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东梅
机缘巧合中起步
在女儿还没有上幼儿园之前,我就有意识地给她听故事,渐渐地,引导她走上了一条爱听的道路,而且这个爱好一直在延续。可以这么说吧,她每天都是听着故事入睡的。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我给她听的第一个故事是《小红帽》。一遍听完不过瘾,要求继续播放第二遍,第三遍……到了第二天,我看她在玩玩具小熊时,嘴里念念有词,仔细一听,竟然在讲小红帽的故事,那语气,那神情,真是惊到我了,跟故事机里播放出来的简直一模一样。后来,我又给她听各种经典故事,听《小猪唏哩呼噜》《凯叔西游记》《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大灰狼与小绵羊》……总之,每一个夜晚都会枕着故事入眠。
听,带来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听,让她从中学到了新鲜的词;因为听,让她从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因为听,让她对语言有了感觉;因为听,让她的小嘴里能够蹦出各种有趣的话语。
一大早,陶陶在她的专用游戏毯上大喊:“奶奶,给我拿餅干吃。”“自己拿,不是教过你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吗?”一旁的我不满地叫道。哪知她斜睨了我一眼,不服气地说:“君子动口不动手!”瞬间被雷倒。
陶陶:“妈妈,你希不希望我当好人?”陶妈:“当然。” 陶陶:“那人家送我贴画,我也应该送别人一些东西吧!”陶妈:“是啊。”陶陶:“可是我没有东西送人,那你给我买个贴画吧。”
嘿,小样,愣是挖了个坑让我跳进去了……像这样的语言还有很多,我都及时地将它们一一记录下来。在微信还未兴起前,我常发在QQ的说说上。后来有了微信,我又将它们记载在朋友圈,经常收获一批朋友的回复:你女儿好可爱啊!这小嘴,简直了!搞怪小能手! ……每每看完,心里忍不住涌上一丝得意。但静心回想,其实我的初衷并不在于晒孩子获点赞,仅仅是为了记录。因为你会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嘴里吐出的有意思的话越来越少了。而我及时地记下她曾经的一字一词一句,一切按照她原来的语言表达,相当于复制了她的童年,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
一年级上学期。学完拼音后的一天,我特地把记录的“乐陶陶童言稚语”打印出来,一一念给她听,她听得咯咯直笑。随后我又耍了一点儿小心机:“陶陶,瞧你小时候多有趣啊!说了好多可爱的话,带给我们那么多欢笑。你看,妈妈都帮你及时记录下来了,这些欢乐就永远留住了呢!小的时候,妈妈帮你记录。等你大一点儿了,你也要学着自己记录哦!”“好啊好啊,我今天就想写。”“真的?那太好了!妈妈送你一本漂亮的日记本!”就这样,完全不在预料之中的顺利,她用稚嫩的小手写下了人生第一篇纯拼音的日记。内容如下:
2016年11月1日
今天上音乐课,老师换了。老师很老,但她很凶。她罚站了很多小朋友,而罚站的都是男生。哈哈哈,幸好我生下来就是女生哪!
从此,女儿就走上了“记日记”这条大道。
摸爬滚打中成长
写作是个令大多数人头痛的事情,女儿也不例外。坚持了一段时间后,问题来了。她今天锁着眉头问:“妈妈,今天我写什么呀?”明天又苦着小脸说:“妈妈,我没东西写。”更搞笑的是有一次,她说:“今天我不开心。老师说不要我当小老师了,因为我每次管理的时候,都不告诉她哪个人在说话,她要把我撤掉。”我说:“那你就把今天这件不开心的事情记下来呗。日记不一定要写开心事,不开心的事同样可以记。”哪知她白眼一翻:“可我就是不想写,因为我想把这些不开心都忘掉啊!”当时的我忍不住扑哧笑出声来,这神回答,也是绝了!笑过之后,却突然意识到问题来了:素材意识!写日记不能光有一腔热情,还得培养素材意识,懂得到生活中去寻找素材。怎么办呢?我冷静地思考后发现,孩子的生活还是太单调,需要时不时地给她的生活注入一些新鲜的内容。于是,隔三岔五,我陪她玩玩游戏:翻手绳、猜谜语、跳格子、跟毛绒玩具说话……给她做做美食:包饺子、做寿司、自制土豆饼……帮她报名参加户外活动:做炫彩水饺、小鬼当家、城市背包客、科学实验室 ……偶尔再给她买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蚂蚁工坊、3D打印笔、复兴号火车模型……总之,就是没事找事做,没事找事写。渐渐地,在我的引导之下,她也有了素材意识,有时候玩着玩着,玩出了一篇日记;聊着聊着,聊出了一篇日记。
还记得有一天,她做作业时,灯光映在墙面上,她竟然乐此不疲地玩起了手影游戏。于是,当晚,一篇《快乐的手影游戏》诞生了。再有一次,她读完了一本书后,发出了一句感慨:“我情愿住在乡下!”我便追问:“乡下哪儿好?”她就开始了海阔天空:“我可以随便推一辆玩具车出门,想跑就跑,想走就走,愿意走哪条道就走哪条道,你要愿意停下来,也没人管你。乡下的小岔道很多,有时候从这个岔道进去,绕了一圈,说不定又回到了原地。乡下,就是一个大迷宫,你怎么找也找不到尽头。乡下,就是一个小画家,给你画上了城里看不到的美景。乡下,还是一个调皮孩子,那些曲折的小路非得把你绕晕才罢休。”我一听:“咦,这不又是一篇很好的日记吗?你再说一遍,我帮你录音,明天你记得写下来。”果然,第二天,《我情愿住在乡下》出现在我的视线里。
总的说来,大胆放开孩子的双手大脑,放飞孩子自由的心灵,给她一个宽广空间,任其驰骋。在生活变得丰富的同时,日记的素材似乎也变得容易找寻起来,不是吗?
翘首以盼中收获
人总是有惰性的。女儿为写日记也跟我哭过、闹过。她坚决不写,可怜巴巴的,声泪俱下:“为什么别人不要写就我要写?”我自然是好话歹话说尽,但不管我怎么说,她就是油盐不进。这下我也怒了,生气地说:“哭,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无论你哭多久,都别指望我低头!”“可是你不是说过每个人都要学会低头吗?”天哪,这熊孩子,什么逻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几乎忍不住笑出声来。怎么办?我让步了。不要求她天天写,一周写三篇,这是我的最低限度。还算好,她答应了。这个写日记的习惯也就由此慢慢养成了。在一年级暑假结束后,我帮她把一年来所写的日记全部打印出来,并装订成册。望着那厚厚的一本,她很有成就感地笑着说:“谢谢妈妈!”其实,我知道,我所做的只是在引路而已,这一切是她自己的汗水换来的,要谢也该谢她自己的坚持。
除此之外,我还积极地给她往杂志报纸投稿。一开始几个月,似乎石沉大海,但是在二年级第一学期末的一天,我突然收到了一份样刊,怀着激动不已的心情赶紧翻,终于,看到了,看到了!女儿的一首小诗《下雨了,天晴了》刊登在《新作文·小学低年级版》了。太开心了!晚上我把样刊带回家,她激动得小脸红通通,上来给了我一个暖暖的拥抱。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一次发表给了她很大的动力,让她对未来的写作充满了信心。以后的日子,女儿的小作又陆续发表了五六篇。在收获的同时,她那记日记的能量也爆棚呢!
都说:好习惯难养,坏习惯难改。的确是这样的。但是好习惯一旦养成了,那将是受用一生的。小学低年级阶段就是养成习惯的重要阶段。我很庆幸,女儿这个写日记的习惯已经真正地养成。一边写,一边收获,多好!
锲而不舍中追梦
如果说写日记是输出,那么阅读就是必不可少的输入。阅读对于孩子的好处不言而喻。因此,每晚的睡前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我和孩子一人捧一本书,安静地徜徉于书中,流连于书中的真情、美景,同时收获着书中蕴藏的精神能量。阅读,不仅给女儿的课余生活多添了一道盛宴,还让她的思维逻辑、思考深度、表达能力等有了不断地拓展。我始终相信:只有阅读才能让我们不错失生命中每一个美好的瞬间,只有阅读才能让我们单薄的人生显得丰满。
女儿才上二年级,未来的人生路上,将会有更多的精彩等她去创造。我不奢望她将来成名成家,我只是享受当下这种记录生活的状态。不必带着功利心,就这样单纯地、美好地记录生活的点滴,多纯粹!十年二十年后,回过头来看曾经的点点滴滴,那早已成为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
我们,作为家长,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不如放慢脚步,给自己留一点儿时间,给孩子留一点儿时间,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