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聪
【摘 要】网络热播综艺节目《火星情报局》通过节目开场、人物框架设置塑造了“从属”“美女”“丑化”的女性形象。节目中对女性特工美貌的展示、男性特工的调侃,体现了男性对女性形象的消费以及女性作为消费主体对女性形象的消费。
【关键词】火星情报局;女性形象;消费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4-0113-01
一、节目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
(一)“从属”的女性形象
第一,《火星情报局》中的至高权力是男性局长,两位副局长被设定为两类特征鲜明的女性形象。第一种类型是常驻副局长郭雪芙,她被设定为年轻貌美、性格内向柔弱的女性形象,在节目中完全依附于局长,没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第二种类型是轮值副局长,她们被设定为拥有一定人生阅历,拥有自主意识,性格外向的女性形象,但依然顺从于局长。这样的女性副局长形象设置突显了女性的从属地位和男性局长的权威地位。
第二,节目的开场通常是副局长和局长一起出场或是局长单独出场,所有人伴随音乐鼓掌欢呼,注视着局长,等待局长示意才安静下来。通过重复这样的开场方式,男性局长的权利和地位得到反复的确认和强化。
(二)“美女”形象
女性形象对于男性来说具有特定的观賞和审美价值,并且男性将“美的标准”强加于女性,大多女性也习惯于迎合男性的审美趣味来审视和塑造自身。在《火星情报局》中,美貌几乎是对女特工的第一要求。其中,作为副局长的郭雪芙在节目中被塑造成典型的“美女”形象,具有甜美、温柔、害羞、柔弱的特征,符合大多数男性心目中对女性审美的要求。
(三)“丑化”的女性形象
节目中对女性形象的“丑化”指女性做出不符合男性对女性审美要求的行为、表演,像“小丑”一样哗众取宠。如沈梦辰,节目通过对她的行为、表演进行“丑化”,将她塑造成为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不顾及形象的“小丑”形象。如第一季6-3期节目中,沈梦辰与田源、王维、钱枫恶搞模仿F4,夸张的装扮和表情、动作都如同男性,毫无女性的温柔、内敛,形象完全违背了男性对女性的审美要求。
二、男性作为消费主体对女性形象的消费
(一)“看”与“被看”
首先,“由性的不平衡所安排的世界中,女性作为形象,男性作为看的承担者,看的快感分裂为主动(男性)、被动(女性)。起决定作用的是男人的目光,它塑造女性的形体。她们的外貌被编码成强烈的视觉和色情感染力,从而能够把她们说成是具有被看性的内涵。”相对于男性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女性来说,《火星情报局》中女性特工的形象更加漂亮,这种“美女”形象弥补了男性现实生活中的缺失,作为产生幻想的客体,能使男性通过性幻想而得到一种空幻的满足。
其次,男性对女性的这种“观看”还涉及到观看者和被看者两者的关系,凝视实际上是携带着权力运作或者欲望纠结的观看方法,男性对女性形象的“观看”也是一种男性权利的表达,能使男性体会到地位上的优势而获得满足。
(二)调侃、取乐
女性通过对自身的“丑化”来迎合男性的娱乐趣味,这种“丑化”使女性看起来更像是男性把玩、取乐的玩物,充分满足男性的对女性的占有欲、控制欲,让男性感受到自己地位上的优势,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另外,“男权社会对男性的行为通过肯定来确认,而对女性的行为通过限制来确认”,作为男性,在提及具有色情意味的话题时,这种行为通常是被默许的,但作为女性,这样的行为会被认为是不道德的、羞耻的行为。在节目中,男性特工会通过带有性暗示的语言对女性特工进行调侃,女性在被调侃时通常会表现出尴尬、害羞、不知所措,来表现一种示弱。这种对女性的调侃不仅让男性获得性暗示的乐趣,并且让男性感觉到自己性别上的优势,满足了男性对女性的征服欲和性幻想。
三、女性作为消费主体对女性形象的消费
女性作为消费主体通过对女性形象的“看”而产生两种幻想:第一种是友好型,其幻想主要表现为羡慕和效仿的心理;第二种是敌对型,往往带着一种羡慕、嫉妒、反感的矛盾心理。而这两种幻想满足了女性作为消费主体的两种心理,第一,满足自恋的心理。认为自己与该形象有某些相似之处,将自己幻想为被消费的女性形象,观看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欣赏的过程。第二,缓解不满情绪。通常是因为现实中的某些缺失或不足,产生了攀比、敌视、焦虑的心理。这种情况下作为消费主体的女性会通过诋毁、吐槽等方式进行发泄,以缓解不满情绪。
四、结语
在消费文化的语境下,女性形象不自觉地成为了消费的助推器。为了满足受众的视觉需求和消费欲望,刻意突出女性的美貌、将女性塑造成对男性从属、臣服的形象,这种对女性形象的夸饰能够满足娱乐消遣需求,却是对女性形象的扭曲。而女性在“被看”的过程中,为了迎合男性的目光,不自觉地将男性审美标准内化,将自己定位为被观看的客体,将会束缚女性自我意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彭丽.消费语境下视觉图像中的女性形象透视[J].中国文学研究,2015,(4):22-25.
[3]靳琰,王莉.网络时代女性身体符号消费的内涵和逻辑[J].现代传播,2012,(9):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