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文法学院,湖南 长沙 410025)
基于自身的办学实际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我国民办高校一般定位为应用型大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不同的教学方法,其中研讨式教学方法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正在逐渐受到重视。但是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民办大学在课堂教学中是否需要采用研讨式教学方法,目前还存在着不同看法。否定者认为研讨式教学方法应该是研究型大学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民办大学培养的是学生的基本技能,不需要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采用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更为合适,因此他们对研讨式教学方法关注和探索较少。从目前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教师和多数课堂采用的也确实是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只有极少数教师的部分课堂才会偶尔采用研讨式教学方法。这就导致民办高校的教学面临许多问题,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也不相适应。
民办高校作为应用型大学,培养的是高级专门人才,所以其教学不能仅仅是对理论知识和一般专业技能的传授,还应该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选择知识,如何掌握知识及将掌握的知识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今天的经济生活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周期正在日益缩短,学生在学校掌握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解决他们将来在工作中所面临的新问题。因此,培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变得尤为重要。以笔者讲授的税法为例,税法课程内容的更新速度特别快,学生完成税法课程学习时,税法的政策法规可能已经进行了相关的调整,学生需要时刻注意税法知识的时效性,及时收集、学习最新的税法知识,才能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这就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所带来的新挑战,大学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不能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和培养一般的专业技能,而是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课堂时间大都为教师所垄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讨式教学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讲授单向式、垂直式和机械式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和学生为共同的教学主体,就某些共同关心的问题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共同讨论的交互式教学方法。它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手段。在研讨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共同的教学主体,二者之间能够在课堂研讨中形成多方位、多层次的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在民主合作、和谐平等的氛围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造。这样既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也能够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做到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良好结合。
由于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禁锢,加上民办高校开展研讨式教学的实践经验缺乏,民办高校在研讨式教学实践中会遇到不少困难。笔者曾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过研讨式教学方法,并与同专业的教师交流过其应用情况,发现其实施效果并不乐观,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受陈旧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及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的缺乏,部分教师依然固守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核心任务,“满堂灌”的现象较为普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却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主动学习习惯和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
传统课堂是由教师主宰教学,在研讨式教学中,教师由课堂的主导者变为课堂的引导者。由于对研讨式教学较为陌生,对其相关理论和操作程序缺乏深入研究,教师在研讨式教学中没能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的指导不到位,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错误认识,认为研讨课就是自由轻松的课,课前不找资料,课上也不参与发言,即使发言也是应付了事。
研讨式教学对学生的知识准备、参与意向、动手能力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民办高校中,学生作为研讨式教学活动的重要主体,大都已经习惯了传统全盘讲授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方法的革新尽管有所期待,但由于心理准备还不充分,对于这种新的教学方式表现得无所适从、不习惯甚至不愿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堂研讨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有的学生采取观望态度,不参与课堂讨论;有的小组成员之间不能进行良好的合作;有的学生不能主动、仔细聆听其他同学的看法,而只是按照自己的经验去理解所研讨的问题。与传统教学相比,学生在研讨式教学中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学生不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去实践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从而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首先,研讨式教学和传统的教学相比较,前者需要花费的时间相对来说更多,这无疑会加重教师的负担。民办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本来就已经较重,要他们分配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开展研讨式教学会存在一定困难。
其次,研讨式教学并不适合运用于人数较多的班级。因为在研讨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关注指导的范围与学生数是有限的。如果班级人数过多,教师便会顾此失彼,无法有效地引导每一个学生学习,从而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也容易助长部分学生的懒惰情绪。小班的研讨式教学才有利于实现由教到学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在民办高校中,为了节约办学成本,教学班级的学生人数往往较多,这就不利于研讨式教学方法的推行。建议考虑专门针对需要进行研讨式教学的课程试行小班教学。
要使研讨式教学充分发挥其优势作用,首先要提升教师运用研讨式教学方法的能力。在实施研讨式教学时,教师的课前准备是否到位、是否充分,将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因此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组织教师加强研讨式教学理论的学习,让教师掌握研讨式教学的实施程序,鼓励教师多学习成功课堂的教学经验,多组织教学研讨。
教师在组织实施研讨式教学时要遵循科学合理的步骤和程序。选择恰当的讨论主题是一堂研讨课成功的关键。教师在挑选研讨主题前,要对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有充分的了解,以确保选题和学生的兴趣吻合,难易程度和学生水平相当。教师在确定研讨主题时,一方面要注意选题应能反映当前现实问题,符合教学要求和目标,另一方面还要确保选题有探讨与辩论的价值,有启发性和合理性。也就是要避免选择一些抽象的问题,或选择一些毫无争议、已成事实的问题来供学生研讨。好的选题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应该对所确定的研讨主题的相关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对相关的现实问题有深入的研究,这样才能知道研讨中可能出现的主要困难,才能在研讨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才能保证研讨课堂不冷场。
选择好研讨主题后,教师还应该及时布置相关的参考书目,采取措施指导和督促学生对即将开展的研讨内容进行充分的预习与全面的了解,认真检查学生收集、整理、归纳文献资料的情况,并要求学生能够对某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在研讨式教学过程中,要以“导”为主,注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在研讨式教学中只是起到指导者的作用,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才是研讨式教学的重点。教师在引导时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应努力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开展推理、分析等高级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并勇于、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研讨式教学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双方必须有很好的配合。除了教师要加强指导外,学生也必须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因为只有双方配合协调才会有所收获。
传统的课程评价方法一般采用的是试卷评价,这样的评价方法往往重知识轻方法,重统一轻个性,重结果轻过程,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研讨式教学若不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便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对目前“一考定成绩”的静态考核方式予以改变,重新确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规则,注重学习过程的动态评价,在成绩构成中应减小期末考核的比重,适当加大平时考核的比重。如我校的课程考核规则目前设置的是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剩下的30%。平时成绩大都以学生考勤和完成作业情况作为考核依据。对于开展研讨式教学的课程可以将平时成绩提高至50%,通过加大平时成绩的考核比重来激发学生平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无法以期末突击复习方式通过课程考核。同时对平时成绩的考核依据也应当进行调整完善,更加细化考核规则,注重对学生课程参与度的考查。因为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才能使研讨式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在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教学参与度进行评价时,开放性的问题不能以”权威“的最终答案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也不能要求学生讨论的结果一定要一致。如果学生通过讨论,提出不同的看法,得出不同结论,而且能够找到合适的论据和理由,那这样的讨论也是极具价值的。因此,在设计评价规则时要将其与整个研讨实施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如总结研讨答案或本次研讨的收获,提出新的观点或新发现的问题,展示研讨过程中收集到的研究资料,书写调查报告或研究报告,或进行一次演讲或报告等。总之,课程考核评价规则的完善应重点关注学生有哪些发展,注重观察学生参与研讨的整体表现,而不是进行简单的研讨结果优劣的比较。只有这样对研讨课堂中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恰当的评价,才能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好地督促学生认真参与整个研讨过程,提高研讨式教学的效果。
研讨式教学是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基于自身的办学实际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我国民办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有效开展研讨式教学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增强综合能力,有利于我国民办高校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