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如何翻译成英语?

2018-11-29 19:45甄鹏
英语世界 2018年8期
关键词:官职辞典意译

文/甄鹏

中国古代官职名称复杂而难解。把它们译成现代中国人能理解的官职就有一定难度,更别说译成英语了。“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官制,翻译准确不容易。

美国汉学家贺凯(Charles Hucker)写了一本《中国古代官名辞典》(A Dictionary of Of fi cial Titles in Imperial China)。它不仅是外国人研究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工具书,也被中国的古代史研究者奉为圭臬。此书采用落后的威妥玛拼音。在汉语拼音流行的今天,它成为中国古代官职英译的权威参考著作,是一件荒谬的事情。

一个国家的官职翻译成其他国家的语言,有意译和音译两种方式。意译最好理解,应优先使用。其次是音译,配上必要的注解。《中国古代官名辞典》的威妥玛拼音是注音(放在括号内是注解),不是音译。这被许多人误解。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宰相”就是现代的“总理”,于是按照“总理”进行翻译,译成Prime Minister、Premier、Chancellor等。众所周知的维基百科译法是Grand Chancellor。我在《论秦汉时期的宰相》中明确指出:“有人把行政首长等同于宰相,这是片面的。行政首长可以是宰相,但宰相未必是行政首长。”

“宰相”一词在中国古代一直不是正式的官职名称(除了辽代),而只是丞相等执政官员的通称。那么,宰相的含义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宰相就是在国家最高决策层中参议政事的百官之首。宰相往往有数名,首相是其中地位最高者,这与外国的首相截然不同。外国的首相是君主立宪制下的政府首脑,其英文为Prime Minister,准确的中文翻译应当是“首席部长”。

贺凯在《中国古代官名辞典》中将“宰相”解释为steward and minister,翻译成Grand Councilor。这些都是不准确的。宰相不是部长,他既有决策权,也有执行权(或凌驾于六部之上)。英语国家没有对应的官职。因此,宰相只能音译成Zaixiang,并按照定义进行注解。基于同样的理由,丞相也只能音译成Chengxiang。贺凯认为丞相对应英语的Chancellor,也不准确。

“三省六部”是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机构,与宰相制度密切相关。尚书省对应中国的国务院(State Council)。尚书省正首长尚书令可翻译成首席部长(Prime Minister),副首长仆射可翻译成副首席部长(Deputy Prime Minister)。六部正首长尚书、副首长侍郎,分别翻译成Minister和Deputy Minister。贺凯把尚书省译成Department of State Affairs,把尚书令译成Director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Affairs,都不准确。

古代官职前常有“左”或“右”,有两种翻译方式。一种是直接翻译,例如,把左将军和右将军分别译作Left General和Right General。另一种是引申翻译。中国古代多数时间尚左(以左为上),左仆射和右仆射可分别翻译成First Deputy Prime Minister、Second Deputy Prime Minister。元朝尚右,应反过来。

枢密院和御史台是另外两个重要机构。枢密院对应中国现代的“中央军事委员会”(Central Military Commission),首长枢密使对应“中央军委主席”(Chairman of the Central Military Commission)。贺凯分别译成Bureau of Military Affairs和Military Affairs Commissioner。明明有对应的官职,他这样翻译不好。同理,御史台的翻译应是“国家监察委员会”(National Supervisory Committee),而不应是Censorate。

“公卿”里的“公”是中国古代地位最高的一类官员,与作为爵位第二级的“公”(Duke)不同。贺凯把二者混淆了,将“三公”译为Three Dukes。“三公”本指太尉、司徒和司空,后指太师、太傅和太保。爵位之“公”可译成Duke,公卿之“公”只能音译为Gong。

中国古代官职英译不是件简单的事情。译者应精通中国古代史、中国和世界当代政治制度,以及英语翻译知识。在翻译过程中,要把握准确和易懂两个原则。优先使用意译,如音译一定配上必要的注解。 □

猜你喜欢
官职辞典意译
《猫的痴情辞典》
宰相这一官职怎么来的?
古代的任免升迁
题乌江亭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浅谈直译与意译的合理结合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父母官”新注释
字典与词典
不必预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