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幼儿园园本课程实践的思考

2018-11-28 08:45:18江苏省太仓市科教新城幼教中心利民幼儿园张丽萍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35期
关键词:园本幼儿园儿童

江苏省太仓市科教新城幼教中心利民幼儿园 张丽萍

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实施和2014年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启动,课程如何追随孩子,如何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健康、快乐、自主地发展成为幼儿园关注的问题。在幼儿园层面,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进而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

园本课程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拓展和延伸基础课程的内容,更好地满足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促进幼儿实现全面、个性的发展,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和专业水平,满足幼儿园个性化的发展需要。

一、课程意识的建立

1.引领教师理念转变,树立课程意识

有什么样的课程意识,就有什么样的课程行为,进而有什么样的课程生成,因此要树立教师的课程意识。园本课程的开发是幼儿园团体的任务,也是一个从粗浅的想法逐渐过渡到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的过程。因此,围绕园本课程的开发,幼儿园首先需要组织研讨,转变课程意识,懂得儿童只有回到具体的时间中才是鲜活的个体,教育必须将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组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其次,幼儿园要组织教师一起发掘身边的教育资源,帮助教师建立开发课程资源观,培养对园内外丰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激情与敏感度;再者,要引导教师走出幼儿园,走入儿童日常生活的场景之中,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充分挖掘自然趣味,走进社区、走进超市、走进电视台等生活场所。同时,引导教师对园本课程建设做以下思考:

幼儿园所处的区域里有哪些资源?

这些资源有什么教育价值?

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实现幼儿与资源的亲密对话?

这些资源如何融入幼儿园课程之中?

在研讨中凝聚共识,进而形成合力,为园本课程的开发提供认识基础。

2.认清自身角色身份,体现价值所在

教师的课程角色、立场、意识将对课程的品质与成效产生重要影响。幼儿园课程实施中最重要的人是教师,发挥着中介作用,就像一座架起课程和儿童之间联系的桥梁,根据儿童的需要随时随地地选择最佳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并内化,让儿童主动获得知识和经验。

在传统的课程活动中,教师通常会先入为主地安排一切,“教什么”“学什么”都是教师的事情,为此,教师安排的课程内容往往与儿童眼前最关心的事情和需要学习的内容之间相差甚远,而且这种集中统一的安排、学习步调一致的课程常常与儿童的个性极不协调,儿童被置于完全受支配的境地,极大地削弱了儿童探索的热情。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就要树立新的课程意识,努力将课程实施变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教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感受成功的喜悦,实现身心健康成长。

课程游戏化项目支架——通过发现儿童,认识儿童,形成正确的儿童观告诉我们,教师要发现儿童的兴趣点和能力,而不是去发现问题,也不需要提供帮助,学习做一个忠实的记录者和积极的赞美者。教师应具备的观察能力就是在巡视幼儿的活动时,在短时间内通过幼儿的语言、动作、表情抓住对于幼儿学习与发展具有典型意义的关键事件。在真实的教育活动现场,长期坚持观察,再辅以专门的针对观察视频资料或日常观察案例的教研活动,有效地培养和提升教师的观察能力,逐步掌握观察的方法。在教研活动过程中更多地去讨论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引领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从关注文本转向关注幼儿,理解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二、园本课程的建构

1.发现幼儿园园内资源

幼儿园一日活动皆课程,如春天,结合幼儿园“种植节”,开展自然角、室外种植区各种种植活动。在户外种植区,种植前和孩子一起规划种植场地、商讨作物种类,如何播种、移植,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一起收获果实。秋天,结合幼儿园各种果子的成熟开展丰收课程。我们将教师餐厅一室两用,晨间为孩子的小帮厨,将帮厨工作纳入课程,每天各班的孩子轮流到小帮厨中帮助厨房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摘菜、拨蛋等,孩子们不仅认识了各种蔬菜、还知道了如何加工这些菜,体验了生活。

2.利用家长、社区资源

课程的开放和融合对家长资源的需求变得尤为突出,他们自然成为支撑幼儿园课程内容建构的重要力量,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孩子都应该建立一种课程合作关系。家长用专业知识和各种资源为幼儿的发展搭建平台,在实施合力育人的创新课程行动中,更好地促进幼儿成长和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同时,这也有助于潜移默化地改变家长的教育理念,改善他们与孩子沟通的方式与方法,从而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

我们通过开展多种活动逐步丰富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如在元宵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来临之际,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做汤圆、做青团子、装饰风筝、插柳、踏青等活动,筛选、寻找适合孩子感兴趣的活动,为老师、孩子、家长提供展示、体验民俗文化的一个平台,开发新的课程内容。如,美工室中我们聘请了家长和社会人士,隔周来幼儿园指导美工室中的木工活动,孩子们在有经验的老木匠的指导下,孩子们更加喜欢参加木工活动了。

3.挖掘周边资源

幼儿的周围生活是课程内容的来源,是幼儿的学习资源。我们将幼儿感兴趣的现象、事物、材料、文化等作为幼儿的学习载体,幼儿在与这些环境资源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如在艺术节期间,我们开展了参观太仓市规划馆活动。作为科教新城地域内的一项标志性建筑,孩子对其外观稍有了解,但是对其里面的内容却是一无所知,为此,我们开展了前期的调查,“你知道太仓规划馆吗?”“你知道它离我们多远吗?”“我们可以怎么去?”“参观规划馆之前,我们要做些什么呢?”从而丰富孩子们参观的前期经验;参观过程中,孩子们因为有了前期的经验都非常有序,而且在后期的“我知道的规划馆”活动中,能用绘画撰记的方式记录整个参观过程,并能将我们回幼儿园途中发生的下雨事件表现得非常清晰。我们还开展了游天境湖、参观图博中心等有课程价值的活动。

总之,在实践中,我们要帮助教师梳理正确的课程意识,将课程视为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而且要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去,让这种富有弹性、充满生成活力的园本课程最大程度地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从而实现从“孩子追赶课程”“课程追随孩子”的转变。

猜你喜欢
园本幼儿园儿童
基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研究
天津教育(2023年5期)2023-03-14 07:58:14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我爱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14期)2020-11-10 09:06:24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22期)2020-03-29 02:17:52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爱“上”幼儿园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5:26
留守儿童
杂文选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