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数学习题引发的思维可逆性思考

2018-11-29 08:44
中国地市报人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可逆性年段运算

(长阳救师口小学,湖北 长阳 443500)

学习,是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而课堂就是展开这一系列活动过程的现实载体。所以,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前提就必然先关注课堂,于细微之处体察。

近年来,研修听课、评课教研活动正开展的火热,笔者常参与其中。如,笔者参加了一节一年级数学教师的公开课,同各大版本的低年段教材一样,北师大版的教材也是极为简练的。三两幅图画,乍一看来十分简单,但实则内含乾坤,挑战性确实很大。笔者认为,对这样的课堂研习很有必要。

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

笔者探讨的这堂数学课,内容相对比较基础,授课教师通过模拟构建乘车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探讨十以内的连加连减计算方法。课堂巩固阶段,教师展示了一道看图列式题:

很明显,这也是基于乘车这一问题情境而产生的计算,已知总量和其中一个量,求另一个量。对于这类题目,笔者是深有体会的,在讲解这一道题目时,孩子们的答案大都是:2+8=10。今天这堂课,历史一幕是否还会再次上演呢?笔者抱着十分期待的态度,等待着孩子们书写答案。果然,这帮孩子们中又有部分同学追寻着历届孩子们的脚印,坚定地走向了错误。其实,这种情况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是普遍存在的。分析上面的题目,已知总量为10人,其中一个量是车外的2人,要我们求的是另外一个量——车里有几人?孩子们解决这道问题时,他的思维过程是车外的人数加上车内的人数等于总人数10人,即2加几等于10,他们会利用加法口诀去推算出车内是8人。所以,他们很容易写下答案:2+8=10。整个思维过程仍然是基于加法的正向思考,而不是同我们成人一般思考:10减几等于2即基于减法的逆向思考。7岁的孩子正处于皮亚杰(瑞士认识论开创者)认知发展理论中前运算阶段与具体运算阶段的过渡时期,其思维的可逆性发展也正处于初步萌芽时期。孩子头脑中的思维运算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反演可逆性,认识到改变了的形状或方位还可以改变回原状或原位。另一种是互反可逆性,即两个运算互为逆运算。对于生动、形象的物体形状或方位的改变,孩子可以很好的理解,从而快速的发展。但是,相对于抽象、晦涩的逆运算,孩子们的思维发展,就可能会面临困难。综合来看加法、减法本来就是互逆的运算,学生在知识的建构顺序上又往往是加法在前,减法在后。这时期的孩子整体理解能力相对又较差,对于数字、文字的感知力不强,思维互逆性自然也就难以有效发展,那么,出错也就是必然的情况。追本溯源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找出理论依据来指导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

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大量的互逆概念,加与减、乘与除、多与少、计算单位的化与聚等。思维的可逆性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前提,也是日后学生思维灵活性、遇事思考维度的基础。那么,面对这些挑战,我们教师该怎么做呢?笔者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是基于感知经验的积累,因此,教师应该当好“导演”。在常规的教学中,针对低年段学生多结合儿童的已有认知,创设一些问题情境,生动形象地引导孩子思维可逆性发展。

教师也要加强相关题型的针对性训练,不断激发学生思维,并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孩子出错,就像动物界小动物们会在同伴间的嬉戏中练习生存的技能一般。孩子也只有在不断地试错中,才能获得经验积累,建立表象、强化正确的认知,发展思维。

树立教师的思维逆转意识

教师自身也要树立一种思维逆转的意识。我们现在经常提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主导者,其实就是一种逆转思维。那么在讲解习题、传授新知时,是否也可以转换角色、转换角度、转换思路?例如,公式推导等。笔者一直坚定地认为,对于低年段孩子,教师的思维品质会直接影响学生个体的思维品质,教师的风格会影响这个孩子这一生对学习的态度。

课堂,是师者耕耘收获的半亩方塘,亦是学子格物致知的浩瀚汪洋。方塘如镜,照映出师生内里乾坤。基于细节之处的反思,便是一种逆向思考。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先生讲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其实,这又何尝不是我们自身一生最有价值的本钱呢?回答是肯定的。

猜你喜欢
可逆性年段运算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及加强免疫抑制剂管理的意义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小学低年段口语交际训练之我见
对农村小学高年段读写结合教学的思考
有趣的运算
农村低年段童话体写话教学探究
把握年段特点 做好班级管理
超广义k次投影的线性组合群可逆和可逆性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镜像”二维相关分析用于水溶液热诱导PNIPMA酰胺基变化可逆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