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2017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之变化

2018-11-28 11:22吴虹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必修课程课标课程内容

吴虹

2017版高中地理课标仍然采用“主题”组织模式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行为目标陈述方式,但在课程内容的体例结构和内容选择上,2017版课标有较大的调整。

一、呈现方式改变

2017版课标“课程内容”中“内容标准”的呈现形式从表格转变为纯文字,并且不分单元点,每一条标准都单独呈现;删除了原有的“体例说明”和“活动建议”,新增了“教学提示”和“学业要求”,并加入对模块主要内容和课程目标的说明,使课标的指导性更强,操作性提高。

二、人地关系理念更突出

人地协调观是基本的价值观念,因此2017版课标在“课程内容”部分更加突出地理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必修1、必修2到选修Ⅰ-1、选修Ⅰ-2、选修Ⅰ-3,5个模块的“教学提示”部分均强调人地关系理念的有机融合(如下表所示)。

2017版课标有关人地关系理念渗透的“教学提示”

模块教学提示地理必修1以认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线索组织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辩证看待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各种影响。地理必修2采用案例学习的方法,具体分析体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典型实例。选修Ⅰ-1自然地理基础以自然环境系统及其要素发展、演变过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线索组织教学。选修Ⅰ-2区域发展通过典型的或身边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区域及其发展的多样性。选修Ⅰ-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以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的关系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提倡采用图表判读、综合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资源、环境问题的基本内涵,并能站在国家安全、国际合作的高度,认识资源、环境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措施,了解资源、环境问题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三、课程内容调整

其一,注重基础性。必修课程作为全体高中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内容标准有删减和改动,地理必修1的“标准”的数量从19条调整为12条,地理必修2从16条调整为11条,课程难度也有所降低。例如,地理必修1删减了“地球运动”、“气压带、风带”、“天气系统”和“洋流”等难度较大的内容,选择偏基础的学科知识;地理必修2的内容选择侧重于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特点和空间差异,更加注重實例分析;必修课程从3个模块调整为2个模块,减少必修课程和课时量,考虑到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其二,强调选择性。选修Ⅰ-1和选修Ⅰ-2分别是对地理必修课程的补充与提高。例如,原先地理必修1中的“地球运动”、“气压带、风带”、“天气系统”和“洋流”等内容都调整到了选修Ⅰ-1中。选修Ⅰ-2以区域为载体,既是对地理必修2的延伸与补充,也是对原有地理必修3课程的整合。选修Ⅰ的学业要求与必修课程相比层次更高,作为高校招生的依据,学生可以结合其未来高等教育学业与职业方向选择3个模块全修或全不修。选修Ⅱ设置了9个模块,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生可依据个人兴趣进行选择,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其三,凸显时代性和科学性。2017版课标的“内容标准”在原有地理课程基础上,与时俱进,融入了地球科学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和海洋权益教育等内容。

其四,渗透尺度思想和时空综合思维。选修Ⅰ-2注重不同尺度的区域分析,例如“以某大都市区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辐射功能”、“以生态脆弱区为例”、“以某流域为例”、“结合‘一带一路建设,说明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等。

四、表述更精准

“内容标准”的表述仍然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行为目标陈述方式,但在文字表述和行为动词的选用上有了一定的变化,要求更加具体、明确,行为条件强调图表、资料、样本、信息技术等地理课程资源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并且进一步具体化,行为动词的选取,内容表达也更准确精练,使“内容标准”的表述更具体更清晰。

猜你喜欢
必修课程课标课程内容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创新课程设计 实现快乐军训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高中必修课程“夏商西周政治制度”教学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