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微信平台,联通生活写作

2018-11-28 09:40张永娟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微信作文生活

一、最初设想

如今,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人们的学习视野和学习方式。而微信,一个让人们通过手机、平板等媒介,发送信息、视频、图片及文字的新兴软件,正以其“快捷方便”的信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尤其近年来,随着学生拥有和使用智能终端设备的普遍,微信也悄然进入了学生的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那么,在这样一个离不了互联网,躲不开微信,被人戏称为“手机狂欢的时代”,如何让微信参与到作文教学中,并构建学生们丰富的语文生活呢?经过反复思考,多方酝酿,结合自己推崇的“生活语文”的主张和自己所做的“设计写作生活,创造生活写作”的实践,“张永娟的语文生活乐园”微信平台开张了。

2016年10月5日,首次亮相中,我这样写道:“这里是张永娟老师与她的学生们的语文生活乐园,主要发表老师和学生的习作,记录多彩多味的真实生活。我们的宗旨是让生活留痕,让成长 有迹。”

就这样,我和2019届15、16班学生一起,利用周五到周日的时间,每周推送三期文章,用于学生们的周末阅读(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学生周内大都在学校),一直坚持到了现在。截止到2018年7月14日,已经推送了整整338篇,平台关注人数也突破了1500人。近两年的经营,平台实现了我们的初衷——“让生活有痕,让成长有迹”,它已不仅仅是一个交流习作的平台,更是一个倡导语文精神、引领语文生活的平台。

二、具体做法

(一)精选记录学生日常生活的练笔:让每周正在经历的生活事件、正在体验的喜怒哀乐进入写作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学生要写好作文,必先解决素材问题,只有“有米下锅”,才能烹制美文。而真实的生活就是写作源泉的不二法门。学会思考、提炼和记录生活,就是我们每周一篇练笔的唯一要求。

看看推送的部分题目吧:开学的日子,学生们写《初入一中,认识我的老师》《开学的日子,我喜欢》;秋天里,学生们写《在晚秋的寒凉里想念初秋的阳光》《校园里,校园外,美景一直都在》;校园艺术节,学生们写《艺术节,我型我秀我欢畅》;妈妈生二胎了,有学生写《妈妈怀了第二胎》《嗨,小宝》;新年来到了,学生们写《2016年的尾巴上,我想说》;作家来班上了,学生们写《班里来了大作家》;开家长会了,学生们写《心惊肉跳几小时》;梅花开了,学生们写《赏梅记》;春天里的一场雪,学生们写《阳春三月,雨雪霏霏》……篇篇题目中都能感受到学生们进入初中后的生活轨迹。王棣晶同学的文字正可以总结叙写生活带给他们的变化:

真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是因为练笔。初次写它是苦恼的。没有老师所固定的主题,就无法挑选自己所要写的内容,但语文老师不断引导我们“在生活中学语文”,我的眼睛慢慢有了发现生活中的乐趣的能力。当看到身边事物的点滴变化,会忍不住想记录在练笔中;与身边的朋友发生了难忘的事情,会忍不住想在练笔中倾诉;在回家路上看到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人,也会想要让他们出现在自己的练笔里……就这样,我的练笔内容变得越来越丰富,想写的早在前一周内就琢磨了无数次,下笔时自然是得心应手。

(二)呈现周末的微写作实践过程:让微写作和周末实践活动相融合,在“玩”中提升语言表达力和生活感悟力

孔庆东说:要学好语文,就要珍惜每一个生活细节,用乐观的眼睛去看世间的一切。语文就是思想,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你这个人。他还说:要学好语文,就要提倡大搞文字游戏,开玩笑、猜谜语、写对联、填诗词,嬉笑怒骂,激扬文字,把语言玩到山穷水尽!

1.配合节假日,即兴地玩。

每个节假日,都是我们用来大玩文字游戏的时候。只要精心设计,学生们定能应景写出精彩的文字。比如利用国庆假日,我让学生们结合游玩经历,描写景物不用一个动词。学生们写“枯叶黄了地面,高粱红了田野,菊花浓了秋意,晚霞亮了天边”,特别富有意境;利用过年的喜庆气氛,让学生们查找有关“鸡”“狗”的成语、俗语、歇后语、诗句,巧妙连缀,自创新年短信或对联。学生们创作热情高,写出了很多精彩的内容。如有学生写:“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能够闻鸡起舞,不小肚鸡肠,不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影響心情,对问题有鹤立鸡群的见解,用自己的努力让他人呆若木鸡。”巧妙嵌用成语,又不失学生的童真,很是生动有趣。

2.结合大作文训练内容,有序地玩。

“微写作”篇幅短小,内容丰富,能有效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是实现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极佳桥梁。所以,我精心设计话题,引导学生进行200字左右的“微写作”。平台开办以来,我们做过“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微写作,即不出现形容词,但却要描绘出画面的训练;“以形传神——外貌描写”训练;“精描细画——把动作分解开来写出层次”的训练;“让心灵说话——心理描写”训练。为了进一步细化、强化心理描写训练,又进行了“当老师生气的时候”与“小小演说家活动进行时”“被罚站的时候”等专项描写训练。这样,人物描写的几个方法通过分解的微写作,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巧妙地服务了大作文 习作。

3.结合时令特点,有目的地玩。

春天到来,万物萌动,万象更新,一场场灿烂的花事,一株株拔节的树木,必然要进入学生的视野。作家毕飞宇说:要让一个东西有意思,一定要长久地凝视。再结合部编本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景状物”的训练要求,我布置学生去“读花”“读树”,要求学生凝神细视,抓其特点进行描摹。正是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走进自然,打开了眼睛和心灵,写下了一篇篇美丽动人的文字。这样的活动与微写作相结合,不仅让学生积累了写景状物的第一手素材,培养了学生们发现美的眼睛,也使很多学生对生命有了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三)选登教师的写作技法指导和学生专项训练的佳作:让技法训练与素材积累齐头并进

作文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理解生活的能力,也要教给他们写作表达的技巧。在课内学习时,一些课文素材可以提供很好的写作范例,抓住这些文章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写作的技法训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平时学生们作文中暴露出的问题,也可借着微信平台的可视化呈现,让指导真实有效。

例如在学完《窃读记》后,我写了小文《请用“像”字写活自己的心理》;面对学生考场作文不会审题,不能将题目与平时练笔、生活联系的情况,我写了文章《认真审题方向准,链接生活思路宽》来具体指导;我也针对学生们的典型病文,写下了《作文修改讲方法,扣题表达很重要》《“表达模糊”作文升格记》《流水账作文升格记》等写作技法的总结文章。这样,学生们利用周末时间认真研读,一遍不理解还可以多读几遍,再加上微信平台的留言互动功能,就能让学习效果得到保证。

(四)发表为学生设计的语文生活习作:让学生们拥有绿色、多味儿的日常生活

生活永远是创作的源头,可细观如今的学生,生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丰富,尤其是城市学生,戴着耳机背着书包低着头往往就是他们“身入”生活的形象。所以,“生活语文”不光是强调关注生活、叙写生活,也要帮着学生们去设计生活。

冬天来临,我动员学生们像“小王子”那样去驯养一盆花,并用心记录自己选花、养花的感受。于是,图配文的几期“养花”文章登上了微信平台。有学生把自己进花市选花的经历写成《“选秀”大赛》;把自己养花的经历写成《与花儿一起走过的日子》《“花儿”养成记》。假期里,我安排了学生读书看电影的生活,并用自己的文章《让精神随王开岭去旅行》进行引导和示范。于是,学生们写下了《把平常的日子过成节日》《每朵花儿都会留下清逸的芬芳》《生命如花,怀爱前行》等16组近50篇的观影读书感受。春天里,我在微信平台上发动《周末了,携同家人出游去》,并发表自己的文章《石塔山访雪》进行引导。于是,《清明节,不可错过的花事》《游十二盘山,享自然之乐》《五月槐花香》《爸爸是个山里通》等多篇游记散文新鲜登场。我也布置学生“晨起观日”“夏天,去拜访一只虫”“做个吃货品美食”……

就这样,学生的生活越来越丰富,有了真切的生活体验,作文中充斥着的便不再是无病呻吟或是瞎编乱造的文字,而是“我在现场”的“我见、我听、我嗅、我感、我思”。

三、实践效果

(一)借助微信平台,转变学生们的写作观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语文,是平面的生活;生活,是立体的语文。一年来,学生们已经把周末阅读微信、发表评论、参与互动作为必做功课。借助微信平台阅读的及时性、互动性和便捷性,学生们已经深深懂得,语文就是每天平平常常但又波澜涌动的生活。只要对世界报以纯真、好奇和汹涌的爱意,就会有心中涌动的情思,就会有下笔如神的乐趣,就会有平凡生活中的盎然生机。如今,学生们每周的练笔越写越精彩。考场上,学生们注重在真实的生活里选取素材,个性表达,佳作也不断涌现。

(二)借助微信平台,顺应互联网时代学生们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泛在学习

泛在学习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方式,而微信平台的阅读学习正顺应了互联网时代的这一学习方式,打破了教室学习、学校学习在地域和时间上的局限,将课堂移动到课外,满足了学生们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进行阅读,获取所需的个性化学习,反复学习的需求,让学习变得更加灵活。它便于学生前后勾连,比较学习。另外,从学生自身来讲,也打破了一些不敢在课堂发言的局限,可以随时随地评论,评论语可长可短。这样也从另一个层面提升了学习质量,实现了教育公平。

(三)借助微信平台,做到多元评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热情

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是作品,微信上的所有朋友都可能是读者,包括教师、父母、同学、社会人士等。作品的读者越多,它的价值就越大。这些读者构成了庞大的读者群,成为一篇作文的评价主体,实现了评价主体从单一化向多元化的 转变。

有了那么多的“读者”,学生的心理就会产生“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和激情,他们渴望自己的每一篇作品可以获得更多的赞,期待四面八方的读者带给他们不一样的评价。他们会更主动地参与到每一次的作文创作中,并在一次次的评价中,取长补短,扬长避短,提高写作 能力。

(四)借助微信平台,让阅读与写作的过程看得见,让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更有效的提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中,有一个维度就是“过程和方法”。对于作文教学来说,处理好这一组关系尤为重要。就目前作文教学的实际而言,缺少过程或者说淡化过程,过分重视方法,使方法和过程割裂,是比较突出的问题。黄厚江老师提倡“过程和方法共生”的写作教学,追求将方法融合在写作活动的过程之中。那么,利用微信平台正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学生们在共读和互评中自我领悟写作方法,而后将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过程中,这样,过程与方法共生共长,相互促进。同时,每次微写作训练時我都会自己或组织语言功底好的学生及时点评每个学生的创作,借助微信“复制、粘贴”的便捷功能,学生们语言表达上的疏漏可以得到及时修改,弥补了书面大作文无法有效关注语言表达的弱点。

(五)借助微信平台,构建学生丰富多彩的语文生活

随着微信平台与生活作文的融合,学生的生活系统发生了转变,他们的生活态度更为积极,生活内容更加丰富,一草一木、凡人俗景慢慢地都进入了学生们的视野,成为了他们表达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很多家庭也有了改变,家长们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周末活动中,出游、种花、读树,参与端午行动……书香家庭,写作型家庭也在慢慢构建当中了。而反过来,这样一个生活内容丰富雅致的家庭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孩子更健康,更阳光,更有情趣,也更爱生活;学生们也必将会更爱观察、爱思考、爱写作、爱表达。郭彧佳同学这样总结:“在这300多期的作文中,我们一点点进步,一点点成长,这些文字都将成为见证我们成长的相片,成为每个人永久的回忆。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越来越出众,越来越优秀!”一个家长留言说:“和学生一起阅读微信公众号上的文章已成了我们家每个周末必不可少的幸事。这个平台就像是一个微型图书馆,学生们在这里充实了自我,丰富了生活,学会了感恩、感动。”

就这样,语文生活借助微信有了可视化的平台,微信因为语文生活而散发着温暖灵动的气息,“让生活留痕,让成长有迹”的初衷得以实现,也让我慢慢探索到互联网时代作文教学的新路径。看着学生们一日胜似一日的进步,我越发坚信:语文就是生活,语文教师要善于从变化的时代中捕捉语文的学习信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引导学生们认识生活、解读生活并服务生活,那么,学生们一定会在内心深处溢出对生命和时代的感激与热爱,我们的生活定会因语文而精彩,我们的语文也定会因生活而更加美丽。

借助微信平台,联通生活写作,我和我的学生们,还行进在探索的路上!

(陕西省宝鸡市宝中路一号;721000)

猜你喜欢
微信作文生活
微信
生活感悟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