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婉
(甘肃省金昌市河西堡第二小学 甘肃 金昌 737202)
少教多学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至圣孔子曾经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教育观,捷克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也说:“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那么,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该如何做才能达到少教多学的目的呢?
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要运用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教师首先要理清教与学的关系和先后顺序,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也就是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是站在教师的角度谈的,学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谈的,少教是实现多学的手段,多学是实施少教的目的,二者互为依靠不可分割,因此教应在学之后,也就是说教师要适当放手,减少语文教学的量,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并且,教师在减少语文教学的量时还要提高教学的质,从传统教学转为创新性教学。
语文课堂上运用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首先是为了扭转长期以来传统教育模式下形成的“灌输式教学”和“填鸭式教学”的弊病,并改变教师长期占据教学主体地位的现状,让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落脚点和出发点都集中学生身上。其次,少教多学的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故而设立的教学目标不能再将成绩当做唯一的目标,而是要在设立的教学目标要根据课程要求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诉求。
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就是对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在教学中不仅对教学的侧重点有明确的要求而且更重要的是对教学时间的安排,学生在少教多学的模式下,主体地位得到尊重的同时需要更多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减少不必要的讲课时间,而让教学内容更加优化,使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探究性增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在语文课堂上运用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首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只发挥主导作用将课堂还给学生,对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尊重,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提问,让学生逐渐提高问题的质量。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生动、有趣,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满足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其次,教师要与学生多沟通多互动,及时对学生学习时遇到的问题予以回答和解决,在师生的交流互动中,建立正向积极的师生关系,打造新型互动的课堂,顺利推进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尤其不同于其他科目的特性,因此,语文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教师一整堂课从头到尾不停歇,学生埋头记笔记的现象,这就造成学生没有独立的思考时间,对课堂内容“消化不良”的问题,前文也说过,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减少不必要的课程内容,提高授课质量,详略得当,重视教学规律,寻找适宜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可以略过不讲,对提出不同见解或方向的学生要积极鼓励正确引导,认真耐心的听学生的观点。通过减少不必要的课程时间提高授课的质量,真正的让教师的少教促进学生的多学。
语文教学最重要的载体就是语文课本,但学生要系统全面的学习语文知识,只读课本远远不够,必须进行延伸阅读。但是,教师在学生阅读课本和相关延伸阅读的资料时不能大包大揽,而要学生自主研读课本和相关资料,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初步的理解,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的能力。
没有问题的学生尤其是无法提出有效问题的学生往往是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够细致深入或是学生的提问没有得当教师的重视,这对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是有很大影响的,这样的问题长期不解决会造成少教少学的现象,因此,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多提问,在学生的提问中发现问题,然后针对集中出现的问题予以解答,这样,不仅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真正实现少教多学。
“少教多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它是对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模式的一种革新,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指导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即使老师“少教”,但学生可以真正的实现“多学”,而且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拥有了基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少教多学的教学形式,让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形成良好的教育风气,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