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圆圆
(江苏省海安县雅周镇王垛幼儿园,江苏海安 226600)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和幼儿一起通过户外活动、参观考察、种植和饲养活动,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 在自然教育理念观照下,我们尝试开展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家长共育的“亲亲种植”活动,实现幼儿自然生命不断成长。
“自然教育”的幼儿种植活动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多主体的活动。“自然教育”是指让幼儿获得多方面的自然活动经验,促进幼儿发现力、探究力、反思力的发展。“亲亲种植”活动,即师幼(教师与幼儿)、家幼(家长与幼儿)从本土资源出发,根据季节特征,积极展开种植活动。在活动中,让幼儿亲临其境、亲近植物、亲自管理,从而亲眼看到、亲身经历。
当下的幼儿,往往被现代电子玩具、现代教室、水泥操场、塑胶操场所包围,孩子们缺少亲近自然的机会、场所。某些幼儿园,种植园的面积不到十平方米,这些种植园里的植物,更多的是幼儿的观赏对象,而种植是大人的事情。这样的幼儿园种植不利于幼儿活动经验、自然经验的增长。种植不是幼儿额外的事情,种植是幼儿活动、幼儿经验发展的应有之为。“亲亲种植”让幼儿亲临其境、亲近自然、亲身实践。“亲亲种植”是一种有温度和有情感的活动,幼儿在“亲亲种植”过程中收获的不只是能力和知识,还有情感和态度。
在种植的过程中,我们要求幼儿亲身去看、去触摸、去聆听、去观察、去探索。为此,教师要赋予幼儿种植探究的时间,开辟幼儿种植探究的空间,让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看、听、摸、尝、闻、记、说等。通过种植活动,生成幼儿个性化、多元化的种植经验,让幼儿感受、体验到种植活动中所蕴含的科学性。通过幼儿多感官地参与种植活动,解放幼儿的手脑,培养幼儿乐于发现、实事求是的探究品质。同时,引导幼儿亲自管理,对自己种植的植物进行打理,包括浇水、施肥、个性化记录等。如此,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留下自我的探究踪迹。
在亲身实践中,幼儿能够展开主动的表达、质疑、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亲身投入、亲享经验。在种种管理中,幼儿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比如,在种植黄豆的过程中,幼儿会惊喜地发现,黄豆发芽了,黄豆苗长高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彼此之间展开交流、互动,让幼儿分享彼此的发现、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评选出测量小高手、植物小卫士、灌溉小能手等。不断激励幼儿的种植热情,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学中创。亲亲种植活动为幼儿开辟了一个实践基地,让幼儿和植物、土地、自然零距离接触,激活了幼儿的兴趣,舒展了幼儿的生命。
种植活动是幼儿园常见的一种自然活动形式,是幼儿与绿色植物相互交往的过程,也是幼儿对植物进行初步认知的过程。种植活动涉及数量、测量、空间、协作、规划、表现、责任感、任务意识及审美等多方面经验。基于自然教育的理念,亲亲种植活动彰显了幼儿的生命实践活动。
在幼儿种植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开辟“种植区”,创设适合幼儿交往、探究的种植环境,在幼儿种植区域内投放种植材料,引领幼儿探究、发现植物生长的秘密。首先,要合理规划种植空间。在整个幼儿种植园中,我们以班级为单位,设定种植空间。在班级种植园地里,我们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规划种植空间。为了拓展幼儿有限的种植空间,我们引领幼儿科学规划,变平面为立体。通过搭建架子,方便藤条植物生长。同时,我们让幼儿从家中带来了各式各样的废旧瓶子、废轮胎、蛋糕盒、食用油瓶等,种植一些季节性的植物。这样,有限的种植空间被无限地利用,同时还点缀了环境,正可谓“一举两得”。其次,要为幼儿提供一些简单的种植工具,比如小锹、小锄头、小型的浇水工具等。借助这些工具,教师和幼儿一起松土、培植、浇水,促进绿色植物的生长。
种植是一种实践活动,要让幼儿在种植活动中获得切身的体验、感受。笔者在引导幼儿种植活动中,首先,让幼儿进行种植前的准备,包括种植的植物、种植的工具,还有种植的方法等。比如哪些植物适合用播种法,哪些植物适合用扦插法,哪些植物适合用压条法,还有哪些植物适合用分株法,等等。通过对方法的渗透、启迪,让幼儿做种植活动的主人,发展动脑、动手能力,体验劳动的艰辛和种植植物的不易。其次,引领幼儿设置种植内容。结合幼儿家庭中的种植资源,我们让幼儿种植山芋、玉米等农作物,种植茄子、辣椒、柿子等蔬菜和水果。这些植物的种植,让幼儿还能享受收获的喜悦。再次,我们引领幼儿制订详细的种植计划,因为植物有着很强的季节性、地区性,我们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讨论,让幼儿探究其成长秘密。最后,我们举行家园共育活动,让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进行种植。因为幼儿的家长有着丰富的种植经验,有了家长的参与,让孩子们的种植活动更具实效性。如果孩子有不明白的地方,不仅可以向教师,也可以向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者别的家长请教,比如如何挖土、播种、埋根,如何注意种植间距等。由此,种植园成了幼儿与同伴、教师、家长间多向交流、互动的场所。
种植园的植物的生长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经常照看、管理。在自然教育理念下,幼儿不仅要参与到亲亲种植活动中来,还要参与到亲亲种植管理活动中去。从种植计划的制订到种植活动的开展,从种植活动的开展到种植植物的照看,这一系列种植过程,有助于培养幼儿观察、记录、比较、分析等能力[1]。对种植园的植物进行管理是一个精细的活儿,需要教师每天安排合理的实践,带着幼儿去浇水、修剪、捉虫等。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逐渐感受到植物生长的差异,哪些植物凋零了,哪些植物才刚刚开始生长,等等。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猜测、思考,为什么植物的生长有这些差异?这些生长差异是因为什么?孩子们还会主动记录,拿出软尺进行测量,拿出放大镜进行观察等。这些,都是幼儿科学精神的萌芽。在管理活动中,幼儿还有一些果实的收获,能够享受丰收的喜悦。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将种植与其他活动结合起来,比如可以用《好吃的蔬菜》教育幼儿多吃蔬菜,注意维生素营养;唱《炒小菜》,将音乐、舞蹈与种植结合起来,等等。由此丰富幼儿的课程文化,发掘幼儿种植活动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
幼儿的种植园地,是幼儿热爱的小乐园。通过亲亲种植活动,幼儿的收获颇丰。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但参与种植,更参与管理,他们不仅获得了知识,提升了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形成了一种责任感。亲亲种植活动从幼儿主体发展出发,让植物充盈着幼儿生活的每个角落,让植物伴随着幼儿的生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