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雪琴(勤)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自古以来,文艺中人颇爱竹,以竹为形,以竹自勉。把爱竹当做雅兴,留名千古的文人已是不胜枚举,而各类佳作更是卷帙浩繁。在紫砂艺术的银河里,竹壶显然是无可争议的焦点,它们灿若明星,照亮了紫砂星空,它们充盈了艺术殿堂的宝库,它们带给来来往往的品壶客无限神奇的遐想。
宜兴紫砂壶茶器,是绚丽的中国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但是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发展的灿烂成果,也是华夏文化进步的综合结晶。紫砂陶艺历史悠久,众多的茗壶凝聚着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成就,素为世界所称誉。
竹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和独特,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观和审美意识以及伦理道德,对中国文学、绘画艺术、工艺美术、园林艺术、音乐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的发展均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和深远影响。紫砂壶《竹吟提梁》将竹的形象呈现在壶中,其内涵已形成中华民族品格、禀赋和美学精神的象征。的确看到竹子,人们自然想到它的是不畏逆境、不畏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铮铮气节,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也是紫砂《竹吟提梁》特殊的审美价值所在。
观此壶,第一感觉就是很工整却又不乏特色,生动的造型充满浓郁的现代文化气息,壶里壶外透露着对称整齐之势,在施展现代工艺的同时,完美地继承了传统紫砂壶的个性。笔者爱竹,对竹子的特性了然于掌。
《竹吟提梁》这把壶壶体的整体性设计很有意思,极具新意,圆壶花素的完美结合,这取决于作者形体的完美掌握,拿捏非常精准,尤其是壶身的红斑装饰,当真是润物细无声,做到了栩栩如生的境地。红褐色的斑驳栩栩如生,轻点几处,不会产生大面积铺绘的厚重感,反而极为生态自然。
《竹吟提梁》壶盖与壶体表面装饰浑若一体,壶钮简单自然。壶身呈椭圆形,在柔和的弧形中隐含着棱角的曲张,呈现一种中和之美,线条弯曲有致,风格严谨,壶嘴出水顺畅,流线揉和中见刚强,凸显一种阳刚之美。泥质细腻,古淡的表面隐约泛着一层柔和的光华,恍如朦胧的月色笼罩着壶体,恬静温婉的感受顿时侵袭着赏壶之人。
笔者倾心创作的紫砂壶珍品《竹吟提梁》,造型简练,不乏特色,饱满的壶身便为其一。不仅饱满,在整件壶作的大小比例中,壶身所占体积硕大,而这恰恰提升了这把壶的质感和美观。抚摸壶身,手感莹润细滑,砂质极为细腻,千挑万选的心血可见于其中。
当小小的茶叶置身壶中,注入沸水,开始上下翻腾,慢慢散发出阵阵的清香,不只是茶香,似乎也闻到了竹的清香和泥土的芬芳。“竹因无心而虚,壶因中空而容”,笔者于壶里充分展示出竹的品质。清骨、清风、清竹、清节、简练而自然。每一把竹壶都像一个有生命的个体,每一个个体都有一份独特的情节,每一份情节都足以感染心灵,这便是《竹吟提梁》带给大家的享受与欣喜。
宜兴紫砂壶,不仅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有无可比拟的独特之处,因表里不施釉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所烹之茗,醇芳隽永,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越宿不易馊;泡茶沏以开水时,冬不易冷,夏不炙手;赏用日久,越安放细润,光洁古雅,有“世间茶具称为首”的赞誉。艺术性与实用性兼具,文化内涵与艺术表达形式的日渐提高,使宜兴紫砂越出国境,饮誉世界。
艺术是有互通性的,在艺术的领域文学、书画、手工艺作品利用不同的表现手法,给人们展示出相同的艺术感受和灵魂上的共鸣,勾起人们的无限联想和情感。鉴赏者能够从中感知,艺术作品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造型精致的紫砂壶固然会引起人们的兴趣,然独特的艺术内涵却更为吸引人们的眼球和艺术共鸣。
紫砂壶的文化价值表现在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历代文人墨客的歌咏描述,其中国特色的工艺造就的淳朴雅致的风度,融诗书画印诸艺术于一体的艺术气息,内敛朴素的性格,精妙绝伦的美学韵味,它代表着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具有独特的中华风格,堪称中华民族“国之瑰宝”。正因为浓郁的人文气息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含量,构成了它高贵的文化价值,深受海内外爱好者和收藏家的青睐。《竹吟提梁》正是用艺术的语言,将紫砂与景致结合,从而于壶中意趣天外。真正的艺术家,总是可以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挖掘出触动心灵的东西,越简单越丰满。紫砂壶艺更是如此,阳羡溪头的一丸土,本就颇具灵性,而笔者通过艺术的手法,将生活中的美,浓缩在一把紫砂壶中,较好地满足人们的审美心理需求,在观赏中悟出大自然的美景,在紫砂壶上的紫砂陶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内涵,所表达的情感气质方式,在陶艺文化的展示表达中取得了艺术生命的长盛不衰。
宜兴陶艺人创作出千姿百态的紫砂作品,设计造型不计其数,加之宜兴紫砂兼顾了“宜茶性”和“观赏性”双重品质,于是便有了“茶具之首”的美誉,甚至于一段时期有“土与黄金争价”的说法,足见紫砂壶在收藏界的地位,并以雅俗共赏的文化共性,博得了世人的喜爱。紫砂壶《竹吟提梁》将自然美与紫砂壶的实用性很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紫砂壶的美与用,是具有很高的市场收藏前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