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语言表征的汉英翻译策略探讨*

2018-11-28 07:31秦元刚
西部中医药 2018年10期
关键词:模糊性汉英歧义

秦元刚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中医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沃土之中,融医、哲、人文等多学科于一体、集中国古典文化之大成,蕴含中国独特的语言文化、思维方式和民族心理。中医语言古老又复杂,兼具模糊性、歧义性、文学性、文哲性、民族性、文化性等多重语言表征,给中医汉英翻译增添了难度。中医概念在英语中的对应缺失、中西文化和思维逻辑的差异、尚未完善的中医术语翻译标准化等众多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中医药的国际化交流与发展。英国中医翻译家魏迺杰(Nigel Wiseman)曾说,中国的中医药成果要在国际医药与人文领域发挥持续影响力,首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让世界看懂和听懂中医药。在中医汉英翻译中,把握中医语言的语义特征,才能正确理解中医语言蕴含的医理,准确地将中医语言的含义转达到译入语中去[1]。因此,笔者基于中医语言的多重表征,对中医汉英翻译策略进行了相关概括和分类探讨。

1 模糊语言清晰化

在中医的思维架构中,哲学意义下的模糊思维,是中医的主要思维模式。所谓的模糊思维,就是选择具有模糊性的自然语言,利用词语的模糊性、歧义性和不严格符合单一语法结构的语句来把握和表达事物的模糊性[2]。中医语言模式重意合,轻形合,丰富的意义常隐含在字里行间。而西方的语言文化却更偏向于准确而具体的表达模式。因此,中医汉英翻译时需要根据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转换中医模糊性语言,避免给外国读者造成理解障碍。《黄帝内经》云:“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其中的“把握阴阳”是把握阴阳变化盛衰规律的意思,译文“All their behaviors adapted to the change of nature quiet at ease,they could master the law of the wax and wane ofYinandYang”通过增译可将语言中隐含的内容完整表达出来,有利于模糊内容清晰化。“据记载,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了‘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其中“百草”不是百种(hundred)中草药,而是“all kinds of”。“神农尝百草”是指神农通过尝百草的味道来了解药性。若不在译文中加上“the flavors”,其模糊含义很难让英文读者完全领会神农尝百草的真正含义。此外,在“grass”前加上“medicine”,也可加深缺少中医药文化知识背景的受众对中草药的认识和理解。故译文为“It is recorded that as early as in the primitive society there was the legend aboutShen Nongtasting the flavors of all kinds of medicine grass.”

2 歧义语言正位法

由于历史上各家学说争鸣以及师承的影响,部分中医用语的外壳与内涵出现较大偏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理论体系中潜在的由基本概念歧义性导致的逻辑矛盾日趋成为阻碍中医学向新的研究层次跃进的根本症结,同时也成为中医对外翻译中的拦路虎。在中医药翻译中,如果不能正确理解中医的概念和内涵,及时纠正中医语言的歧义,就会出现译文内涵的严重偏差和错误。所以,分辨并译出中医用语中的特殊歧义,在中医汉英翻译中至关重要。中医中的“龙骨”别名陆虎遗生、那伽骨、生龙骨、煅龙骨、五花龙骨、青化龙骨、花龙骨、白龙骨,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骼化石,是一种可用来入药的矿物药。故英译为“fossil fragments”,而非“dragon bone”。中医中“太阳”指太阳穴,英语应用“temple”表达,而不是“sun”。在“素体脾胃虚弱,或久病失血伤阴,致阴血不足,胞脉失养。”中提到的“血”在中医中为阴,故称“阴血”。如果译为“Yin-blood”就犯了概念重复的错误。因为“阴血不足”即指血虚,若译成“insufficiency”会发生理解歧义,容易让读者误以为人体的血液有实质性的缺乏。其实,中医中的“血虚”并不一定指血液量的实际减少,译为“hemopenia”对于消除歧义起到了正位的作用。因此译文为:“The disease results from chronic splenogastric asthenia orYin-consumption by bleeding with chronic illness,leading to hemopenia and failure to nourish the uterine collaterals.”

3 文学语言科学化

中西医在语言表达上相差甚远。西医文献属科技文体,结构简单、严谨、统一,其专业术语专词专用、意义单一;而中医语言讲求结构繁简,对仗和气韵,具有较强的人文学科特点。中医术语内涵和外延较为复杂,从证候的阐述到疗效的表达多具修饰色彩。中医把一切致病的因素统称为“邪气”,把人体的生命功能和抵抗力称作“正气”,这些都给中医的翻译和外国读者的理解带来了许多不便和困难。英译时应意识到中医也是一门医学科学,不是纯粹的文学,中医翻译的性质当属科技翻译,传达的应是中医科学知识。如《灵枢·九针十二原》篇中“今夫五脏之有疾也,譬犹刺也,犹污也,犹结也,犹闭也。刺虽久,犹可拔也;污虽久,犹可雪也;结虽久,犹可解也;闭虽久,犹可决也。或言久疾之不可取,非其说也。”译为“The occurrence of visceral disease is just like the appearance of any problem which,though difficult,can be solved later on.Thus,stubborn diseases are also curable”就是按“薄文重意,得意忘形”的原则较好地轻化了源语文学修辞,通过文学语言科学化的建构较好地实现了科技翻译的严谨要求。

4 文哲语言轻化法

中医的理论体系是在中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医学中的“阴阳”和“五行”学说本来就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后被用于阐释人体的结构、生理、病理,并指导中医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中医语言的特点是文言写就,语义抽象,信息密度大,富含哲理。随着中西方在中医领域的交流不断深入,中医英语翻译已逐渐由早期的辞典解释性翻译向用词简洁和表达明快的交流应用型翻译转化[3]。中医汉英翻译首先需要将古汉语转换为现代汉语,然后译为英语。通过轻化译文,才能得“意”忘“形”,提高语言信息的运载效率和转述效果。“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的意思是“人是自然的产物”。而中医的文言表达晦涩,如果完全按照字面意思直译,或按照中医词层翻译法,会增加译文的理解难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理论性较强的句子,将之译为“Human beings have emerged from the nature”则使文哲性的语言得到了轻化。正如“余闻上古与真人者”的两种译文(译1:As I am told that,in ancient times,there were some people who were very good at preserving their health,reaching the level of being a perfect man” 译 2:I’ve heard that there were so-called perfect people in ancient time”),译1意思表达明确却繁琐,而译2言简意赅,在内容与形式上以原文为本,通过轻化,删繁就简,快速传达了著作中的信息内涵。

5 民族语言音译法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各脏腑组织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人体与自然也是密切相关的,是对立统一的整体。临床上就根据这种联系和影响来指导辨证论治。中医治疗的总原则是“调整阴阳,以平为期”,调节身体阴阳平衡便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出发点[4]。因此,中医语言中的这些术语具有鲜明的民族语言特色,正是这些词汇突出了中医的医理和

猜你喜欢
模糊性汉英歧义
模糊性程度和模糊性厌恶对中国股市的影响研究
A Chinese-English List of the Sports Programmes in Winter Olympics 冬奥会项目名称汉英对照词表
我国传统色名的模糊性
现代汉语歧义类型的再讨论
eUCP条款歧义剖析
语文教学及生活情境中的歧义现象
汉英中型语文词典义项精细度对比研究
基于关联理论的歧义消除研究
汽车德汉英图解词典(五)
法律英语中形容词搭配及其模糊性探讨——基于USC语料库的reasonable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