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新实验小学 任洪颖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小学教育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实践证明,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提升和学生的综合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去展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和特征,从而达到小学数学真正的教学目的。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核心素养的探究和实践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多媒体技术不断地发展,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辅助着课堂教学,让老师在课堂上创建更多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更便于理解数学知识点。但是,小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对一些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理解不透彻,所以做题就比较困难。这时,老师就可以通过PPT给学生创建一个教学情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吸引注意力,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老师减轻教学难度,还可以创建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更热爱学习。例如,在教学“四边形”时,首先,老师可以给学生介绍四边形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多媒体简单地介绍一下四边形的每个家族成员,随后,老师可以娱乐一下课堂气氛,给学生展示一个小魔术,把学生融入课堂情景中去,最后,老师可以给学生观看“矩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四边形,让学生仔细观察矩形,再通过PPT的特殊视频功能,让矩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通过这个有趣的“魔术”转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多媒体技术来创建教学情景,给学生一个全新的课堂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一个人的认知能力来自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对于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系数的题目都要平等对待,不能取笑学生提出的问题幼稚,而要表扬他们敢于提出问题的勇气,并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所以,不管学生提出怎样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有无教学价值,老师都必须给学生充分的肯定,之后再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去解决。学生如果有对创新问题的见解,老师更要给予鼓励,并赞扬学生敢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例如,老师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这一章节主要讲解如何探究和发现规律。在探究新知识的时候,可以采用竞争式教学。首先,老师讲清楚竞赛的内容和规则,然后给出题目:25+48、48+25、68+27、27+68,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交流答题,深入问题根源,让学生自己探究加法交换律,从而掌握规律技巧,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并运用加法交换律的知识。
众所周知,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就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的许多复杂问题都可以通过数学来解答。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在课堂上可以举出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让学生对数学有亲切感,那么在学习时对比较熟悉的元素就可以运用数学解答,会更容易学习新知识。课堂中,老师将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有学习的动力。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时,老师可以直接以生活中的钟表为例,用一个真实的钟表给学生展示时间的流动,让学生更真实地认识时间,同时,还可以在展示时给学生介绍秒、分、时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深入了解时间的换算。除此之外,可以通过引入钟表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量,找一个圆形的时钟,给学生简单介绍一下“角”的概念和知识:一个圆的周角是360度,分成十二个小格,每个小格就是30度。如此一来,学生对角度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通过生活中事物的引入,学生可以更形象地学习数学知识。
老师在课堂中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什么,具有怎样的价值,只要学生能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就必须给予肯定和赞赏,然后通过适当的方法去引导和解决问题。只要是学生自己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去进行引导和解决。有些同学很有创新性思维和见解,老师不但要鼓励学生,更要表扬学生善于提问的优点,进一步和同学一起深入交流思考。例如,在教学《乘法交换律》这一章节时,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探究和思考规律。老师在讲解新知识时,可以使用竞赛式进行教学。首先,给学生讲解竞赛的内容和规则,随后给出乘法交换律的题目:30×25、47×15、25×32、15×47等,接着班级学生分成小组交流答题,回答到第三题时,抢先答题的小组会立即提出问题:“老师,别的小组也做一样的题目,这不公平!”这时老师可以问:“哪里不公平,你说说你的看法?”紧接着,学生就自然而然地说到了问题的关键:“乘数的位置是相反的,但是乘数都是一样的。”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找出问题的本质,更深一步地让学生懂得乘法交换律的内涵。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必须明确数学核心素养和其重要性,才可以推进学生的成长速度。数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必不可少,所以,在数学实践中必须加以重视,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去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此提高学生的整体核心素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