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安溪县湖上中心学校 王东红
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及学习能力都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小班化的语文教学虽然解决了一些学生之间的差异问题,但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课堂氛围不够浓厚,学生缺乏足够的语文学习动力,因此很难达到理想的语文教学效果。教师应当把握好小班化分层教学的真正目的,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自由进取的学习环境,使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针对性的提升。本文主要从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作业设计等四个方面探讨小班化分层教学的策略。
为了促进学生的智力提升和身心健康发展,令不同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的学生互帮互助,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但与传统的根据成绩评出“优生”“差生”是极为不同的,对学生进行分层是为了改善学生个人的学习方法、弥补个人能力的不足,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先对学生进行细致、全面的观察和了解,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探究能力以及态度品质、性格特点等等。分层过程不应当只以某一方面为标准,要综合多个方面,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综合能力、学习兴趣、考试成绩等进行分层,但教师要注意的是,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后,不代表学生就一直停留在这个阶段了,而且层次不是等级,每个学生在教师眼里都应该是独一无二而且平等的。随着学习活动的不断推进,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之间都有可能发生“流动”现象,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分层方案,并以此为基础继续实施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教师应当始终牢记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既然学生的学习情况暂时出现了差异,那么教师就要尊重这种差异性,不能仅凭教师自己的主观想法制定教学目标,这样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可能给学生造成巨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来适当地对教学目标进行具体分层,如此才能更有针对性地使学生的语文认知水平得到提高,保障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明确并始终遵循教学总体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也为教师的分层教学活动指明了大致的方向。例如,教师教学《精彩的马戏》一课时,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之上进行了以下教学目标的分层:对于朗读课文十分流利、明确掌握文章大意并且字词识记十分到位的学生,教师要求其完成布置的课后填空,并且写一段自己在游乐园等娱乐场所的印象深刻的经历,这是对学生独立探究能力、写作能力、发散创造思维的进一步拓展;对于课文朗读大体通畅的学生,教师要求其把文中的重要字词、语句梳理清楚并掌握,能够根据教师指定的句型进行仿写,这是对学生基础读写能力、知识迁移水平的培养;对于课文阅读存在较大困难并且难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学生,教师则要求其把基础字词大体掌握下来,使学生能够把语句完整地朗读下来,并鼓励其他学生对其进行帮助,这就要求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能够具备阅读能力。当然,随着学生的进步,教师也要适当地推进更高层次目标的实现,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最后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学目标的分层也决定了教师具体教学内容的分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好教学内容的结合和分离,教授给学生一部分相同的内容,同时也要适当地进行分层,为各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内容。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让学生能够脚踏实地地进行探究,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达成理想的目标。例如,教师在教学《翠鸟》一文时,带领学生对课文第一段进行了一番品读,随后教师设计了两个层次的问题,较简单的问题是:作者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来描绘翠鸟的羽毛的?请你指出具体的语句并进行说明。较难的问题是:用这种手法描写有什么好处?然后,学生就各自的问题展开了探讨,具体内容具体分析,积极调动起个人的认知。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分层设计,不能始终保持千篇一律的模式,造成眼高手低或学而无效等情况。布置作业是为了巩固学生在课上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及时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加以弥补,从而提升探究的深度。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来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多动脑、勤动手,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做好监督和指导工作,让学生在完成基础任务的前提下适当地进行能力提升,真正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潜能。
相比于大班教学来说,在农村地区,小班教学因为其人数较少等特点,使得教师有更多机会去了解和帮助学生,很符合当地的实际教学状况。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种优势,有计划地地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并将这种差异变成学生前进的动力,真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美好的学习环境中获得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卫芳.小学语文小班化分层教学策略[J].教师,2015(10):79-79.
[2]丁勤枢.分层教学,农村小班化教学行为优化的应然选择[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6(9):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