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时度效” 提升舆论引导力
——以《汕头日报》及其新媒体报道实践为例

2018-11-29 08:44
中国地市报人 2018年11期
关键词:汕头日报舆论

(汕头经济特区报社,广东 汕头 515041)

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正确导向,是党报的职责使命和政治责任。在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舆论态势日趋复杂的新形势下,主流媒体更应该主动担负起党和政府的扬声器、改革发展的预警器、社会舆论的稳定器等重要作用。

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如何不断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笔者认为,只有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切实把握好“时度效”,做到识大势、讲分寸、重实效,敢于发声,善于发声,才能真正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有效发挥党媒“统一思想、弘扬正气、营造氛围”的引领功能,肩负起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本职责。

把握好“时”,响亮发声,宣传报道有力度

“时”就是时效要快、时机要准,要紧紧把握住舆论引导的最佳时机,不滞后、不超前。

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覆盖面广、破坏力强、危害严重等特点。在突发性自然灾害面前,主流媒体不仅是信息的传播者,更是正确舆论的引导者。作为地方党报,必须站在大局的高度,把握时机、抢抓时效,果断做好应急报道,在准确、全面、客观报道灾情的同时,及时传递党和政府有关抗灾抢险的指示要求,体现各级党政对受灾群众的重视和关心,让灾区百姓在危急时刻看到光明和希望,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2018年的8月30日,一夜豪雨狂袭汕头,城乡顷刻变成泽国,道路遭淹、交通阻断、民房受浸、群众被困……抗洪战场在哪里,我们的记者就在哪里!当天一早,《汕头日报》记者闻“汛”而动,分头直奔受灾点、灾区,深入被浸街道、老城危房、危情河段、内涝乡村,用脚丈量积水深度,用心记录各地灾情,准确、快速、翔实、立体地报道全市干群齐心协力抗洪抢险的真实场面,描述部队官兵奋不顾身营救被困群众的感人镜头,介绍慈善机构、义工组织日夜奋战运送爱心物资、转移受灾乡亲的生动细节。一篇篇有血有肉的鲜活新闻,一幅幅震撼人心的救灾图片,汇成一股股强有力的正能量,为全市万众一心、攻克时艰、打赢抢险救灾战役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这次抗灾救灾宣传报道,《汕头日报》充分利用旗下各种媒体传播平台,做到急而不乱,有条不紊,准确把握舆论引导的“时机、时效”。既展示了全市人民众志成城抗洪抢险的磅礴力量,又体现出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既反映了社会各界对灾区的人文关怀,又凸显灾民团结拼搏、战胜困难的“汕头精神”;既为一线抗灾人员鼓劲助威,又对向水而行的记者褒扬点赞,很好地展现出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

练江整治也是近期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之一,为此《汕头日报》主动发声,策划《日报记者练江行》大型采访活动,组织全媒体小分队练江沿岸实地走访,推出包括多个整版报道和多组重磅稿件的全媒体报道专题,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在整治练江报道中,媒体思路清晰,不为喧哗所困扰,有破有立,正面引导,特别是在汕头市委、市政府誓师大会之后,我们抓住舆论引导的最佳时机,以党委政府部署为主调,以乡村振兴为主线,大量采用“动态消息+现场直击+评论”等多体裁组合方式,全方位、立体式反映全市上下打赢练江整治攻坚战的信心决心和扎实有力举措,引发社会各界的强烈共鸣,也树立了汕头上下一心整治练江的正面形象。

把握好“度”,准确发声,舆论引领有高度

“度”就是要把握分寸、分清是非,注重新闻宣传的量变质变关系,掌握好火候分寸。

服务中心工作、服务百姓民生是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我们找准坐标定位,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笔力,把握分寸、分清是非,做好深度解读,使舆论导向始终航行在正确“轨道”和精准“航线”上。

以理论提升高度、强化舆论引领是党报的“利器”之一。对于全市的重要活动、重点工作,《汕头日报》把部门主任甚至总编辑带头策划、带队采访作为工作规矩,把策划指挥前移到新闻现场。2018年以来更是在头版推出《汕言汕语》评论专栏,围绕深化改革、招才引智、营商环境、乡村振兴、文明创建、创新驱动等中心工作,由骨干采编人员撰写评论文章。现在《汕头日报》几乎天天有原创评论,像《“创文”到底为了啥?》《抓好关键少数》《担当作为要从落细落小做起》《保持“汕头定力”再出发》等时评,因时而评,合时而著,文风犀利,读来气爽,赢得各界点赞。

讲究准确发声、火候把握,舆论监督才能更加精准有效。面对不少汕头市民对“城市客厅”会展中心广场的投诉,《汕头日报》组织了一场舆论监督伏击战,近半个月里每天跟踪采访、密集发稿,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也引发职能部门的介入,终于使常年被各种商业展会挤占的文化广场“还地与民”。此外,我们采写的《二手房过户手续办理疑问重重》连续报道,得到市委书记批示,促成汕头二手房交易从35个工作日压缩到15个工作日,涉及责任人被纪委立案侦查;曝光礐石4A级景区公共绿道居然成了外来车辆的“跑道”,促使管理部门痛下决心全面整改,当值人员被通报批评;报道美丽南澳岛的青澳湾沙滩被众多烧烤摊盘踞,到处“脏乱差”的失管乱象,促使青澳湾管委连夜开展整治,市领导亲赴现场督查,青澳湾也在之后形成了长效管理机制……在批评报道中,《汕头日报》总能及时抓住问题关键配发言论,像《“老虎”屁股果真摸不得?》《温馨提示后的冰冷逻辑》《别给文明汕头抹黑》等小时评,以寥寥数百字化为针砭时弊、直击要害的利器,大大强化了批判力度,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监督效果。

把握好“效”,有效发声,立体传播有热度

“效”就是要讲实话、得实效,增强新闻宣传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确保舆论引导的实际效果。

努力创新宣传载体,以更接地气的立体化传播方式,才能增强群众的认同感和向心力,确保舆论引导的实际效果。近年来,《汕头日报》努力打破纸媒固有的一亩三分地,全面打通采编、纸媒和新媒体通道,构建媒体融合发展的大格局。目前汕头报业已形成以“汕头+”客户端为龙头、大华网为主力、日报微博微信群为两翼、汕头手机报为补充的新媒体矩阵,新媒体产品推陈出新,新闻服务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针对汕头报业70多年报龄、记者整体趋于老化的现实,《汕头日报》致力于让记者团队在实战中提升自我,努力向全媒型人才进军。2016年启动的融媒报道项目“时代匠心——寻找汕头工匠故事”,就是一次报、网、端综合运用的实战,每期人物报道以“报纸图文、客户端视频、专题网页整合内容”的组合报道形式,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而参战的每名记者也在其间熟悉了各种新媒体手段的综合运用。该项目传播成效明显,仅在新媒体端的总阅读量就超过400万人次,新华社、人民日报客户端也链接转载。

如今,“直播”早就成为汕头报业新闻报道的常态。2018年汕头市委举行全会期间,汕头日报新闻客户端“汕头+”还大胆尝试,接连推出图解新闻,解读报告亮点,直观的数据、简练的文字,浓缩新闻精华,让人们耳目一新,“一图读懂”市委市政府的施政理念和纲领,成为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移动教材”。

时刻因读者而动、应时势而变。这些年,《汕头日报》一直主动出击、探索转型:开辟地市报与海外媒体合作的新通道,携手全球15家权威主流华文媒体同步报道华侨试验区;推动“媒体智库”建设,尝试“媒体+高校”“记者+专家”报道模式;在全市设立社区服务站,贴近不同社区需求提供服务,探索媒体直接服务社会的新路子。

猜你喜欢
汕头日报舆论
热烈祝贺《平顶山日报》复刊40周年(1982-2022)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汕头牛肉丸
汕头17岁少年“娶”13岁女孩
从汕头到上海:国民政府的“废两改元”之路(1925—1933)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诗画汕头
灵感日报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灵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