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价值取向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字型培养模式创建

2018-11-29 05:23:08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广东东莞523900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东莞523808
商业会计 2018年21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以人为本考核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 广东东莞523900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东莞523808)

近年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增速强劲,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已经基本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三二一”模式。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坚持“工业服务化、服务产品化”双轮驱动,即继续筑牢制造业基础,同时实现会计金融、交通运输、软件与信息等增值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我国制造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生产制造向生产服务转变,必将带来巨大的服务型人才需求缺口。作为生产性服务业中的一个重点行业,会计行业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会计专业人才数量、质量都将提出新的要求。职业院校作为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应适应国家宏观战略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需要,着力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的会计技能人才。会计职业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技能,更要重视每个人自身的潜能和特质,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的全方位可持续发展。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建设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较大,会计专业在众多高职院校中广泛开设。全国1 400多所高职院校中有近70%开设了会计专业或相关专业,其中部分为国家或省级示范院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会计专业年均招生比例在各院校中可以达到7%—8%,招生人数、规模等稳居各省前列,会计专业招生火爆也从侧面反映出旺盛的企业社会需求。根据麦可思统计数据显示,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远高于其他同批次专业就业率,且就业前三年的薪酬待遇位于高职院校各专业前列。

通过对同类院校会计专业建设情况的调查,笔者发现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重职业技能培养而轻职业素养塑造,在会计专业日常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素养方面的课程设置很少或流于形式;校企合作的内容和深度不够,合作单位多是会计师事务所或类似代理记账公司,涉猎行业范围过窄,缺乏针对性,合作也多是以顶岗实习的方式进行,日常教学与合作单位的联系不够;校内实训仿真性不足,校外实训基地有限,容纳量较少;师资队伍建设中激励机制不完善,缺乏统一标准等,这些都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建设非常不利。

二、“以人为本”价值取向下会计专业“人”字型培养模式的构建及实施

随着人工智能、财务共享等新技术、新的财务模式在会计行业中的应用与推广,传统会计行业的核心工作——会计核算逐渐被人工智能机器人或财务共享中心所替代,但财务信息化处理的前期工作及后期财务分析与预测工作,财务机器人的开发、财务软件的应用等工作始终离不开人,对新型会计人才的需求会进一步加大。值得一提的是,财务机器人或财务共享模式确实可以大大减少财务核算工作的失误,更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作为会计人员要顺应时代潮流,逐步接受并认可新技术,在行业变更的大趋势来临之前做好准备,提高自身的会计业务处理能力,快速实现由核算型人才向管理型人才转型。要应对这种变革,教育领域的改革首当其冲。高职会计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会计人才职业转型,培育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作用愈发明显。本文结合目前会计行业转型需求及会计专业改革的实际需要,从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及实施两个方面进行探索和思考。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字型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及内涵

“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要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应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既懂技能又有素养的高素质、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行业、学校四方的共同作用,同时注重专业与地方产业的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人”字型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人”字型培养模式

“人”字型人才培养模式包含以下几层含义:第一,以人为本,培养既具备精湛技能,又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即“精致育人”。第二,基于人性化发展和会计职业的特殊性,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兼具素养和技能,即培养的是 “重诚信,精技能”的人才。第三,着重培养学生“六大素养,六项技能”。六大素养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强化服务等;六项技能对于会计专业来说主要包括点钞、珠算(计算器)、电算化、手工账、纳税、管理分析等。第四,对于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不仅需要高职院校的在校教育,更需要依靠政府的引导、行业的指引、企业的参与,即“四方联动”,进而实现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精湛的职业技能的目标。

(二)“人”字型培养模式的实施

1.依托会计专业指导委员会,“政校行企”协同培育人才。建立由政府、行业、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组成的会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政府专家、企业专家、会计师事务所专家和行业专家的作用,根据其提供的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状况、行业岗位变化情况,动态化调整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设计教学内容及目标。会计专业指导委员会全程参与专业建设,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同培养师资、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参与学生质量评价、共同推进毕业生就业,提高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

2.构建“一个导向,一个核心,两个重点”的课程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财政部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标准,同时引入企业、行业对会计人员能力与素质的评价标准,分步完成“项目导向式”职业课程体系改革,按照岗位群职业技能需求(如图2所示),创建“一个导向,一个核心,两个重点”的课程体系。具体来说,以所在地区会计岗位专业群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从事会计岗位工作的综合能力素质和后续发展能力作为核心,牢牢抓住“政校行企”合作育人和工学结合两个重点,加大课程改革与建设力度。会计专业所有主干核心课程均采用项目化教学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将教学和会计技能的培养过程及财务处理流程紧密结合,以企业真实财务资料为教学载体,在校内一体化教室、专业实训室或企业实习岗位进行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中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习惯,结合信息化手段,在部分核心课程中采取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新型教学手段和方法。开发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实现课程建设实用化及信息化。

3.提升会计职业素养,加强会计创业教育,精致育人。会计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更要培育高素质、高职业道德水平的会计人才。然而目前在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中,对会计职业道德和素养的培养往往仅在“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中进行讲解,学生记忆不深。要想全方位提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可以在专业课教学中穿插讲解职业操守相关案例,还可以通过系部或学院组织召开职业道德或诚信方面的讲座、辩论赛。同时,定期安排学生到校外合作企业进行专业认知和职业操守的文化熏陶,还可以通过搜集画报、纪念册或教材案例集等全方位进行宣传教育。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除了要培养精核算的实务型人才,还要培养通管理、能创业的人才。除了通过日常专业课教学进行培养外,还应通过增加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如“职业生涯与规划”“创新性思维”“就业指导与创新教育”等,开设第二课堂,与创业公司合作培养创客型人才,举办创新创业竞赛和专题讲座,鼓励学生参加导师的行业课题等,提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和管理能力。

4.创造优质的实践教学条件和搭建数字化平台,创建职业素质型考核机制。会计专业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实践教学的比重很大,很多高职院校因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不足,专业课教学往往是纸上谈兵,缺乏仿真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因此,学校层面应积极为学生搭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环境,特别是在创建实践教学基地的过程中要积极争取校外企业、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支持和帮助,保障学生实践教学的有序开展。同时,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搭建专业核心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平台,通过精品在线共享平台、慕课平台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还可以在部分专业课中采用翻转课堂、微课等多样化模式进行教学,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图2 会计专业岗位群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示意图

在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上,目前不少高职院校采用传统的卷面考核,考核形式单一,内容也仅限于对理论知识点的考核,难以全面衡量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职业素养型考核可以实行“学历证书+专业资格证书”双证化考核,鼓励学生考取专业相关资格证书或参加相关专业技能竞赛,以资格证书或竞赛证书换取学分;实行终结性考核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加大对学生学习态度、平时出勤、作业、课堂表现、任务完成情况、学生实践实训课认知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过程性考核的比重,综合考核学生的职业素质。S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以人为本考核
内部考核
童话世界(2020年10期)2020-06-15 11:53:22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40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24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7:20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对外经贸(2014年1期)2014-03-20 13:58:19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家庭年终考核
海峡姐妹(2014年5期)2014-02-27 15: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