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地市党报开门办报的演进与发展研究

2018-11-29 08:44
中国地市报人 2018年11期
关键词:办报日报社党报

(中国地市报人,湖北 宜昌 443000)

1978年5月我国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同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重新确立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思想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走向市场,报刊逐步从新闻“事业”走向文化“产业”。地市报解放思想开门办报,走出计划经济时期办报的固有思维,走出行政区划的固定区域,走出自己报纸的“一亩三分地”,勇于探索,融入全国文化生产与服务的体系,开门办报、办开放型媒体,以激活自身的竞争力。

一、改革开放迎来了全国地市党报的春天,开门办报成为地市党报发展的主客观要求

1.全国大多数地市党报创刊或复刊于改革开放之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所以本调查以1978年12月30日为时间分野,以地市州盟级党委机关报为研究对象,对全国除京津沪、港澳台之外的28个省市自治区地市州盟级党委机关报中261家调查统计后发现,33%创刊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其中只有2个省1978年后没有新创刊的报纸;1978年之前已创刊但中途停刊、1978年之后又复刊的占38%,1978年前已创办且1978年后还在办的占29%。全国地市级党委机关报中71%的报纸创刊或复刊于改革开放之后,有9个省市区1978年前没有地市级机关报,有5个省市区1978年后没有复刊的报纸,有21个省市区在1978年后有创刊或复刊的报纸。改革开放后创办报纸最多的是广东,占全国新创刊地市报的13%;河南、安徽、江苏在改革开放后复刊的地市报较多,三省合计占27%。

由此可见,改革开放迎来了中国新闻事业的春天,更是全国地市级党报的春天,因为改革开放才有地市级党报的诞生或重生,而地市报的发展更是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政策。

2.开门办报,既是改革开放后大势所趋,也是办报人的迫切愿望

在计划经济时代,地市报基本固定在各自所属的管辖区域内活动,写的是身边人和身边事,报纸办给身边的人看,纵横联系都很少。而各家地市报之间,可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各自形成了自己的小气候。但长期独居一隅,难免坐井观天、单打独斗的局限。

视野的局限必然会影响办报、办媒体的理念,走出去交流、学习、借鉴乃至寻求合作,成为改革开放后地市级党报共同的愿望。

二.行业交流,地市报“走出去”的最初形式

1.20世纪80年代开始行业交流,90年代更加频繁

在1978年以前,即使是省内地市报之间的交流也较稀少,20世纪80年代开始多起来。这个时期,各省区的地市报组织陆续成立,相邻省市区地市报协作会也出现。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跨省交流也已经开始。除了通过行业协会组织的年会、业务研讨会的大交流外,报社之间的考察、学习逐渐增多。如:1995年,河北石家庄日报社到山西太原及山东青岛、济南等地媒体考察交流。1997-1999年,河南南阳日报社3年内50多人次到江苏新华日报社、浙江杭州日报社、绍兴日报社,陕西华商报社,四川华西都市报社等考察学习。1999年,宁夏石嘴山日报社到新消息报社、固原日报社、《兰州晨报》等甘肃宁夏三家报社和内蒙古乌海日报社等考察办专刊经验,之后办了《经济周刊》等4个专刊。2000年4月,银川晚报社总编辑带队赴福建福州、厦门和上海考察报业,同年也接待了20多家报纸的人员到银川采访与考察。

2.20世纪末跨出国门采访、学习和交流,已不是新鲜事

1999年,河北保定日报社部分人员与瑞典《希德文斯坎日报》同行交流。同年,四川凉山日报社派王万金随中国新闻代表团访问越南中央机关报《人民报》及《新河内报》《海防日报》等。2007年,洛阳市杂技团到菲律宾进行为期半年的演出,《洛阳晚报》派记者前往采访。2008年初,洛阳民间武林高手宋铁龙应邀访问瑞士,《洛阳晚报》派记者程奇随团采访。2008年,孝感日报社派人到新加坡考察学习。2017年,三峡日报传媒集团特派记者前往俄罗斯莫斯科参加并采访“中俄媒体交流年”,等等。

三、易地采访,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需要,办开放型媒体的体现

1.为本地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样本

随着改革开放后全党全国工作重点的转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当地党委和政府喉舌的地市党报,需要为本地经济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样本”。各地市党报配合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需求,开展了富有个性化的易地采访。易地采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90年代已经盛行,21世纪已经花样翻新。

比如:连云港日报社1986年策划的“新西游记”,1995年策划的“陆桥行”等。清远日报社1996年组织的沿京九铁路采访,1999年的赴东北、京津地区、长江地区采访和赴延安、井冈山红色线路的采访。1999年,黄山日报社组织的“五岳归来再看山”,派出8名记者到晋、陕、鲁、豫、湘采访。

2000年之后易地采访更多。比如:湖南怀化日报社2007年4月开展“周边市州行”,跨越湘、黔、桂三个省区采访,在媒体上介绍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经验。2017年无锡地铁1号线开通,《无锡日报》派记者分赴上海、南京、武汉等地“取经”,开辟《他山之石》专栏,对“地铁”经济予以报道。

2.办开放型报纸要跳出“画地为牢”

1999年中央宣布实施西部大开发,媒体探访西部成为2000年的热潮。如:长沙晚报社组织的“探访中西部特别报道”采访,2000年3月始至6月结束,5路队伍历时4个月到达了18个省区。驻马店日报社2000年8月组成了16人采访团历时40多天采访陕甘宁青新藏6省区。2000年7月,全国10省区16家地市报26名女记者集体采访宁夏。同年,淄博日报社组织了“新丝绸之路行”西部采访活动。

2000年之后,易地采访进一步扩大。洛阳日报社2006年派出记者寇兴耀参与中央电视台“重走玄奘路”大型文化考察活动,历经40天穿越我国西部、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到达印度。连云港日报社2006年的“沿海万里行”采访沿海37个港口城市,2008年的“八千里路走连霍”报道,采访路线从江苏连云港一直到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中国新疆霍尔果斯口岸。日照日报社在2008年实施了“笔走半岛看发展”“鲁南行”和“江苏行”等系列采访。张家口日报社在2011年组织的“重走张库大道”国际商道采访,从张家口出发,至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并延伸到俄罗斯恰克图的张库大道。2015年,克拉玛依日报社在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60周年之际,组织“寻访他乡克拉玛依人”采访,几乎跑遍了全国,历时近一年,行程4万公里。

四、重大事件直击现场采访,办报理念的重大突破

1.重大新闻不再满足于只发新华社通稿

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地市党报公费订阅日趋减少,依靠行政命令订阅越来越困难,地市报人明白了一个问题:党报既是党的喉舌,同时作为新闻纸、信息媒介也是一种商品。报纸好不好卖,主要取决于报纸质量。

另一方面,2000年前后,许多省报不仅办起了都市报,还在各地攻城略地,纷纷在各地市州办地方版。比如广东江门日报社,离广州仅一个半小时车程,处于珠三角边缘,实力强大的广东三大省级报纸在江门均设有记者站,出版了江门新闻版,步步紧逼本土媒体。湖北的省委机关报在宜昌收并了晚报,设分社,还办了都市报宜昌版,吸引大批本土媒体记者加盟。2011年6月6日,由湖南的《长株潭报》创刊,在长沙、株洲和湘潭三地同步发行……各地狼烟四起,新闻竞争加剧,地市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地市党报不能满足于在重大事件报道中仅仅发新华社通稿了,而要派出自己的采编骨干,亲历现场采访报道,发出自己的声音。

2.重大事件要有自己的独家报道

在香港澳门回归、汶川地震救灾、北京奥运会等重大事件发生时,也有了地市党报记者的身影,这不仅仅是报道地域的突破,更是报道理念的进步。比如:中山日报社在1999年澳门回归之际派出2名记者赴澳门采访一周,发稿94件。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兰州日报社先后在2004年和2006年两次派出长征采访组,共采访134天穿越12个省区,发文字报道40万字、图片近300幅。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石家庄日报社与绵阳日报社组成联合报道组,21名记者写出100篇稿件,推出了系列报道《汶川记忆》;桂林日报社、东莞日报社、温州日报社、黄冈日报社等30多家地市报派记者前往灾区采访。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苏州日报社陶冠群作为奥运会注册记者,现场观看并采访了苏州籍举重冠军陈艳青的竞赛过程,并采访了陈艳青、裁判张云兰。《宁波晚报》派记者赴雅典采访圣火采集仪式和到北京奥运会现场采访,出版了8到12版的奥运特刊。台州日报社派出两名编外记者现场采访台州籍跳高选手黄海强。

佛山传媒集团以“立足佛山,放眼世界;服务本土,促进开放”为报道宗旨,2008年10至11月派出6人采访组,越洋采访美国大选。在习近平主席2013年向全世界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连云港日报社于当年10月策划了“同筑新丝路共赢东中西”大型异地采访活动;2017年5月4日该社又启动“一带一路有个‘我’”大型采访。

为了抢抓报道时效性和报刊发送的即时性,青岛日报社还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设立了记者站,在广西柳州设立了《读报参考》分印点。

五、地市报活动范围不断扩展,合作领域不断深化

1.活动地域从大陆向海外延展

早在1985年,青岛日报社在中国香港《文汇报》开辟青岛专版之后,又与日本下关口新闻社合作,设青岛专版。1990、1991年,《商洛日报》办的《商洛画刊》通过日本媒体《秋狄》两次介绍到日本。1991年,《白城日报》参加了比利时沙城世界报纸博览会。1992年,苏州日报社与日本北国新闻社建立友好关系并达成每月交换稿件1次协议,与越南海防日报社、韩国全州日报社、泰国报人公会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同年,黑河日报社与俄罗斯《真理报》建立了互访及交换稿件的合作。自1998年1月起,《汕头日报》和美国《国际日报》同期刊登《潮汕乡情》版;同年,《泉州晚报.海外版》创刊并在菲律宾举行首发式,以服务海外泉州籍异地商会、海外经济社团。2002年,威海日报社先是与韩国联合创办《韩文周刊》,后来又与韩国中华总商会合作,出版了《华人商报》,服务于在威海投资兴业、生活的数万韩国人。

2.合作深度和广度从新闻业务向技术、资金等全方位拓展

鞍山日报社1995年引进香港资本成立的鞍港合资企业在报社诞生,在全国开启香港资本入驻大陆地市报业先河。曲靖日报社采取与铁路部门跨行业合作,2017年7月3日开始昆曲城际列车改为“曲靖日报·掌上曲靖”专列,乘客可扫码阅读《曲靖日报》及其新媒体内容。

西北、东北等地区部分地市党报则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与省报的深度合作。新疆部分报纸与《新疆经济报》开展了联办地市州盟报汉文版的跨级别深度合作,2003年8月开始《阿克苏日报》《巴音郭楞日报》与《新疆经济报》联办﹝1﹞,2008年 9月开始《阿勒泰日报》与《新疆经济报》联办。2008年3月,铁岭日报社旗下的《铁岭晚报》与辽宁日报社旗下子报《辽沈晚报》合作,共办《辽沈晚报·铁岭版》。

六、跨区域报道与合作,新的媒体环境下开门办报的新尝试

1.初级形式:跨区域联动报道

随着地市党报交流的深入,从最初的某一家报社组织跨区域采访,后来又衍生出由几家或多家报社联合采访出现。比如,1999年,《桂林晚报》为了替当时生活在桂林的江西籍老红军找老家,与《南昌晚报》《赣南日报》联动采访。2006年,《三门峡日报》等中原五省6家媒体在长征胜利70周年时,联合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采访。2007年12月至2008年5月,《南湖晚报》和《毕节日报》,最初为帮助3个被遗弃的贵州孩子找家的爱心报道,扩展到新闻扶贫,为乌蒙贫困山区农民工找工作,发布嘉兴及长三角地区用工信息。2008年,在苏通大桥建成通车之际,江苏两家晚报《江海晚报》《姑苏晚报》联手,策划了见证改革开放30年的沿海大通道探访之旅,采访了28座城市。佛山日报社2015年4月启动“高铁经济圈·合作新时代”采访,联合高铁沿线地市党报,采访粤桂黔高铁经济带。

2.升级版:跨区域多种合作

早在1985年,江苏徐州日报社与接壤的安徽拂晓报社、山东枣庄日报社、河南开封日报社,合作创办了一份《经济新闻报》﹝2﹞,开全国地市报合作办报的先河。之后,省内、省外、多省地市报跨媒体跨区域合作办媒体的序幕逐渐拉开。

2007年,处于山东半岛的《烟台日报》与《威海日报》率先开始合作,后来响应的报社越来越多。2007年7月16日,一份《今日胶东》专刊(后改为《今日半岛》)创办,同时在山东半岛的潍坊、青岛等六市登场,这份专刊由六市(后来为7市,济南日报社也加盟)地市党报联合创办。之后是由菏泽日报社、济宁日报社等六家报社联合创办的《鲁中南新闻》专刊,2007年10月18日也同时出现在菏泽、济宁等六市,随各市晨报、晚报发行。

同时,江浙地区的地市党报也有各种形式的合作。由徐州日报社发起的淮海经济区城市报业联盟于2007年9月成立,20家党报在新闻、广告、网络、印务、活动策划等方面达成了新闻协作、资源共享。浙江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四城市党报于2008年2月23日共同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杭州都市圈宣传的合作协议》。

近些年,为了配合和服务于本地经济发展,地市党报开创了横向宣传城市的新模式。比如,2016年春在福建莆田成立的中国报业旅游联盟,此后掀起兄弟城市横向宣传的热潮,每年都有几场活动,200多家报社参与,立足于宣传、包装、推介各地的旅游资源。

七、互联网时代,融合思维是开门办媒体的必由之路

1.到2000年6月,全国地市报上网已超百家

改革开放后从中国1994年正式接入互联网到如今,地市级媒体走过了从单媒体阶段、全媒体阶段,到现在的融媒体阶段,从起初建网站、把报纸新闻搬到网上发布,到以建公共稿库为核心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资源共享,再到如今以“中央厨房”为核心的新旧媒体深度融合转型发展,开门办报、开门办网更成为形势所迫和实际之需。

有人认为,1997年开始的电子版热潮是传统媒体的第一次网络总动员,2000年初以来网络版独立化、商业化是传统媒体的第二次网络总动员,那么建“中央厨房”实施媒体融合则是第三次网络总动员。1998年1月,河南地市报首家国际互联网站在洛阳日报社建成投入运行,这在全国地市报中也是较早的。2000年初,浙江《宁波日报》网络版创办,并推出国内首份互动多媒体报《播报》、全国首份电子纸报《宁波播报》。同年,《万州日报·三峡周刊》出版网络版,在重庆市区级报中率先上网。到2000年6月,我国有273家报纸上网,占报纸总数的13.2%,其中全国地市报上网已超过百家。

2.一大批地市报已建立“中央厨房”

2001年,河北石家庄日报社成立网络部,并与香港慧科讯业有限公司合作。2006年,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制定《数字报业发展规划》,2008年进军视音频传播领域,铺设户外电子屏、直播车。2008年,山东烟台日报报业集团已形成全媒体平台,拥有3个数据库。之后,苏州日报报业集团、柳州日报社、三峡日报传媒集团、廊坊日报社、湛江日报社、常州日报社等一大批报社建立了“中央厨房”。报社信息化的建设不仅强化了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还为以互联网思维、融合思维办开放型媒体提供了可能,烟台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水母网2013年成立的小水滴义工服务队,从最初的30人已发展到如今的近600人,主办的第3届“点赞烟台好司机”活动,参与驾驶员有2000多人,点击量过500万次。三峡日报传媒集团建成市级新媒体,不仅聚合了300多个新闻及政务网站、1300多个政务单位、新闻单位和公共服务单位“双微”账号、一批客户端集群,还对接国内权威新媒体数据监测库。

八、结 语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改革开放40年,全国地市党报办报思维从禁锢到松绑,视野从坐井观天到放眼全国乃至全球,从孤军奋战到合纵连横,逐步从过去的闭门办报走向开门办报办刊办网,经过了40年不平凡的岁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新时代开启了中国新闻事业新征程,处于转型期的地市媒体困难和挑战依然很多,只有居安思危,勇于拼搏,才能谱写出无愧于新时代的宏伟篇章。

注释:

﹝1﹞裘品华.推进报业改革 办好地州党报.中国地市报人[J],2008(11).

﹝2﹞刘明.新闻改革的一次突破.中国地市报人[J],2000(2,增刊).

猜你喜欢
办报日报社党报
“政治家办报”概念的百年演化与话语创新
2019年de第一场雪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梦幻老君山
“新春走基层”研讨会嘉宾分享
“分众化、配餐式”办报:萧山日报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从西藏日报六十年的办报实践看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的重要意义
以“专、新、深”做强党报文化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