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建湖县实验小学 吴剑华
如今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机械讲授的方式,使学生在视听的双重冲击下,更为有效地收获数学知识,锻炼自身的思维,提升其综合学习能力。同时,多媒体能够帮助教师攻破教学难点,既能让课堂气氛“活”起来,也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从而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兴趣是学生认识事物的主要心理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需要从教学的趣味性出发,融入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给予他们充分表达自我的机会,使他们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多媒体集声音、图片、影像于一体,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抓住他们的眼球,有利于其发散思维的培养,从而巩固课堂所学,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发挥多媒体的演示功能,利用生动形象的动画,为学生展示多边形的面积推导过程,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当然,要想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在播放动画的过程中,教师还要辅之以生动的语言讲解,以“互动”为主要形式来推动教学过程的开展。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其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热情,使其主动投入课堂学习中。由此可见,将多媒体融入小学数学课堂,能够为学生演示动态知识的形成过程,再辅之以动手操作,在很大程度上集中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调动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在课堂上更加主动地与教师进行互动,真正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指导,能够让他们真正做到学有所思,从而提升其学习效果。教师也可以将多媒体运用在解题过程中,发挥多媒体的演示功能,用清晰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解题素养。
对于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如果采用单一的教学手段,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讲解,却并不一定可以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让知识变得更为形象,将教材内容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而这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帮助他们一一攻破学习重难点,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能够使教师合理运用课堂时间,减少板书环节,从而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他们的学习近况,更好地做出教学设计。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部分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应摒弃传统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真正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集合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相关学习情境,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提出针对性问题,使他们在主动思考的过程中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相关知识。利用多媒体辅助数学课堂,能够帮助教师进行精心的课堂设计,为学生营造趣味性、活跃性的课堂氛围,使数学课堂妙趣横生、趣味无限。又如在“折线统计图”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营造有趣的教学情境,并将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融入进来,这样学生就会在游戏体验的环境下学习到相关知识,还能深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多注意身边的事物,观察折线图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在生活中直观认识折线图。
教学形式并不单一,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使他们对数学这门学科保持永久性的兴趣,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同时,利用多媒体还可以真正使数学课堂氛围“活起来”,让学生的思维状态“活起来”,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也会随之提高。由于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他们智力水平的关键时期,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为他们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充分启发他们的思维,促进其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而这种“差异性”也是每个教师都应该重点认识的一点。在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时,教师需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帮助全体学生都实现提高。如在讲“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节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性格特征等,将他们分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让他们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行自主探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小数知识的动画,让他们在观看后进行讨论和交流,最后,教师检验每组学习成果,并给予表现优异的小组奖励,以此来调动他们的探究热情,同时增加他们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应立足于新课改教学目标,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基础,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此来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此外,教师还应借助多媒体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使教学效率得到最大化的发挥,推动新课改教学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