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莉 沈 艳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预防处,辽宁 沈阳 110032)
肺良性肿瘤患者以中老年居多,尤其以40~70岁最多〔1〕,虽然肿瘤为良性,但是手术并发症往往较为严重,很多患者在出院时可出现各种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患者的心理负担往往较重,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2〕。本研究分析肺良性肿瘤患者围术期负性情绪的影响因素。
1.1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良性肿瘤患者107例,其中男64例,女43例,年龄32~61岁,平均(51.34±3.24)岁。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且行手术治疗,排除近期遭遇其他重大生活事件者(如亲人离世等)、伴有其他严重躯体性疾病者、既往有精神疾病家族史者。
1.2方法 测评前对参与测评的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在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发放问卷调查,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统一指导如实填写。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即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查阅患者病历,对患者手术方式及婚姻状况进行调查。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种量表各20项,测评所得分数×1.25得标准(T)分,以T≥50分为阳性,提示患者存在焦虑或抑郁不良情绪,得分越高焦虑抑郁情绪越重。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
2.1焦虑影响因素 女性、年龄≤50岁、对肿瘤行次全切除、中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患者焦虑得分明显增高(P<0.05)。见表1。
表1 不同患者焦虑情绪得分比较分)
2.2多因素分析 性别、婚姻状况、手术方式及文化程度是影响患者焦虑情绪的独立因素;年龄及文化程度时影响患者抑郁情绪的独立因素(P<0.05)。见表2。
表2 肺良性肿瘤患者焦虑与抑郁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2.3抑郁影响因素 年龄≤50岁、中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患者抑郁得分均明显增高(P<0.05)。见表3。
表3 不同患者抑郁得分比较分)
肺良性肿瘤通过手术全切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3〕,但是部分患者在手术之后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在出院时仍有不同程度的伴随症状,需要进一步康复治疗,很多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4〕。
本研究中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缺乏疾病相关知识,从而没有根据地对生命安全和预后产生严重的顾虑。因此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应充分考虑到患者的接受能力,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5〕,告知患者肺良性肿瘤通过手术可以获得较好的预后,更多地向患者和家属强调手术的必要性,对于术后并发症既要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又要避免影响患者的治疗信心〔6〕。此外由于年轻患者往往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担任着较为重要的角色〔7〕,患者对身体素质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当诊断为肺良性肿瘤,得知有可能对呼吸造成损伤后往往会有更为严重的不良情绪;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呼吸相关功能本就有所下降,因此更容易接受肺良性肿瘤所导致的功能损害,这也是年龄≤50岁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较重的原因。因此在对这部分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更多地考虑到患者在家庭和社会中所承担的责任,给予患者个体化的心理疏导,同时与患者的家属和朋友进行沟通,为其营造一个宽松的康复环境,使其感受到来自家属和朋友的支持,避免由于相关功能受损而自卑,或者因为担心影响工作而焦虑〔8〕。
本研究中,女性患者的焦虑情绪要明显高于男性患者,可能与女性人群的生物易感性及社会性别角色差异和冲突有关〔9〕。但是抑郁情绪两者之间并没有明显差别,这可能与女性患者更善于倾诉有关。因此在对肺良性肿瘤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除了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外,也要重视倾听其主诉,鼓励其说出心中的疑虑,只有了解患者心中所想,才能更好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10〕。
行次全切除的患者与全切患者相比焦虑情绪明显而抑郁情绪差别不大,考虑与其担心次全切除后肿瘤再次发作有关。因此在与患者沟通时,应告知患者医生会根据病情及对疾病的耐受程度选择最为合适的手术方式,从而消除患者不必要的焦虑。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患者的心理状况会对其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疾病治疗的同时,也要关注患者的情绪。本研究证实肺良性肿瘤患者围术期产生负性情绪的影响因素多样,在临床工作中针对这些因素可以采取适当措施改善患者心理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