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浦江县岩头镇中心小学 黄文勇
数学课堂对话不仅仅是简单的师生对话,它必须有其特点,要适合学生实际、适合内容实际、适合教学时机……课堂对话博大精深,涉及的面也较广。从对话者的角度来说,它不仅是师生的问答对话,还包括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师生间的无声对话(板书)、生生之间的对话等;从对话的内容来讲,包括知识信息、情感、态度、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等各个方面。正因为课堂对话的复杂性,所以本文研究的对话切入点为师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对话,以点及面,以求探知课堂对话之精髓。笔者以为教师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揭露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养能力。它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推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案例1】认识角。
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角”字,问:“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1:我想到了买铅笔需要五角钱。
生2:我想到了牛头上的角。(学生笑)
师:同学们的想法很有趣,有生活中的角,还有人民币的单位——角。
生3:三角形上有角,五角星上也有角。
生4:看到这个字,我想到了书上有角。
师:能具体谈谈书上哪儿有角吗?
生4:书本的面是长方形的,那上面有角。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谈到了生活中的角、数学上的角。这节课,我们要研究哪一种角呢?想知道吗?
生:想。
随后教师让同学们拿起放在桌子上的图形,从图形上找角,并揭题。
在这里,教师创设了开放式提问,让学生谈谈看到“角”能想到什么,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生活中的角、数学上的角、人民币上的角等等,把储存在学生脑海中关于“角”的信息全部呈现出来,沟通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数学课堂应该让学生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动手实践等活动的空间和机会,将学习与活动完美结合起来,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在活动中体验和学习数学。
【案例2】整理房间。
师:(出示“整理房间”情境图)这是小淘气的房间,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学生积极性特别高,纷纷举起了手)
生1:小淘气的房间真漂亮,我要是有自己的房间就好了。
生2:他的房间乱七八糟,我不喜欢。
生3:小淘气不应该把书放在地上;玩具也不能乱放。
生4:小淘气把衣服放在地上,太脏了……
生5:小淘气呀,今后你可要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生6:小淘气呀,你都是一年级的学生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学会整理自己的房间。
生7:我提议帮助小淘气整理房间,大家说好不好?
(四个学生一组,讨论怎样整理房间。有的小组把同类的物品圈起来;有的小组把同类的物品用线连起来;有的小组把同类的物品画在一起;有的小组在同类物品上画上相同的符号……)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生8:我们组把学习用的书、笔、文具盒放在桌子上。
生9:我们组把衣服和裤子叠好,放在衣柜里。
生10:我们组认为应该把篮球和足球分为一类,这些是体育锻炼用的,把皮球、玩具熊、小汽车分为一类,这些都是玩具。
生11:我妈妈总是让我把鞋子放在床下面,这样穿的时候更方便。
师:请小朋友想象一下整理后的房间。
(小朋友更兴奋了。有的说一定很整齐;有的说更漂亮了;有的说妈妈看到一定很高兴,说我是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有的说我回到家一定整理自己的房间,可不能像小淘气一样……)
在这段教学中,分类不再仅仅作为一个单纯的知识点,而是一个实践活动。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同时渗透爱劳动、爱家庭的教育,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好习惯。在这里,很多小朋友自觉地把学习内容与自己生活中的日常行为联系在一起。
说是思维的外显,它离不开大脑的思维,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的概念形成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因此,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多给学生“说”的机会,竭力提倡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他们冲破陈规的束缚去寻求变异,引导和帮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创造。
如在教学10以内的数的认识后,我出示了一道思考题:“在2、4、6、7、10中,哪个数与众不同?”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学生们纷纷举手,提出了好多不同的见解。
生1:10与众不同,10是两位数,其余的数是一位数。
生2:7与众不同,7是单数,其余的数都是双数。
生3:6与众不同,6在中间。
生4:6与众不同,6倒过来是9,其他的倒过来不是数。
生5:4与众不同,4与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2,其他的不是。
学习也离不开交流和讨论。因此,教师还要依据教材特点敏锐捕捉恰当时机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相互了解,在交流过程中不断反思,弘扬个性,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如在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时,我让学生四人小组围坐在一起,每组的桌上准备了一大堆实物,有乒乓球、小皮球、茶叶罐、牙膏盒、积木等,让学生按一定的标准将这些物体进行分类,要求小组合作提出分类标准,并得出分类结果。教材中仅提供两种分法,即“按形状分”与“按大小分”,而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得出了一些分法,如“按制作物体的材料分”“按颜色分”“按用途分”,智慧的火花在合作交流中五彩纷呈。
事实证明,学生通过交流,必将会悟出许多新思想、新策略。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学生通过不断地交换思想必将拥有多种思想,智慧火种一旦被点燃,必然会光芒四射,既照亮了自己,又照亮了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