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班级管理中如何调动留守儿童的积极性

2018-11-28 11:13王翠金
西部论丛 2018年12期
关键词:关爱留守儿童班级管理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城镇化和市场经济步伐逐渐加快,为了改善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开始走进城市谋求生路,也正是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村只剩下老人和孩子,而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应运而生。但也正是因为缺少家长的陪伴和教育,大多数留守儿童出现了生活质量差、学习成绩差、思想品德差等各种问题。因此,留守儿童的班级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要让其感受到学校的爱护,学生们之间的“亲情”,体会到情同父母般的爱,让“留守儿童”心情愉悦,也要提升其学习成绩和思想道德素质,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 班级管理 关爱 责任 心理

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的产生,是我国市场经济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特殊产物。如今,我国的“留守儿童”比例也正在逐年增加,以农村学校为主,每一个班级都有众多的“留守儿童”,其数量之大,令人咂舌。而留守儿童的产生,也为我国的教育带来了一个巨大的难题。那么针对留守儿童的班级管理和教育应该怎样加强管理呢?针对其特点,应做好以下工作的几个方面:

一、留守儿童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1.学习能力一般较差。

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所以留守儿童一般由监护人或家里老人来监管,而老人一般都比较溺爱孩子,从而造成养育可以,而教育跟不上的状态,由于没有专人管教,学习上没有办法辅导,也造成了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沾染较多不良习气。

由于孩子的年纪比较小,不具备完善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在道德品质方面并没有约束,不懂得伦理道德,也容易沾染社会上的不良习惯。这种“放任式”发展,尤其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讲脏话、爱骗人、小偷小摸、不讲文明、不卫生等等。

3.自私、不独立

由于没有父母严厉的教诲和引导,在老人的溺爱下,很多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常常以自己为中心,很少会照顾到他人的感受,在大街上我们常常会看到有的小孩对爷奶大声呼和,与同学的相处过程中也不懂得互相谦让,认为“拳头才是硬道理”。

那么,针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管理和教育中,我们怎样才能更好的处理师生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好的均衡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让留守儿童也能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成长呢?

二、针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措施

1.做好摸底工作,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作为班主任老师要掌握班级所有同学的基本状况,尤其要对留守儿童做好摸底工作,建立一个健全的学生档案,包含该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家庭状况、父母工作情况、经济情况,以及该儿童的身体状况、学习状况、监护人的具体状况等,全方位的记录、保存在档案中,并保持随时更新的状态。进而对留守儿童做到动态管理,随时监管,及时与其家长及监护人进行沟通、汇报,构建一个学校、家长共同管理教育的均衡局面。

2.观察入微、关爱留守儿童

与其他学生相比,留守儿童无论在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是比较脆弱的。留守儿童是比较可怜的,因为他们更渴望父母的关心和疼爱。因此,在生活中,教师要观察入微,从小事做起,让留守儿童随时能体会到来自教师的疼爱,保持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换取孩子的信任。在他们感到伤心、难过、想念父母以及孤独无助的时候,能得到一份真心的爱护。比如:在留守儿童和同学发生冲突时,不要直接以指责的态度去谈话,而是以朋友的身份,去询问发生了什么事,遇到了什么困难,跟他一起去解决问题,信任他、包容他,如果是他的原因,就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一起改正。

3.及时沟通,让其感受家的温暖

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沟通,良好的沟通不仅能更好了解学生的状况,也会拉近师生的关系,成为“最好的朋友”。对学生关爱是教师必备的素质,没有真心的关爱,就没有真正的沟通教育。因为留守儿童,他们更加缺少的是关爱,更加渴望的是教师、同学之间以及社会的关注。所以,我们要随时沟通,关注留守儿童的思想变化,用爱去包容、理解以及弥补他们在父母身上缺失的爱。让他们真切的感受来自学校和教师的关心爱护,把学校当成自己成长和学习的家。

4.举办心理疏导活动,引导学生良好发展

在班级管理中,除了学习方面的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也是一个尤为重要的方面。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生理及心理的良性发展,孩子很难在感情上得到较好的沟通和交流,也无法得到正确的帮助和指导,这使得孩子不仅缺少了来自父母的教育,也同样缺少了来自父母的温暖,因此会让学生的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较为脆弱,大多会表现出脆弱、敏感、自卑、不爱说话等。而陪伴的缺失也会造成经济上的放纵,很多父母由于无法陪伴而产生愧疚感,会在金钱上特别的放松,也使得不少孩子养成了不理解父母辛苦、大手大脚、逃学等不良行为。针对这个情况,教师也要在班会上讲解节俭的重要性,放一些农民工辛苦劳作的视频,让留守儿童近距离感受父母的不易,珍惜手里的每一份钱,理解和疼惜自己的父母。

三、针对留守儿童教育要持之以恒

针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问题,无论是教育,还是转化,都不是能够一朝一夕来完成的,这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和更多的时间。正是由于孩子的父母都不在身边,很多孩子都跟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生活,他们不仅年纪大了,教育方式也不一样,很难起到正确监管的作用,家庭中教育的缺少,社会教育又逐渐跟不上,自身年纪较小,没有判断是非的能力,导致留守儿童很容易受到不良行为的影响,出现沉迷网络、打架斗殴、不爱学习等各种不良作为,更有甚者与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年混在一起,严重的达到偷盗、敲诈、勒索、犯罪的地步。而此时,学校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无论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还是教育管理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我们都要做到有耐心、有信心,持之以恒。

总而言之,在面对“留守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时,无论是学习教育,还是心理教育,亦或是在对其管理中,都是责任重大的,需要社会、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一起解决这个艰巨的任务,让“留守儿童”能够切身的感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关爱,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赵诗军.“留守儿童”班级管理工作[J].都市家教月刊, 2015(8).

[2] 党小丽,王喜红. 农村留守儿童的班级管理工作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 2017(23):242-242.

作者简介:王翠金,女,1978年3月出生。2007年獲小学一级教师职称,在职期间担任过大队辅导员,教导主任的职务。有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经历。

猜你喜欢
关爱留守儿童班级管理
宁波旦可韵服饰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
让关爱成为留守儿童心底的阳光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