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艳
所谓审美教育,也就是美感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以及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审美教育已经渐渐同初中语文教学相融合,语文教师对审美教育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通过教学实验,我们发现,初中语文教学同审美教育的融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而且能够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充分发挥初中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但是,审美教育同初中语文教学还没有完全实现有效融合。要想实现初中语文教学同审美教育的有效融合,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专家精挑细选出来的,极具审美价值。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文章,要求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其中的意境。其实从小学开始,老师就要求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因为朗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还可以将学生自身的情感同文章的情感结合到一起,比如,在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时,初读时学生并不能体会其中的美。其实,像冬天的阳光、风、雪以及小城都是极其普通的事物,不反复朗读确实不能体会老舍笔下的美丽的冬天。然而经过反复诵读就会发现,文章中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那老城、那露着草色的小山以及那冒着热气的水,一幅美丽的冬季画卷就呈现在学生面前。当然,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感情去读课文,而不是简单的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在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之前,教师应该先简单地讲解课文的内容,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使文章内容画面化、立体化,增强学生对文章中描述的事物的感官印象,给予学生美的享受。比如,教师在讲授初二上册第十九课“美丽的西双版纳”这篇课文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望天树景区、幽深的雨林、悠悠野象谷、竹楼、蓝天等美景展示出来,同时,还可以给学生播放音频,让学生倾听雨林中鸟儿的歌唱声、流水声等,有了画面和声音,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西双版纳,学习的愉悦感油然而生。再如,教学“凡尔赛宫”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将凡尔赛宫的外观以及设计图做成PPT,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帮助学生了解凡尔赛宫的设计原理。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凡尔赛宫的印象,更能激发学生对凡尔赛宫的喜爱之情。
在将初中语文教学同审美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要该充当“引路人”的角色,绝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对美的认识。比如,在学习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时,有的同学认为敬业的人最美。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单的法门,唯有忠实,才能将自己的工作做到圆满。而另外一些同学则认为能做到乐业的人才是最美的,生活中本就有很多不如意,能在劳作中找到快乐的人一定是不同凡响的人,因此他们最美。其实,从文章的内容来说,“敬业”和“乐业”没有优劣之分,这是两种平等的生活态度,但是在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时,教师一定不能限制学生的思想,那样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初中阶段学生的自主意识在不断增强,不同学生对美的认识也有不同,教师应该循循善诱,而不应该盲目否定某位同学的不同见解。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将审美教育带入课堂,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利用多媒体设备以及尊重个体审美差异等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文素养。当然,新事物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应该保持信心和耐心,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促进初中语文教学同审美教育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