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王强
【摘 要】“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文字记载的史籍可以说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手段,在舞蹈史的领域里古代文人的诗词歌赋,各朝各代的史书记录,以及一些专门的乐舞文学,我们都可以从中整理分析出乐舞的相关资料。
【关键词】诗歌;乐舞资料;舞蹈史
中图分类号:J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4-0119-01
历史文献的记载给予我们现代人更多研究历史的途径与可能,普遍用于历史研究的双重印证法,即“纸上材料”和“地下材料”的相互印证,也说明了历史文献资料的重要性。对于“纸上资料”的范围,应包括历史上各种“诗”“书”“经”“传”“史”,以及各家“语录”“行记”等。这些文字资料为我们的研究探索提供了巨大的财富。对于中国舞蹈史,诗歌与舞蹈的关系本就密切,所以文字的记载对于舞蹈史的研究显得也尤为重要。
一、诗歌在舞蹈史中的重要性
在诸多的文学载体中,诗歌是最早的文体,并且其形式便于传播和吟唱,故而焕发出强盛的生命力。从远古时期起始,便有一些诗体歌谣相传。最早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短短八个字,跨越千年至今还能使我们想象得出,当时人们在分享猎获物之余,是怎样欢快地击打着石刀石斧,唱着这首赞歌,艺术地(尽管还很粗糙)再现制作弹弓和追逐猎物的情景。紧随其后的便是尧帝时期,相传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位老人击壤而歌。内容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与我何有哉。”《击壤歌》便由此而来。先秦时期除去上古歌谣,还要提到的便是《诗经》《楚辞》了吧。先秦的诗歌多配以音乐吟唱,部分加以舞蹈的形式。这也充分体现了我国早期乐舞文化中的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乐记·乐象篇》中对三者进行了合理的解释:“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形式也为今天的舞蹈史学研究带来了大量的资料。
舞蹈艺术有着特殊的物质载体——人体。人体的舞动才是情感最直接最纯粹最彻底的挥发,这也就是舞蹈艺术能活跃千年的关键所在吧。《舞蹈艺术的优点在于它直接纯粹的释放,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舞蹈艺术受到时空性的限制。
舞蹈不同于绘画、雕塑这一类的造型艺术,舞蹈的一大特征便是舞动的人体,是一门动的艺术。故而,除去出土的资料上的一些姿态造型外,对于舞蹈舞动时的舞容、舞貌我们只能从文学作品的描述中寻得一丝痕迹。
二、诗歌中乐舞资料的分析
笔者以先秦汉魏六朝诗歌精选为例,来探讨在整理与分析历代诗选中所应注意的地方。最先映入人们眼帘的,除了那些篇幅短小、格调古朴的远古歌谣之外,便是《诗经》中收集的305篇群体的吟唱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所收诗歌从西周初年延伸春秋中叶,时间跨度五百多年,其中有很多作品为我们提供了这漫长的历史阶段里从雅舞到民间乐舞的丰富史料。《诗经》与音乐关系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且己取得丰硕成果,《诗经》作品全部入乐早己为学界普遍认可。《墨子·公孟》: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为“有的弦之,有的歌之,有的舞之”或者“有的弦歌之,有的歌舞之。”
在北方黄河流域诗人们的群体歌吟停歇了二百年多年后,南中国长江流域的大地上,出现了伟大的辞赋家屈原。在楚地民间乐舞基础上屈原整理创作出《九歌》。这为我们了解楚国的巫舞提供了参考,关于巫舞在夏商周三代的发展楚国的祠神歌舞最具代表性。《九歌》共十一篇,分别对应分为三类,即祭歌、恋歌、挽歌。
两汉以降,汉代的文人对诗歌并不热心,倒是驰骋沙场的帝王和战将吟出了《咳下歌》《大风歌》等作品。而身居社会最底层、,从未停止过吟唱的劳人思妇们,则为当时的诗坛贡献出了大量民间的歌谣。这些民歌经汉武帝所设“乐府”来搜集整理,配上音乐传唱。在汉代民间俗乐舞取得了合法地位,成为宫廷娱乐的主要内容,中央设立了乐府,专门管理俗乐,从各地广泛采集民间歌舞以备宴享之用。这不仅保留了大量的民间乐舞歌辞,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宫廷乐舞不断更新的问题,大大推动了乐舞的发展。
在魏晋时期,涌现出以三曹、建安七子,以及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诗人。他們在艺术上充分吸收了诗、骚和《古诗十九首》的成功经验,而且在表现领域和思想内容上又予以大的扩展和提升,使得在诗歌创作上,这一时期成为八代诗史中最为繁盛的一个时期,也成为文人五言诗创作的一个高潮。进入到南北朝时期,这里主要说南朝,是中古诗歌的另一个繁荣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我们应该注意,这一时期的独特之处。即文人士大夫习惯在观赏舞蹈后,用诗、赋描写乐舞的姿容动态,以此来抒发自己的审美感兴。所以,这一时期的诗歌中带有评论批评的色彩,需要我们加以分析。
参考文献:
[1]孙景琛.中国乐舞史料大典·二十五史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5.
[2]孙景琛.中国乐舞史料大典·图录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5.
[3]尚永亮.先秦汉魏六朝诗歌精选[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袁禾.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