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鲜肉”盛行,审美还须自省

2018-11-28 02:05韩婧
大众健康 2018年11期
关键词:小鲜肉攻击性鲜肉

韩婧

是什么原因导致大众特别是女性对男性审美的改变,造就了这样的“鲜肉”文化呢?

近年来,荧幕上刮起一股“鲜肉风”。无论是未成年出道的TFBOYS,还是刘昊然、鹿晗、吴磊,还包含近年来长时间霸占微博各大媒体热搜的蔡徐坤等一众男性艺人,他们身上都有着共同的特质:长相柔美,瘦弱白皙。这样的特质让众多女粉丝豪爽地一掷千金,看见他们出现甚至恨不得“舔屏”,看见他们受到抨击,一定会习惯性地露出老母亲般的担忧。

而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女性也表示喜欢这类男生。知乎上是这样来定义“小鲜肉”的:“最早是2014年中国粉丝对韩国男性明星的称呼,相对女性明星的称呼小花而言。‘小鲜肉指年轻、帅气的男性。一般是指年龄在14岁~25岁间性格纯良、感情经历单纯、长相俊俏的男人。”这与之前备受追捧的阳刚男性形象大相径庭。是什么原因导致大众特别是女性对男性审美发生改变,造就了这样的“鲜肉”文化呢?

性驱力的自我满足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谈性色变”,好像性是一件羞耻的事情。80后、90后在成长过程中基本上都有类似经历:当问父母“我是从哪里来的”时,答案通常是“垃圾桶里捡来的”“充话费送的”。当电视中出现男女接吻或性爱场面时,父母的第一反应永远是捂住孩子的眼睛或换台。然而当他们成为社会主力后,他们开始用新的观点看待性。性之于他们,不再是难以启齿的话题,而是正常需要。

社会的多元性也造成了社会接纳程度的提高,不同的偏好都被正常化。10年前李宇春中性的打扮引来舆论的攻击,“信春哥得永生”的恶意攻击持续了很久。而如今,男性柔美的中性化打扮早被视为寻常。

精神分析理論认为,人的驱力有两部分:性与攻击。能力是维系人生命体验的东西,能力越弱,生命体验越苍白。

“小鲜肉”毫无意外地成为众多女性心灵上的“十全大补丸”。不论是和“小鲜肉”谈恋爱还是追求荧幕上的“小鲜肉”,女性都可以大方承认内心需要,性驱力获得补充。这些重要的内心需要,具体说来首先是存在感:生活中的“小鲜肉”,会对姐姐有一种崇拜,因此对女性的关注就会更多,女性得到了独特而重要的关注,存在感爆棚。其次是价值感。“我被对方需要着,这让我感觉到有价值”。最后,这两种感觉合并起来就是我很幸福,我不需要牺牲自己的感受,我们彼此需要,合作完成了人生中重要的事情之一,那就是情感的联结。

此外,“小鲜肉”一般代表了更少的攻击性,更多的温顺,因此也会有“小奶狗”的称呼。他们很少对女性颐指气使,更多是表现顺从、温柔的一面,在女性面前更像是个百依百顺的弟弟。这样的表现可以让女性感受到“我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获得更多的掌控感”,女性对自身能力的认可度也会提升。

抵抗男性强加的审美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如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归属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同样的特征。如:自己喜欢说谎,就认为别人总是在骗自己;自我感觉良好,就认为别人也都认为自己很出色……心理学家们称这种心理现象为“投射效应”。

纵观“小鲜肉”的代表:易烊千玺、王俊凯、鹿晗、刘昊然等,他们身上共同有着美好的女性特质:美丽、纤细、高挑、清纯、妩媚、青春、没有攻击性……而与此同时,他们却不具备肥臀、丰乳这样与女性生殖力密切相关的特征。这样的男性,就是女性通过偶像崇拜的方式渴求成为的完美女性——保留美好女性特质的同时,摒弃生殖能力所带来的性别压迫。

纵观历史,各个行业的伟人多数是男性,女性经常被看做是男性的附属品。同样的事情,女性想要获得成功需要加倍努力,而成功后也很可能饱受非议:你是通过某位男性上位成功。女性长久以来处于一种不被认可的压抑状态。

对“小鲜肉”的迷恋,本身就是中国女性对女权现状的不满所激发出的无意识行为。虽然她们可能单纯地将罪愆推给自己躯体的某一部分,但这至少是一种觉醒和抵抗,抵抗男性强加给她们的审美——凭什么我要跟你们一样崇拜肌肉和胡须?凭什么我要因为你们的生育目的,去把肥臀丰乳乃至贤妻良母作为自己的偶像标杆?

请看到自己的需要

“鲜肉”文化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多元文化的融合、女性自我意识觉醒,但是只有保持理性思考,不在媒体的推动下盲目从众,这种文化才能持续而健康存在。

首先,通过对“小鲜肉”的喜欢,看到自己的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需要共有五部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就会进入高层次的需要。

对小鲜肉们的推崇,其实是女性追求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而这种需要不仅只能通过找个看上去攻击性小的柔弱的小男生来满足,现实中你的伴侣可能年龄比你大,做决定也会更独断一些,但不等于他无法看到你的需要——明确告诉他,在这段关系中你的渴望和需求,表达你真实的感受而非情绪化的表达,两个人相处的过程才会更加美好。

再次,了解投射背后自身的喜好,更好觉察自我。

在投射过程中,我们会把自己的喜好和讨厌没有保留地放在另一个人身上,其实也是离真实的自己更加近的过程:你喜欢“小鲜肉”的温顺可人,其实说明自己渴望温顺的一面被看到。你可以尝试着收集一些你喜欢的公众人物身上的特质,把他们一一列在一张纸上,那些内容相整合后的,就是一个理想化的自己。

你也可以从情绪和感受的觉察入手。当你意识到自己有比较激烈的情绪或者不舒服的感受的时候,问问自己:它们来自我对自己怎样的要求和评价?这种要求和评价真的是合理的吗?还有没有其他方式让我舒服一些?这个时候你才有可能发现你一直以来对待自己的方式有可能是苛刻的,也有可能是在回避。

猜你喜欢
小鲜肉攻击性鲜肉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
二维码
动物也秒懂
大学生运动员自尊与自我控制及攻击性的关系
港台不感冒“小鲜肉”
进击鲜肉
鲜肉长得对还不如穿得对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