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及经济效益分析

2018-11-29 11:59谭学东
绿色科技 2018年19期
关键词:低产茶油三江

谭学东

(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林业局,广西 三江 545500)

1 引言

油茶是一种常绿、阔叶、长寿的生态经济树种,有着一次种植,多年受益的特点,其适生范围广,经济价值高,生态功能强,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俱佳的优良乡土树种,也是江南低山区最重要的食用油料树种,据记载已有2300多年的栽培历史。油茶树全身是宝,用途相当广泛。油茶籽生产的茶油是世界上四大木本食用油之一,可与号称油王的橄榄油相媲美,其耐贮藏,色清亮、芬香,无涩味,营养丰富,易于被人体吸收,属纯天然绿色食品,享有“东方橄榄油”之美誉,是世界公认的保健食用油,茶油还具有降低血压、降低血脂,软化血管之功效,有润滑和软化血管壁、抑制胆固醇增加的作用,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其性能与作用都超过棕榈油,国内外许多文献都报道过,富含维生素A、B、C、E及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不含芥酸及黄曲霉素,易被人体吸收、消化,长期食用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也可作为润滑油、肥皂、蜡烛等的原料和防锈的涂料用于工业。茶麸含氮磷钾,是优质的有机肥料和无毒农药,能防治稻田里的稻飞虱等害虫。茶果壳还可以提炼栲胶、活性炭等多种产品。

目前我国南方地区像云贵川、广西、湖南等地大面积种植油茶,但由于相对粗放型的种植管理方式导致油茶低产林出现,为了有效提高油茶产量和生产效益,地方还应该潜心于对油茶低产林的改造技术研究分析,提出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技术改造措施。

2 三江县油茶林栽培种植的基本现状

三江县拥有整个广西最为著名的油茶林面积超过4万hm2,占到当地森林面积的32.8%,是广西的主力油茶产区。根据当地过去的连续3年测产发现,1 hm2油茶能够产茶油超过650 kg,年均平均产220.18 kg/hm2,且其中1 hm2增产茶油超过278.38 kg/hm2,是能够解决当地食用油料的最主要途径,更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创造了有利条件[1]。

3 三江县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应用

油茶的品种技术把控存在问题。目前三江县的油茶种植实际成苗率仅为35%,成苗率低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且当地油茶林中缺株问题非常严重,考虑到多采用天然杂交方式种植油茶,所以油茶林在种植过程中其花期、果形等等方面都会出现巨大差异,对油茶的整体产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3.1 复垦

三江县在头一年冬季(12至月次年3月)对油茶低产林进行了大面积复垦,主要实施土壤深垦,实现对低产林土壤的熟化与改良作用,大幅度提升土壤肥力。在该过程中,要将田间杂草彻底清除,同时清除土壤中正在越冬的各种病虫害。在夏季,还要实施一次除草浅垦,有效增强土壤的整体抗寒能力,保证油茶植株拥有良好的生长发育长势[2]。

3.2 水肥管理

三江县油茶林的水肥管理主要围绕有机肥与配方肥两种展开。首先是施有机肥,保证两年施肥一次,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1月复垦阶段施肥。施肥的具体方法是沿着树冠外缘位置半圆投影处条形沟进行施肥,施其中有机肥以氮、磷、钾为主,总量在8%以下,当地一次性施有机肥最高超过40000 kg/hm2。

其次是配方施肥,要求每年施肥一次,一般要观察春梢萌动之前的15 d左右施入配方肥。在配方肥中氮、磷、钾的总量应该在15%以上,再配合15%以上的有机复合肥或高效复合肥。配方肥的施肥方案:磷肥施肥800 kg/hm2、钾肥300 kg/ hm2以及少量氮肥50 kg/hm3。再配合碳铵大概600 kg/hm2,以及尿素450 kg/hm2。

3.3 林分结构优化改良

三江县对油茶低产林改造中的林分结构优化改良相当全面,涉及各个方面,以下主要围绕3点内容展开优化改良分析。

3.3.1 油茶林整形修剪

在每年油茶林采果后需要对整个茶林内部进行整形修剪。具体来说,在春梢萌发之前的12月到次年2月对树木的中上部枯枝条进行剪切,全面整理树冠内部与外部枝条,剪除所有的枯死枝、下脚枝、衰老枝、寄生枝、病虫害枝等。要遵循一点基本原则就是保证树体结构良好,对其中的交叉枝、徒长枝进行合理修剪去除,全面改善林内通风及透光条件。在完全修剪后还要考虑强化针对树体的整体管理,做到第一时间抹芽及除荫。

3.3.2 油茶林种植密度控制

对于油茶林的种植密度控制应该结合油茶林的疏密程度展开。如果油茶林过密,则需要实施疏伐,除掉那些病枝、劣枝以及老枝,而像某些不结果植株也要及时清除,保证林分绝对均匀干净,这也是油茶林能够高产稳产的关键。三江县当地按照自身油茶林栽培种植的立地条件与油茶品种进行了有效规划,一般情况下保留油茶植株的种植密度在1100~2000株/hm2。

3.3.3 油茶林的疏林补植

三江县对于油茶林的疏林补植主要结合3 m×3m左右大小的林间空地展开,保证补植密度合理。在补植阶段主要选用了两年生的良种营养袋大苗,一般其苗高都在50 cm左右。然后在林间空地挖大穴(60 cm× 50 cm×50 cm)并整地,保证每一穴内均施肥5 kg左右的土杂肥基肥以及0.5 kg的复合肥,最终选择在每年的6~8月份雨季进行移栽。移栽栽植过程中要保持根舒苗正,疏林补植后填土压实。一般来说,三江县每年会在可垦复、复铲及施肥过程中进行疏林补植,再针对幼树苗木进行抚育管理。

3.4 良种改造

在良种改造方面主要选育三江县的油茶种植两种,同时也尝试了大规模新油茶品种系列进入,筛选其中出油率最高的油茶品种进行大范围种植栽培,比如岑软2#、岑软3#、长林40#等等。

在良种改造过程中,还对授粉树进行了优化配置,主要结合大树嫁接换冠,整体上要花费至少4~5个花期配合果熟期进行良种混合嫁接,如此可有效提高授粉率,确保地方油茶林的全面增收目标。

而三江县的油茶林嫁接换冠则一般在每年的4月底至次年6月中旬期间,采用良种优树穗条,对林地中的所有油茶苗木进行长达1~2年的嫁接改造。当地所主要采用的嫁接方法就包括了嵌合枝接以及拉皮枝接两种。

最后当地也做好了病虫害防治工作,专门针对油茶树所存在的软腐病、油茶炭疽病、烟煤病以及油茶毒蛾、卷毛蜡蚧等等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主要是结合了生物天敌防治与药物防治方法,围绕营林技术基础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3]。

4 三江县油茶低产林改造效果经济效益分析

三江县油茶低产林改造效果明显,县内也因此而收益颇多,油茶林从低产林转变为高产林,经济效益可观。以当地油茶林单位面积背景下的油茶低产林改造投资改造展开分析。首先当地复垦油茶低产林为5200元/hm2,并进行了全面翻挖;修剪施肥方面则大约为6100元/hm2;肥料施肥方面大约为5200元/hm2,其中含定植后3年内的施肥费用。另外在农药、田间管理方面分别花费为1570元/hm2和1900元/hm2。

2016年起,三江县开展“2016~2020优质高效油茶林种植”项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推进落实,并加强在政策、资金、措施等方面的保障,截止到2018年上半年,三江县已经全面推进了县内的油茶低产林技术改造,共改造新植油茶林面积超过5000 hm2,其中部分示范林的油茶产量相比于之前提高了近30%左右,以2017年为例,经过低产品改后,油茶单果重约25 g,单株挂果240个,即达6 kg,亩栽植110株,亩产量达660 kg,按果油率6.75%计算,亩产油44.55 kg,按120元/kg油价计算,亩产值达5346元,当年茶油产值相比2015年增长3000万元左右[4]。

5 结语

以三江县为例深入分析了当地油茶低产林地产的基本原因,阐述了多项当地油茶林高产的基本优化技术,希望以此为地方油茶生产改变现状,提高产值经济效益,推动三江县油茶产业的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低产茶油三江
它们的家乡——“三江源”
低产枣园如何改造
林安娜 茶油飘香 绿色扶贫
茶油果
茶油飘香
林下种植低产林改造的技术措施
关于鸡东县国有林场低产林改造的要点
茉莉老树低产改良技术研究
茶油市场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