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敏捷
记事过于简单,读起来就会让人兴味索然。如何才能把文章写具体呢?
一、抓住特征,举例子
如《植树的牧羊人》一文,开篇点到了“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个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接下来,文章主体部分就对牧羊人慷慨无私地植树从而改变了普罗旺斯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内容进行了细致地描写。
再如平时的随笔写作中,我们经常会写到弟弟妹妹的调皮可爱,“我的妹妹是个很顽皮的孩子”,小作者就举出了这样一个例子:
“我的橡皮泥用完了,叫妹妹帮我拿一下。小妹,帮我把楼下的橡皮泥拿上来。却传来妹妹的回答:‘啊?什么呀?‘帮我把楼下的橡皮泥拿来!‘啊?你说什么呀?我还没听清楚。‘帮我——把橡皮泥——拿来——‘啊?什么呀?你再说一遍——我知道妹妹不想给我拿,只好自己去拿了。”
像我们要写一把刀锋利,有的同学就写“他的刀很锋利。”这样写,就不具体,锋利到什么程度呢?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举些例子来说明了:只见他拿刀去砍碗口粗的大树,大树应声倒下;他又拿刀去斩筷子粗的铁条,顿时铁条一分为二。再看看刀刃,完好无损。这当中没有写出“锋利”这个词,但是谁看了这些话,谁就知道这刀锋利,描述也就显得生动具体了。
二、化抽象为具体
即把概括性的词语,换成具体形象的描绘或叙述。如:
雪大极了。雪下了整整一夜。早晨起来,连门都推不开了。地上的积雪已有两尺多厚,门口的三层台阶已分不出是哪一层了。房屋、楼顶、公路……到处都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白棉被,天地间白茫茫一片。往日的自行车流不见了,甚至连一辆自行车的影子也没有。汽车喘着粗气向前缓缓地爬行。鹅毛般的雪还不停地下着,行人都成了雪人,我走出家门不远也成雪人了,艰难地向学校走去。
突出景物特点,可进行直接描写,就是抓住特征,仔细描绘景物的色、形、味、态等。直接描写时,要注意调动多种感官,对景物进行多角度描写。还可以用间接描写来衬托,就是用人或其他事物的表现来突出景物的特征。
塑造人物形象時,要运用人物描写的几种方法来细致刻画。写别人时,重点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来突出人物性格或心情。如《植树的牧羊人》中,“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牧羊人的认真、一丝不苟、安静的性格特点。再如《西游记》中写猪八戒“他就顾不得沙僧,一溜往那蒿草薜萝荆棘葛藤里,不分好歹,顿钻进。那管刮破头皮,搠伤嘴脸,一毂辘睡倒,再也不敢出来。但留半边耳朵,听着梆声。”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猪八戒贪生怕死的性格特点。人物描写,就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因此,要想让人物形象丰满生动,就要综合运用人物描写方法来细细刻画。写自己时,重点运用心理描写。而心理描写尽量不要用“我心想”这样直白的描写,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我往下看时,感到阵阵晕眩;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还有上面例子中的紧张、害怕等心理描写。
三、重视修饰语
即类似于小学做的扩句训练,将干巴的句子主干,扩展成具体细致的话语。
“傍晚,我打着伞走在路上,突然一位同学跑来说,‘咱俩挤挤吧。 ”——(只有光秃秃的主干,不具体,你能如何加以扩句,使语句生动起来?)
加上定状补等修饰成分后:“(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傍晚,我[一个人]打着伞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从身后蹿上来]一位同学,[一下子用手搭住我的肩膀]说:‘雨真大,咱俩挤挤吧。”——(风雨交加的景象和借伞者的恳切诙谐情态跃然纸上)
在关键处驻足,“慢”说细微之处。
四、分解动作,写出层次
我们往往觉得生活中的动作是一下子完成的,因而一句话就带过去了,比如插队:他真讨厌,一下子插在了那个小同学前面。如果我们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个动作是可以分解,写出层次的。其实这种写法类似于电影中的“慢镜头”,我们把这个动作分成一些小动作,一二三按时间先后写下来,使这个动作完整地展示于读者面前,我们的文章自然就具体生动了。
如,“迫不及待的他终于发动了猛烈的进攻——瞧:他左腿向上一跨,右腿一蹬,便将一个小个子学生挤到了后面,紧接着左手将饭卡往插卡器上一插,右手的饭盒往上一递,一张丑陋的嘴巴大声喊道:“老师要一份鱼香肉丝、两个馒头,一份汤……”那似乎很是有礼貌的语气,不禁让我悻悻作呕,再看后边的同学却早已吐得一塌糊涂……再看表,整个过程竟只有0.1秒。”连续动作该怎么描写?那就应该突出动作的连续性。用词上要注意关联词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