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发展

2018-11-29 09:21陈卫兵
教书育人 2018年32期
关键词:教研组名师青年教师

陈卫兵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在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而校本教研就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基本路径,我们完全有必要在深化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依托校本教研,使日常教学、科研、教师培训三者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完善管理、把握策略、关注主体,引领校本教研有效开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在职的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有66名,占教师比例的48.9%。大批青年教师的加入,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活力,同时,加强教师培养这一需求也显得越来越迫切。学校在分析教师结构和队伍现状的基础上,以塑造“生活力培育”导师为抓手,建立了青年教师发展中心和骨干教师研究中心,以师德建设为前提,加强教师培养,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师资保障。同时,学校还确立了“基于问题,优化资源,共同行动”的研修指导思想,以校本教研为载体,以各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研究为主题,聚焦问题、立足课堂、优化资源,开展了系列主题式校本研修活动,目的是通过循环往复的过程性研究,实现教与学的融合、理念与实践的结合,使各梯队中的教师都能得到不同程度地发展。

一、完善管理,促进校本教研自主进行

学校首先强调以管理促行动,通过扁平化管理和均衡分班机制,不断完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推动课程改革和教育实践与研究的自主开展。从三年的实践探索来看,成效显著。

1.构建三级管理网络

建立三级校本教研网络。第一级,由校长室挂帅,以教导处、教科室为主,各组室密切协作,宏观把握,明确方向,搭建平台,营造氛围;第二级,以各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校本教研,解决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第三级,以备课组、课题组为单位,围绕专题,对具体的行动进行研究。三级教研组织,内涵一致,但又相对独立,相互促进,特别是第二、三级管理,强调教师要在行动中进行研究,实现校本教研效益的最大化,让教师真正成为校本教研的主人。

2.完善校本教研制度

构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开放的、动态的校本教研制度体系,引领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自主科研意识的觉醒。

构建学习共同体。学校着力构建学习共同体,组织教师读书活动,服务校本教研,同时,立足校本实践,积极推行“五个一”计划,即教师每年至少要读一本理论专著,每学期都要写一篇实践论文(或教育随笔、案例分析),做一个专题论坛讲座(或中心发言),开设一堂有先进理念指导的高质量的公开课,参与一项前沿的课题研究。该活动不仅能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也能充分地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主动性。同时,学校还通过家长开放日和教师展示活动,加强家校间的联系,鼓励同伴间互帮互助,切实提升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校本研训一体化。学校根据“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和教师培训管理的要求,提出教师必须有计划地参加各级培训,完成五年360学时的培训任务。通过培训,让教师了解新的课程改革理念,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另外,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研训活动,按对象分,有青年教师校本培训、学科带头人(或名师)培训、骨干教师研究中心和青年教师发展中心培训;按形式分,有学术讲座、中心发言、课堂展示、叙事案例分析、教研沙龙、课题研究等;按主题分,有师德培训、学科培训、专题培训等。所有这些,都要尽可能地贴近教师的工作实际和心理需求,更好地达成研训一体化的目标。

学科教研跨界化。学校以课程改革为目标,打破学科界限,组建了文科组、理科组、综合教研组(含体育、信息技术、音乐、美术、劳技、综合实践),教导处、教科室的领导兼任教研组长,对相关问题进行协调,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课程研究能力,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横向迁移,同时,跨学科的校本研修还触发了很多富有实践价值的行动研究,形成了徜徉“心”海,气象与天文等跨界课程。

完善校本考核评价。学校修订完善了《教研组备课组考核制度》《课题组考核办法》,每学年末,学校都会对教研组、课题组的校本研修情况进行考评,评选出校“十佳教师”“十佳青年教师”“教科研先进”和“先进教研组”等,并进行奖励。

二、把握策略,引领校本教研有效开展

针对校本教研存在的泛化、随意化、形式化等问题,学校积极探索,制定了“一课三研”校本研究行动策略,它是一种基于实践反思的研训活动。其中,一课即一个课题,三研是指三个环节的研讨,一研即预先研讨:课题研讨→教学预案→集体磨课;二研即执行研讨:实践研究→课堂观察→微观诊断;三研即预后研讨:骨干剖析→对话反思→共研成长。在这样的主题式教研活动中,学科教研组的教师可以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探讨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等。目的是使教师在研讨的过程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养成反思的习惯,加强与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促进教师发展。

1.聚焦问题

教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提炼,强调在一定理念引领下的专题研讨、教学反思,以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关注经验的反思、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

强调中心发言。校本理论学习主要是立足于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以论坛、沙龙等形式,开展互动式的同伴交流。理论学习时,采取中心发言制度,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课题专题,保证学习目标明确、主题鲜明。学习内容的选择基于两个基本要求,即切合教学实际、切准教研脉搏。

强调发现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深度学习的过程。为此,学校规定:教师可以利用每周的教研组、课题组活动时间,或每月的教研大组活动时间,结合教材、教法与学法实际,每人提出一个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通过“问题悬挂”“问题招标”的方式,组织教师集体探讨。通过研讨,集同伴协作的力量,提炼出一些精品问题作为科研主题。三年中,我校的《初中生“生活力培育”的架构和实施》成为省教科院重点课题,省市县级以上各类获奖课题成果有13项。

2.立足行动

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是课堂教学研究。因此,学校非常重视立足于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使教师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教研聚力,重课堂打造。课堂的打磨过程,就是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有效落实的过程。只有立足课堂,才能使校本研修发挥应有的作用。三年来,在县市优质课、一师一优课评比中十多位教师脱颖而出,取得了优异成绩。

教学反思,重案例研究。要求教师将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按照“行动前反思”“行动后反思”的要求,做好课后小记,一月一整合,形成教学案例,引导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而事实上,正是由于案例研究的切入点小、贴近课堂教学现状,才能使教师渐渐养成反思的习惯,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三年中,在学科论文案例发表和县市级评比中获得二等奖以上有130多篇。

专家引领,重课堂指导。专家引领是帮助教师提升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学校广泛邀请学科专家、科研达人来校指导,并要求本校市县级名师、学科带头人开讲座,以课堂具体情境为载体和研究对象,引导教师反思自我、改进自我。通过这样的校本活动,使引领更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也更具实效性。

课程构建,重资源挖掘。学校以初中生“生活力培育”为特色,积极开发拓展性课程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使教师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三年来的实践,初步建构起了《文“武”相融,溯“原”求真——“生活力培育”拓展性课程》体系,其中包含了“至真”立德课程和“文武”活力课程,其中初中生“生活力培育”德育课程获得市精品课程二等奖,“盐韵”英语秀获得县精品课程一等奖,还与县体育局、司法局,核电公司共同合作开发了“武动亮剑”“盐邑说法”“核协创新坊”等特色课程。

常态调研,重行动落实。学校充分发挥教研三级管理组织的作用,实施常态下的校本课堂调研。具体要求是:明确的目标进课堂、先进的理念进课堂、现代的技术进课堂。通过“一课三研”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教学质量。

三、关注主体,强化校本团队内涵提升

教师作为校本教研的主体,他们在发展过程中,既需要团队的协作也需要同伴的互助。我们发现,一名好教师,可以带动一个备课组、一个教研组的发展;一群好教师,可以促进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骨干教师的引领和团队素养的提升需要并重。而关注教师主体,促进团队发展,是校本教研取得实效的关键。

1.抓实“青蓝工程”

新教师的成长,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增长点。为使青年教师早日成材,学校确立了“一年站稳教坛,三年有所成效,五年形成风格”的目标。要求青年教师与名师、学科带头人、富有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结成师徒,并明确了指导老师、青年教师各自的职责,建立了理论学习制度、课堂互听制度、课题研讨制度,使导师的教学思想、实践智慧、研究成果能够被青年教师学到,很多教学和管理技巧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都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同时,教学相长,通过对青年的指导,与青年教师的思维进行碰撞,又能反过来促进指导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2.做强“名师工程”

学校通过完善考核制度,加强对各类名师的培训,明确他们的具体任务和发展目标,通过专业论文、教改课题、示范课、专题讲座等方式,也通过“科研标兵”“绿叶奖”等的评选,做强学校“名师工程”,形成了学校名师群。近年来,学校中先后涌现了浙派名师培育人选1人,市级名校长培养人选1人,市级名师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对象3人,县级各类名师13人。学校也被评为省级德育基地和市教科研基地学校。

猜你喜欢
教研组名师青年教师
初·名师 施建东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名师风采
名师直播课
结合能动专业地方高校提升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向名师致敬 ROTEL CD11 TributeCD播放机 A11 Tribute合并功放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