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方法优化初探

2018-11-28 05:09裴乃杭
活力 2018年16期
关键词:思政工作高校辅导员建议

裴乃杭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展开思政工作的教育主体。“互联网+”时代,为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需要辅导员必须对自身工作职责进行重新梳理与定位。本文在客观评价“互联网+”对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挑战与机遇之上,探讨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优化建议,以“互联网+”工具、思维、系统为依托,将辅导员的工作重心回归至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望能够依托于“互联网+”信息力量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建议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更加丰富与多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在遇到机遇的同时,但也面临着一定的危机与挑战。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下,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备受各方人士的关注与重视。“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作为高校中思政教育工作的主体,高校辅导员必须正视其对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双面影响,真正做到扬长避短。通过实现“互联网+”与高校思政工作的有效融合,促进思政教育成果的不断深化与发展。笔者就“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开展的问题展开分析与探讨。

一、“互联网+”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不仅对思维活跃的大学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与机遇,也对高校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在“互联网+”时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在适应新生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的同时,运用与时俱进的创新型方法,传播思想政治理念,由表及里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培养他们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品德素养,为成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打下基础。

二、“互联网+”对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机遇

1.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

以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授课方式比较单一,学生总是被动接受,这没有使思想政治教育展现其最佳效果。而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更具有主动性。运用互联网技术,在网上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放开原有的固定教授模式,积极了解互联网的优势和特点,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使用与网络有关的新媒体平台进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大学生创造丰富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环境。

2.突破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局限性

学校思想政治教学基本在课堂进行,信息量有限,缺乏信息交流与共享,而“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可以突破这种时空局限性,QQ、微信、微博等互联网产品可以拓宽学生与教师交流的途径,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大学生在网络平台上随时随地与教师互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及时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有利于教师通过给予学生反馈,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取向,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3.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多是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也容易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不佳。“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提供大量的教育素材和前沿信息,而且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还能促进教育内容从平面化转向立体化。教育方式和手段随着时代发展变得多样化,利用红色主题网站、微博、微信、QQ等网络平台宣传主流价值观和新思想,用学生欣然接受的方式增强其学习兴趣,无形中完善了他们的思想状况和价值觀念。

三、“互联网+”对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挑战

1.增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专门的教辅人员,有同定的教育内容和资料,有专业的教学方式和原则,但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不冉单一,学生和教师共享“互联网+”的信息和资源,这增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对于大学生来说,互联网不仅仅是信息传播工具,还是不同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交融的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特别是给认知能力还有待提高的大学生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这也会大大增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2.容易引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如今,大学生大多是“95后”,甚至“00后”,这些新生力量对于互联网的接受和融人都比较自然。大学校同里随处可见“拇指族”,手机片刻不离身的现象非常普遍,而这种现象非常容易引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有的大学生热衷于微信、贴吧等虚拟的社交APP,在现实生活中却不愿、不会与人交流,“人际交流”被“人机交流”代替:而有的大学生则不分昼夜沉浸在虚拟游戏世界里,对现实的世界适应不良,不但影响学业,还容易导致自闭心理:甚至有的大学生变成“剁手党”,盲目消费、一味攀比,用网络借贷的方式满足膨胀的消费欲,这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家庭负担.学生心理上也不堪重负。因此,“互联网+”平台的滥用很容易引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3.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

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据有主动权,运用自身知识含量的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互联网的出现对教育工作者的地位有所削弱。一方面,互联网平台存储和传递的信息量大且快,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即时信息。另一方面,互联网平台存储和传递的信息量杂且乱,对于心智还未成熟的大学生来说.容易接受平台的信息而质疑教师的知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地位虽有所削弱,但作用应该增强。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者没有及时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更新知识储存,仍然仅仅依靠“笔杆”和“唇形服务”,它不仅不能教育和指导学生,还将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陷入危机。凶此,“互联网+”时代对教育工作者能否灵活地运用互联网工具,能否及时掌握前沿信息,能否健康地引导舆论传播提出了挑战。

四、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优化建议

1.善于利用“互联网+”工具展开思政工作

高校辅导员应当积极利用“互联网+”工具展开思政教育丁作,这一点是时代发展背景下的必然要求。在信息化技术发展背景下,互联网技术更新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互联网工具也不断创新与发展,为思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全新的条件与支持。作为高校辅导员,必须将“互联网+”的背景下各类互联网工具的全新发展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及时学习并善于应用这些新型工具与技术,加强白身对“互联网+”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对各类“互联网+”工具的操作应用,我们不仅要善于利用微信、微博等公共平台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思想变化动态,还应多深入学生普遍感兴趣的领域展开研究,对网络热词、热搜以及流行语要有一定了解,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離,使双方的交流更加通畅与高效,进而促进思政工作时效性的提升。

2.善于利用“互联网+”思维转变思政工作理念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必须开放创新同时充分尊重人性。高校辅导员立足于这一背景展开思政教育工作时必须积极调整思维模式,尝试在思政教工作中引入基于“互联网+”的用户体验原则,以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需求为基准与出发点,将人性化充分融入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利用人性化理念武装思政教育工作,积极调整并优化教学模式,使思政工作得到重构与完善。

3.善于利用“互联网+”系统整合资源,构建长效教育工作机制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必须充分契合社会“主旋律”,在“主旋律”的引导下发挥社会正能量的驱动与导向作用,充分弘扬社会榜样理念与正义,在潜移默化中培育高校学生良好的思想信念与道德修养。同时,还应注意对高校各方资源力量的优化整合,在以辅导员为核心展开思政工作的同时密切结合党团、学生会和其他组织的骨干从上到下一起工作,以确保思政教育工作能够贯穿整个高校,提高学生在参与思政学习中的积极性与主体性。除此以外,高校还应加强对思政工作的监督控制,客观评估“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政教育机制成果,内部、外部监督并举,以及时根据反馈意见对思政教育方式进行改进。

五、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所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作为辅导员,必须直视“互联网+”对思政工作的双面性影响,在迎接挑战的同时也需要认识到这一特殊时代背景下思政工作面临的发展机遇。要在转变思想观念的基础之上主动出击,善于通过对“互联网+”工具、思维以及系统的综合应用,不断研究与探索。走好“互联网+”背景下思政工作的创新之路,既要构建长效性的教育工作机制,也要促进思政工作在“互联网+”背景下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刘美娇,黄洪雷.“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6):106-110

[2]欧俊伟.“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48-50.

[3]冯晟“互联网+”时代运用新媒体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2017(4):48-50.

猜你喜欢
思政工作高校辅导员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国企企业文化和思政工作实现融合的有效方法与途径探究
宣传工作对事业单位思政工作的探讨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