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乌市江东第一小学 丁晓雅
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学生的音乐表现与体验尤其对学生的审美、创造、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体态律动在音乐体验式教学中是教师们所采用的一种常用教学手段,如何在小学低段音乐课堂中把音乐体验这方面的音乐素养进行扎实、有效地推进?近年来的一线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将体态律动趣味化地运用到小学低段课堂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同时对于音乐中的听觉感、节奏感等方面的音乐素养得到充分体验,音乐核心素养中的感知和表现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体态律动,是来自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一种天生、自然的反应。节奏,来自于日常生活,就像学生早上起床时的一系列行为动作,比如穿衣、洗漱、吃早餐等;校园生活时的游戏、童谣、拍球等;学习生活时的做操、跳绳、跑步等,在生活中处处充满了这些富有生活经验的节奏,并且在不断重复着。可是,尽管这些不断重复、不断运用的十分熟悉的节奏,学生却没有意识到与音乐学习息息相关。这时,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引导学生主动观察与发现这些来自周围生活和人体自身的自然节奏,并巧妙地将这些自然节奏与音乐课堂学习相结合。
教学案例:核心素养中的音乐速度教学,教师一般习惯在课堂教学时用快速、慢速、中速等来描述音乐速度,但对于低段学生而言,不明白各种速度间的间距如何辨别与均衡。这时,教师可以生动形象地表述:
1.用小狗跑步和蜗牛爬行的速度来形象地讲解快速和慢速的间距;
2.还可以用晴天散步和遇见雨天快步走的情境。
著名音乐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体态律动中,节奏练习占有十分重要的一席之地。同时,达尔克罗兹还认为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要富有趣味性,因为单纯的说教理论或者聆听音乐会让学生的学习持续性无法保持,达不到学习的延续性。除了天生的本能节奏意识,教师还应顺势利导加强音乐节奏的培养。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活动的设计务必遵循儿童的天性,应该根据学生对节奏的本能意识,加以音乐融合,以达到唤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目的。
在传统音乐教学中,对于节奏教学,教师往往会一股脑儿将所有时值的节奏进行单纯组合,从头至尾都用一个象声词“嗒”字来念,而学生,整个过程只能跟着老师枯燥地念节奏,却并不知道节奏里面各时值的准确性,也不明白节奏到底是为什么要这么念?节奏到底是什么?在人生各阶段的音乐学习中,对于节奏感的培养,最不能错过的就是小学低段,这个阶段最适合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有好动的天性,表现力强,协调性好,思维跳跃,各方面条件都符合节奏练习的时机。
一线教学十二年中,各项数据统计表明,在小学低段音乐课堂教学中结合打击乐器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学生也十分喜爱并热衷于这样的节奏学习。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打击乐器,并且在课堂中广泛运用,鼓励学生多样化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在这样的练习过程中,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得以有效体验与培养。例如两个瓶子的组合,两个手指的组合,一个瓶子加一个手指的组合,一张A4纸抖动的行为,两支铅笔的组合等等,各种可以发出声响的物品组合在一起,就可以成为简单的、富有创意的课堂打击乐器,在音乐表现环节时一起加入,可以为音乐节奏感的培养锦上添花。但是在这个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所采用的课堂打击乐器的音色和音高,正确引导学生使用课堂打击乐器。
达尔克罗兹曾在教学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充分意识到:“来自于音乐的身体运动与儿童的游戏活动最易于融合在一起。教师在小学低段音乐课堂的体态律动教学中,应该设计出诸多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相符的相关游戏教学方法与形式。”在这里,笔者提倡“玩中学”的教学理念,在小学低段音乐课堂中应摒弃古板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引入游戏式的教学,极力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音乐课堂。所以,教师在所教学内容的设计中要尽可能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身体感受为主,设计一些游戏式的教学环节,让“玩中学”彻底渗透到小学低段音乐课堂中,为课堂之所用,为音乐节奏感培养所用。
在小学低段音乐课堂的节奏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身势动作或声音来参与模仿与体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身势动作与声音表现出不同节奏,从而促进学生更快掌握与理解不同的节奏。通过这样的节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中掌握不同节奏,而不是生搬硬套。这样,在学习的趣味性上有所增强,学习效率上有所提高。
教学案例: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如何将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附点音符、切分音符等这些节奏变得更显趣味性呢?
1.把二分音符比作大象慢慢走路;
2.四分音符比作小青蛙跳跃;
3.八分节奏比作小兔子快跑;
4.把切分节奏比作小熊打鼓。
在小学低段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音阶教学时,一般会采用钢琴带唱的方式进行,即钢琴弹一个音,学生唱一个音,这样的过程最多持续两遍后,学生便不乐于继续学习了。根据这个现象,教师应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游戏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又可有效地完成音阶教学。
教学案例:教师设计了一个“猜猜我是谁”的游戏。
1.首先设计一组台阶,台阶上从低到高分别绘制七个儿童形象,并依次标上音名。
2.教师问:“谁能来看看,这个台阶上谁排最下面?”最下面的音就越低。排在最上面的音最高。
3.探索音名,教师边在钢琴上弹奏所对应的单音,边对应台阶上各个标有音名的儿童形象上的音高,基本熟识这些音名。
4.选一个小组的七名学生站成一排,分别贴上七个音名的便利贴,教师唱出其中一个音时,相应音名的学生往下蹲,类似于萝卜蹲的游戏。
总之,正是有了一系列的听、动结合并调动身体感官的达尔克罗兹教学理念与行为,并且在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开展了行之有效的趣味体态律动,音乐核心素养中的体验教学才能如此扎实地渗透给学生。这样趣味与高效并存的教学模式可以在小学低段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扎实运用起来,让学生真正达到玩中学与乐学的学习状态,让音乐核心素养的体验教学这颗种子落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