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沅锜,陈孝谋,夏 聪,吴伟旋,薛允莲,许 军△
(1.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科,广州 510515;2.安徽省立医院微创医学中心办公室,合肥 230001)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与疾病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在不断深化,有关对亚健康状态定量化测量的研究也日渐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1]。目前备受关注和应用较广的亚健康测量方法是量表评价法[2]。因此,本研究采用冯丽仪等[3]编制的亚健康评定量表(sub-health measurement scale version 1.0,SHMS V1.0)对安徽省城镇居民亚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在该量表应用于城镇居民亚健康测量的信效度检验良好的基础上[4],制订安徽省城镇居民SHMS V1.0的均数常模、百分位常模和划界常模,为安徽省城镇居民亚健康状况的评价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SHMS V1.0为核心,以与健康有关的生存质量测量量表(SF-36)为效标,结合安徽省镇城镇居民的一般社会人口学因素、生活方式及经历事件设计调查问卷。SHMS V1.0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亚健康3个子量表,共9个维度和39个条目,其中正向评分条目20个,反向评分条目19个。SHMS V1.0采用模拟线性的方式进行评分,每个条目的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5分。量表得分均采用转化分[(原始分-理论最低分)/(理论最高分-理论最低分)×100]。总量表及生理、心理、社会子量表得分的转化分分别标记为GS、PS、MS、SS,9个维度的转化分分别为身体症状(P1)、器官功能(P2)、身体运动功能(P3)、精力(P4)、正向情绪(M1)、心理症状(M2)、认知功能(M3)、社会适应(S1)、社会资源与社会支持(S2),量表具体结构参照文献[4]。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Descriptive Statistics、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One-way ANOVA (方差不齐时选择Brown-Forsythe法检验,多重比较采用Dunnett′s T3检验)等,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基本得分情况 本研究于安徽省范围内3个地区共发放问卷1 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 078份(其中合肥390份,铜陵388份,阜阳300份),有效回收率为93.74%。其中,男451名(41.84%),女627名(58.16%),平均年龄(38.11±12.83)岁。安徽省城镇居民SHMS V1.0量表总得分及生理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和社会亚健康3个子量表得分分别为GS(65.06±12.02)分、PS(67.78±13.02)分、MS(64.00±15.04)分、SS(62.24±15.09)分。量表的9个维度得分分别为:P1(58.85±16.85)分、P2(67.84±15.55)分、P3(74.95±23.85)分、P4(70.25±24.73)分、M1(63.16±19.94)分、M2(66.35±18.25)分、M3(58.64±18.30)分、S1(66.47±17.13)分、S2(58.86±16.70)分,分析数据可知,身体运动功能功能P3得分最高,认知功能M3得分最低。不同性别和年龄段城镇居民总量表和子量表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均数常模 对表1中SHMS V1.0量表得分有统计学差异的5个年龄组进行多重比较,Dunnett T3法检验结果显示:<50岁组、≥50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故本研究以50岁为界点将年龄分成2组并按照性别初步建立均数常模,见表2。
表1 安徽省城镇居民不同性别及年龄SHMS V1.0总量表及其子量表得分比较分)
a:P<0.01,与男比较;b:P<0.01,与50~<60、≥60岁比较
表2 安徽省城镇居民SHMS V1.0得分的均数常模分)
2.3百分位常模 按照建立均数常模的性别和年龄段分组,以5%的百分位数间隔建立SHMS V1.0总量表得分的百分位常模,见表3。
2.4划界常模 以性别和年龄段进行分组,建立该人群的划界常模,见表4。
表3 安徽省城镇居民SHMS V1.0量表总得分的百分位常模(分)
表4 安徽省城镇居民SHMS V1.0及其子量表得分划界常模(分)
2.5不同地区城镇居民的SHMS V1.0常模比较 将安徽省城镇居民SHMS V1.0量表常模与本课题组先前应用SHMS V1.0量表制订的广东省城镇居民(n=3 758)常模各量表得分[8]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安徽省城镇居民GS、PS、MS、SS得分均低于广东省城镇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5。
2.6不同地区城镇居民不同健康状态比率比较 基于亚健康量表得分和已研制出的划界常模即可快速得知其所属的健康状态,进而计算不同地区不同健康状态的比率,结果显示,安徽省城镇居民疾病及亚健康状态的比率明显比广东省高,见表6。
表5 不同地区城镇居民的SHMS V1.0得分比较
表6 不同地区城镇居民不同亚健康状态检出率比较[n(%)]
安徽省经济上属于中国中东部经济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也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安徽省城镇化的高速推进,使得社会竞争越发激烈,人们工作压力不断增大,进而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基于此背景,本研究采用SHMS V1.0对安徽省城镇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测量,拟初步构建相应的常模为个体判断其健康水平提供比对标准。以往有关健康的常模研究大多使用均数常模和百分位常模,且多侧重于生理健康方面的影响,本文综合研究城镇居民生理、心理和社会3个方面的健康状况,建立安徽省城镇居民健康状况的均数常模、百分位常模和划界常模。
均数常模是社会研究领域学者常用的常模构建方式,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各类心理、健康、生活质量量表的研制中,如医务人员症状自评量表(SCL-90)常模[9]、儿童/青少年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 QOL)的德国地区常模[10]、慢性疲劳综合征生存质量量表(SF-36)的美国地区常模[11]等。根据多重比较结果,将标本划分为小于50岁、≥50岁两个年龄组,按性别建立SHMS V1.0总得分的均数常模。均数常模结果显示,男性城镇居民的PS、MS和SS得分均优于相同年龄组女性,这主要是因为在生理上女性身体素质本身较男性差,在心理上女性因承担着更大的工作和家庭压力,更容易焦虑、不安,其心理健康水平也比男性差[12]。此外,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50岁组GS、PS、MS和SS得分明显低于小于50岁组,这可能是因为个体器官功能随年龄的增加而衰退,免疫功能下降,对外界和体内环境改变的适应能力减低,健康状况随之变差[13]。本研究以5%为间距,建立了安徽省城镇居民SHMS V1.0的5~95分位的百分位常模,将受试对象的量表得分与相应的百分位常模进行比较,即可得知个体在人群中所处的相对位置。通过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得出安徽省城镇居民整体人群SHMS V1.0的普适性划界常模:(0,53.04)分为“疾病”;(53.04,59.05)分为“中度亚健康”;(59.05,71.07)分为“重度亚健康”;(71.07,77.08)分为“轻度亚健康”;(77.08,100)分为“健康”。根据个体的量表得分,即可从划界常模快速判断其所属的健康状态。
本课题组前期已应用SHMS V1.0制订了广东省城镇居民亚健康常模[8],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安徽省城镇居民常模TS、PS、MS和SS得分均小于广东省城镇居民常模,究其原因,近年来安徽省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其卫生状况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未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有研究表明,安徽省老年人身体机能和素质下降尤其明显,其体质健康低于全国均值,极易导致亚健康状态的发生[14];杨骥等[15]研究发现,安徽省大学生亚健康发生率颇高。由此可见,安徽省亟需建立能够客观反映其健康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提高该省份的健康水平。从表6中可以看出,安徽省城镇居民处于疾病状态及亚健康状态的概率明显比广东省高,这提示安徽省亚健康现状比较严峻,须引起足够重视,卫生相关部门应采取积极措施,以预防亚健康的发生。
本研究初步建立的安徽省城镇居民SHMS V1.0常模为城镇居民个体判断自身健康水平及健康状态提供比对标准,为进一步分析城镇居民健康状况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安徽省有关部门开展城镇居民健康水平的监测提供了新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