象将正方体的多个对称轴画出来时的情境,进一步培养学生们数学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教师们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形象地展示相应的图片,让学生们结合清晰的数学图片进行分析,逐渐得出多个对称轴交于一点的数学结论。教师们向学生们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们通过数学资料的查询和收集,促进学生们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
在新课改的教学标准下,逐渐加强学生们创新意识的发展,提高学生们综合性能力。所以,教师们在小学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动手操作教学,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完成相应数学模型的创作,教师们不向学生们提供数学模型实践的步骤,引导学生们结合相应的数学知识了解数学模型满足的条件,鼓励学生们对自身的动手操作步骤进行创新,促进学生们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比如,在苏教版“正方体和长方体”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让学生们完成正方体模型的实践,在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们可能首先确定正方形的边长,然后通过直尺进行精确的测量,完成正方形的操作,另一部分同学可能通过运用一个长度固定的事物作为对比,动手操作出与其长度相等的正方形边长,形成一种新型的动手操作步骤。另外,大部分学生会依次做出6个不相连的正方形,通过烦琐的粘贴步骤完成正方体的构建,其他同学可能会通过自身的想象将正方体展开的图形,按照合理的动手操作步骤形成6个正方形相连的平面图象,然后通过翻折和粘贴简单完成正方体的构建,进而促进学生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和提高。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采用动手操作的实践教学方法,让学生们以自主学习或者合作探究的形式,逐步完成动手操作的目标,让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从深层次对数学概念进行掌握,同时采用设置悬念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们对数学知识中存在的规律进行探究,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们对自身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促进学生们形成高效的学习方法,整体性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