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娟 张菊花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宝塔小学,江苏南京 211300)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对教学知识重点进行讲解,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微课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因此,需要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对微课资源的应用效率。
据统计,实际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微课教学应用频率过低的现象。通常在小学教学中,一些年轻教师非常喜欢应用微课教学,可以很快地接受微课的各种应用功能。但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始终习惯于坚持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有一些教师由于微课资源的缺乏不得不放弃对微课的应用,甚至还有些教师认为课堂中应用微课是一种教学负担,并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虽然我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在大力提倡在语文课堂中应用微课教学,但实际在课堂中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教师普遍认为微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极大地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教学方式,很多学生在微课的学习中还存在看热闹的学习心理。其虽然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中缺乏对微课程的科学设计和正确的教学方式运用。大多数教师存在模式化教学,在课堂中教师只是将微课简单地套用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严重缺乏对微课教学的有效设计。
我国大多数语文教师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中应用微课较少,教师更多是将微课资源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简单教学工具,对微课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应用,运用微课的局限性很大。微课虽然在课堂中可以很好地活跃学习气氛,但无法获取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微课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设备针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制作视频并应用于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同时也可以将微课理解为依托互联网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微课教学内容具有短、精、小的特点,通常只有几分钟的时间,并且在应用过程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极大地增强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微课应用中教师主要以视频资源为教学载体,通过教学资源的整合来讲解知识重点,具有内容丰富多样的教学特点。微课教学还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重点的理解,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
教师在课堂中应用微课教学,可以使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兴趣,但是微课的内容必须要具备足够的吸引力,才可以满足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情感需求。因此,教师在设计微课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个性与兴趣等综合特点制作微课程,同时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年纪较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因此微课视频时间要控制在十分钟以内[1]。制作过程中教师结合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兴趣特点,就需要丰富视频的教学内容,将知识重点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小学时期学生的形象思维还处于发育时期,对具有鲜明特点的内容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将语文课程中的知识内容形象化,通过创设微课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教学《月光曲》的知识内容时,学生很难凭借自己的想象去体会夜晚月光照进茅草屋的景象。即使语文教师利用丰富形象艺术的语言去描述,也很难突破小学生思维的局限性。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通过精心制作的微视频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情感体验,有效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
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重要学科,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很强的人文精神和综合教育意义,所以,在语文课堂中很多教学内容无法用语言进行表达和讲解。为了增强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要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和体验,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思考、去想象,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表达自己的不同的见解和意见。微课教学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地开展互动学习,帮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下真正体会到知识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同时由于我国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教学具有分散化的教育特点,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很难全面掌握课堂中的相关知识内容,因此,教师在应用微课资源时要充分考虑到其有效性和互动性。
例如,在教学《火烧圆明园》的知识内容时,其中涉及的年代和场景非常复杂和抽象,学生在理解文章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在微课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教学,将圆明园的场景以视频或图片的形式真实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鼓励学生对圆明园的建筑进行谈论和交流。教师在课前可以先为学生提供圆明园的复原图像,让学生体会圆明园的建筑魅力,当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探讨之后,教师就可以将圆明园遭到破坏后的遗址展现给学生,从而加深学生对圆明园的全面了解,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小学语文知识蕴含着丰富多样的哲学和思想艺术,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忽视了对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以及对教学素材潜在知识的挖掘。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基础知识内容的过程中,还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微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充分认识微课教学的应用价值和作用,在课堂上结合微课的生动形象,积极鼓励学生对文章知识进行探索和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考[2]。在微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都融入微课教学资源中,让学生通过对微课内容的思考,全面培养创新思考能力。
例如,在教学《蝙蝠与雷达》的知识内容时,教师首先将文章的重点以动画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内容中主要将科学家对蝙蝠做实验的场景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视频去思考和探索雷达与蝙蝠之间的相似点,同时教师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质疑,并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供大家交流讨论。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创新之处及时给予肯定,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和价值。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应用微课,可以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的重点与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