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俐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丹城第三小学,浙江宁波 315700)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一个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1]。作为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勤于思考问题、敢于质疑问题的学习习惯,逐渐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一个主要的目标,是数学教师的教学职责所在,因此如何进一步提升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成为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首先,受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直比较重视的是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讲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数学知识的分析和研究,也没有独立的思考空间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因此学生虽然能够掌握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但是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却是比较低的,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能力也是比较低的。其次,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与其数学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态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不是特别浓厚,学习态度也不端正的话,就会对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产生消极的影响。再次,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只是按照一般的解题思路进行思考,当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学生们并不能及时地进行思维的转化,不能及时地将问题进行分解,因此解决问题的效率并不高。最后,最关键的一点影响因素在于,现阶段很多小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并不牢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将现有的知识进行有效的串联。比如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半圆的周长是15米,那么它的面积为多少?”虽然学生们掌握了圆及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但是当面对这样的实际问题时,学生们并不能将已有的知识进行串联,因此无法进行数学知识的转化,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影响了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问题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提升学生问题解决意识的基础。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处于好奇心强的一个阶段,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十分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一特性,创设一些比较新鲜的问题情境,从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以人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为例,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采用单一的讲说式的教学方式,学生虽然能够掌握一些基础知识,但是自身解决问题的意识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也不能得到培养。因此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将以教师为主的课堂变为师生互动的场所。比如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
教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熊大熊二的故事吧,现在它们遇到了一个问题,大家能帮它们解决一下吗?熊大有4块月饼,你能帮它把4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吗?熊大熊二各自能分得几块月饼?”
学生:4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熊大熊二各能分到2块。
教师:同学们非常棒。那么接下来问题又出现了,熊大手里有一块蛋糕,可是熊二也想吃,但是它俩不知道怎么才能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我们来帮它们一下吧。
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便利性,让学生操作如何将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迅速地将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两块。
教师:同学们做得非常棒。那么接下来我们将这一块蛋糕分给熊大和熊二,那么同学们想一下,每人分得数量相同的分法在数学上叫作什么呢?
学生可能并不能立即回答出教师的问题,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进行分数的教学。通过这样简单的问题情境的设置,学生自然会跟着问题进行思考。由于教师提出的问题都是发散性的,因此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也是发散思维的过程,学生考虑解决问题办法的过程,也是提升学生问题解决意识的过程。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虽然较为简单,但是相对于小学生来讲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合作氛围,为学生提供自主解决问题的平台。合作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同时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人教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传统的教学方式变为合作式的交流学习,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方式的研究。
教师:同学们请看屏幕,这幅图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呢?
学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
教师:那同学们都会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吗?
学生: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教师:那么同学们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我们今天就来讨论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接下来教师设置如下问题:“学校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花坛,其中长为6米,宽为4米,高为3米,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它的面积是多少呢?”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问题的讨论,有的小组将平行四边形分成很多面积相等的小格子,采用数方格的方式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的小组直接用平行四边形的长乘以宽得出面积。
由于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各不相同,因此学生们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不尽相同,答案也各不相同。此时教师不要急于指出学生答案的对错,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出正确的计算平行四边形的办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升了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多样化的课外活动是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数学课外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方面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采用生活化的形式,如在学习了人民币的知识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日购物活动”,让学生们在实际购物的过程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学习了比例尺相关的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博物馆、公园等地方,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数据,计算出实际场所的面积、距离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总之,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认清当前存在的问题,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