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文理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6)
高校公选课是指学校教学主管部门为提高在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一专多能,而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选修课程。随着高校课程建设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共选修课在高校课程设置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高校作为青年人的聚集地,是弘扬传统文化的窗口。因此,笔者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为响应党的号召,在校开设了周秦寓言及神话故事赏析这门公选课,以此希望大学生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由于本选修课侧重历史教学,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若采用传统的授课方法——讲授法[1]来授课很容易滑入“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的陷阱,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思维模式的开发,而且不能兼顾学生之间的差异,最终导致学生感到传统文化索然无味,出现旷课、逃课现象。因此,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有效性,是摆在公选课教师面前的头等大事。笔者在长达十年的公选课授课过程中,针对具体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置适当的教学情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结合教学内容,谈谈个人的切身体会,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根据情境教学理论、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具体教学的目的和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创设有特点的教学情境,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优化认知过程、掌握学科知识、建构正确的教学过程的目的[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合理的情境模式,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传统授课法无法到达的课堂教学效果。
高校公选课作为全校开设的课程,它根据全校学生的学科背景、心理特征,以及顺应时代需求而设置,具有普遍性、实用性等特征。实践证明,在公选课的授课过程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是可行的,这主要是由情境教学的特点所决定的。
余柏青先生将情境教学的特点归纳为真实性、生活性、趣味性、主体性和开放性[3]P198-200。除此之外,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诸多因素,对情境教学的特点也进行了归纳,主要有情境性、主体性、体验性和娱乐性,下面将逐一论述。
所谓情境性,即情境教学模式的创设应当尽可能地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需要,关注学生“身边的历史”,加强公选课与生活的联系等。例如,在讲授周秦寓言故事的时候,我常常穿插一些贴近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激发学生对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领悟,引导他们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关注社会实际生活层面的问题。再如,讲述西周宗法制的影响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我们身边与宗法制密切相关的事物,或制作“宗法制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的家族问卷调查,让学生通过调查,对自己的家族、对宗法制度有更直观的认识。
所谓主体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情境创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上。一方面,教师要注重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性的教学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其积极主动参与到知识的研究过程中;另一方面,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多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这些问题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能关系到每个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让学生有设身处地的情感体验和充分调动脑细胞思考问题,甚至表达意见的机会。
所谓体验性,即指人们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4]P99。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亲自体验历史的主要做法就是让学生通过历史人物角色模拟表演活动,亲身经历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切身感受历史人物的心理状态,再现历史事件。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体验,动脑、动口、动手,不仅可以较为容易地理解所学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表现欲、学习欲;同时也使课堂教学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满堂灌”,而是增智添美的精神享受。
所谓娱乐性,是指情境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寓教于乐”。情境教学模式的这种“娱乐性”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教师把知识的传授融入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教学方法中,尽量使教学过程像娱乐活动一样吸引学生;二是指教师通过情境教学法,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主动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因此可以说,这种“娱乐性”实质是“寓教于乐”的真实体现。
依据构成情境的要素不同,可将教学情境的创设类型分为背景融入情境、图像再现情境和语言描述情境、问题引入情境、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等[3]P200。笔者根据实际教学需求,结合公选课周秦寓言及神话故事赏析讲授内容,对上述情境创设进行理论和实践探讨。
课堂教学的背景知识主要包括时代背景、历史人物、相关漫画、历史典故等具体内容[3]P200。背景融入情境在公选课的讲授中占据最为重要的地位,例如周秦寓言及神话故事赏析课的教学活动,需要交代周和秦的历史发展脉络,需要借助大量的重要历史人物,以及他们的神话故事,使学生能够较为清楚地了解该人物的鲜活性格特点,把握周秦文化中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时代特征。
图像是一种最直观、最有效,也是当前最普遍的教学手段,主要包括板书、画图、挂图、幻灯、录像、照片、电影、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手段。在周秦寓言及神话故事赏析这门课程的授课中,运用图像再现情境是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谈到周秦文化发展脉络时,向学生大量展示周秦时期的青铜文化、墓葬、迁徙路线等,都需要借助多媒体、挂图、照片等,以便于引导学生挖掘其中的有效信息,形成生动而深刻的历史认识。
即运用语言描述某一情境,通过语言的意义、声调、形象、感情色彩激起学生的情绪、情感及想象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3]P202。形象的语言表达使学生的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能极大地激发其想象力和活跃思维。例如,在讲授孔子的人生经历时,可将《论语·为政》篇的“吾十五而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用朗诵古文的方式以抑扬顿挫的声调讲授出来,然后结合孔子在不同时期的经历,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对孔子在为政过程中的遭遇动情动容。同时,在讲授孔子教育思想的过程中,与先秦官学进行比较,让学生对大教育家孔子的教学思想有所感所悟所思。
目前,由于许多教师过分追求知识的单一传授,而缺乏对授课内容进行问题化的加工,导致学生未能真正进入“问题化”的境界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力的锻炼。因此如何将教学内容转化为一个个的问题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问题意识,为下一步科学研究做准备,是摆在大学老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公选课的讲授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理想方式。例如在讲授“西王母的神话”时,我会让大家根据自己所看影视剧、书籍,谈谈西王母的形象;然后将记载西王母的文献罗列出来,再次发问:第一,文献中的西王母是男是女;第二,文献中的西王母是什么形象,和大家心目中的西王母是否一致;第三,西王母形象经历了几次重大转变,等等。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提高了其学习的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实物演示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利用实物直观演示,创设特定情境的技能操作[3]P204。实物演示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性。在讲授西周文化之青铜器文化时,我结合青铜器复制品何尊、大克鼎、逨盘等现有教学工具,从纹饰、铸造工艺、铭文释读等方面对青铜文化进行了讲授,让学生在实物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有利于培养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高校公选课一般都是多媒体课程,在授课过程中,运用合适的音乐,不仅能够将学生快速地带入教学活动中,而且能缓解紧张的课堂气氛。在讲授孔子的音乐理论时,适当地放一些像古筝类传统乐器弹奏的古典音乐,不仅能消除学生的疲劳状态,而且能契合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除上述所谈到的几种情境教学模式,笔者在长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还创设了文物引入情境、角色演绎情境等情境教学法。
这里所说的文物引入情境,指的是为学生展现历史文物或仿制文物,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带领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例如,在谈到周秦文化概况时,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周公庙、秦公一号大墓、秦兵马俑坑、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让学生从中感知远去的历史,触摸远去的历史,以获得直接体验。
所谓角色演绎情境,就是采用一种“再现历史”式的情境体验教学,创设一个能够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的逼真的历史情境,帮助、引导学生“神入”其中,达到一种“亲历历史”的体验效果[4]P92。比如在讲到晋太子申生被骊姬陷害之事,可以由学生扮演角色,模拟表演,再现当时的历史画面,形象直观地让学生在对剧情的理解和表演过程中,产生一种近乎身临其境的体验效果,以强化其对相关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角色扮演,能激起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一般来说,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多种手段和条件,上述几种情境教学法是授课过程中普遍运用的情境教学模式,那么如何将其转化为实践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践情境教学。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倡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进行教学,这无论对于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生来说都是非常实用的。例如在讲述周祖先后稷时,为了让学生知道“稷”为何物,我特地把学生带到田间地头,让他们认识不同粮食作物的特点。在讲授《诗经·关雎》篇时,我会将学生带到渭河边,通过现实中的水鸟、水中凸起的沙丘,让学生感受到何谓“洲”,何谓“左右”等一些词汇,让他们深切体会到诗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怀。这种自然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陶冶学生情操,使其亲近自然,而且还可以增长学生见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必要选择一些故事情节曲折、趣味性较强的材料创设教学情境,恰当地运用“神入”法,通过角色扮演、演讲比赛的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表演细胞和口才,通过历史人物的扮演和形象生动的口述再现当时的历史事件。例如,在讲周文王和姜子牙的故事时,让学生以电视剧《封神榜》为参照,通过诸多角色扮演,还原真实的历史故事。这种“再现历史”式的情境体验教学,无疑更能让学生触摸到历史的真实,感受到历史的连续性,体验到中华传统文化学习的趣味性,从而让他们认识到弘扬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虽然笔者所讲授的公选课以周秦时期的寓言和神话故事为主要内容,其中不乏虚构性和幻想性,但在某些时候必然会有对真实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的讲授,在此需要真实地再现历史事件。历史是以事实为核心内容的科学,真实、客观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性。因此,在讲授历史类公选课的过程中,情境教学的运用,必须建立在历史背景真实性的基础之上,而不能为了提高课堂气氛,擅自篡改真实的历史背景,虚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信息技术的发达,学生的知识面和心理状态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不能低估学生拥有的信息量,而更要在广泛阅读大量传统文献的同时,不断获取新知识、了解新动态、撷取新素材,通古博今,以确保满足教学需求。
在情境教学模式的创设上,可以很好地利用该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使学生能及时理解、吸收课堂所学知识。一方面,教师所教授的公选课与当地文化相结合,可以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参观当地的民俗馆、档案馆、博物馆、历史遗迹等,还可以随时拜访和请教当地有名望的长辈、学者,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在情景教学模式的创设中,通过实物演示、文物引入情境等方式讲授知识,可以丰富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情感认知。
多媒体技术集语言、文字、图像、影像等手段于一体,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声、有色、有形的教学环境中。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放映影像、欣赏音乐等技术手段,为学生建设了一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使其能方便快捷地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例如在讲到孔子时,学生可通过观看电影《孔子》,了解孔子的一些基本情况。在讲授寓言故事的时候,我通过放映动漫寓言故事,或让学生走上讲台讲寓言故事等环节,让学生结合现实社会中的一些所见所闻展开讨论,互动交流,从而挖掘寓言故事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多媒体的运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通过交流讨论等活动,培养了学生对问题的态度和看法,对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重大意义。
总之,随着“文化自信”号角的吹响,通过高校公选课向各专业的大学生传授中华传统文化是可行的;同时将情境教学模式运用到公选课的讲授中,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拓宽学生知识面、推动高校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