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健
(广东省梅州市曾宪梓中学 广东 梅州 514021 )
物理学科是高中教学中较为复杂抽象的学科,其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物理学科的实用性,物理实验几乎成为摆设。让物理力学回归生活是物理学科的本质,本文从分析物理学科、教学方式、学生之间关系,探讨物理学科生活化教学的教学方式,以便提高高中物理力学的教学质量。
传统应试教育的观念下的高中教育,很多教师、学生对于学科的认知存在不同程度错误的认知,学习就是为了考试,为了取得好成绩、评上职称。在功利性的指引下,高中物理力学的教学已经偏离了本质,重视考试的理论,忽视生活的应用,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学习物理学无用的错误观念。对于物理学实验也只是教学需要,老师安排、学生应付,长此以往,高中物理学科的发展停滞不前,还怎么培养优秀的物理学家,对国家物理学领域的开拓是极为不利的。
随着教育事业的进步,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更趋于平等化[1]。但是目前很多老师仍然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处理和学生的关系,学生对老师形成强烈的逆反心理。高中学生青春期的叛逆,对于高中物理教学的开展形成了阻碍。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和谐现象在高中课堂比比皆是,学生因不喜欢老师的教学方式放弃这门学科的也比比皆是。物理学科本身就比较枯燥和抽象,如果教学环境不和谐,那么对于物理学科教学的开展将是很大的难题,学生对物理学科就会更加反感,这对整个教学工作的进行是极为不利的。
很多高中教学课堂还是传统的老师、学生、黑板三要素的构成要素,教学的设备老旧,教学的效率不高。以及整个物理学实验室的实验器材都是很欠缺的,操作上也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甚至有些时候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处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教师一半都选择少做实验或者不做实验。比如说力学上涉及的重力势能,所需要的铅球要在质量、体能、相应的高度[2]。电力学的电池的正负极之间产生的电能和电压的关系,做这些实验时,器材的老旧、老师自身可能不具备做实验的资质,会担心学生会不会因为实验到来不好的结果。因而物理学实验往往是被搁置的,老师不敢用,学生就不能感受物理学的魅力,更加不会去认真对待这门科目。
通过对当下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的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阻碍物理力学教学生活化主要的问题是观念上的还有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设备,从这些问题从发,寻找产生问题的根源,化解事物内部矛盾的关系,让物理教学更贴近生活。
物理来源于生活,要想学好物理学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高大上”的物理力学理论回归生活。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教会学生日常生活如何去观察物理学现象,教授的物理学理论又是生活中的哪些物理学现象,相互联系[3]。比如冬天里我们口中呼出的气体是怎么形成的,雪的形成过程又是怎样的,还可以结合一些俗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水往低处流呢。这时候老师就要学物理学知识来给学生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现象,学生也会带着问题去思考这些物理学现象。在做电力学实验时,教师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带到家庭生活中去,电线的正负极之间怎样形成串联和并联;在家里接电线的时候怎样才能实现一个开关控制全部的灯,或者分开控制呢。学生就会觉得物理并不是无趣的,它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提升上去了。
教师放下身段,和学生和谐相处,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生保持亦师亦友的关系。老师作为学生的领路人,要积极去开导学生,关爱包容学生,对于犯错误的学生要从侧面去引导。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保持教学的有序进行,对于抽象的物理力学来说更是;做物理实验时,老师说明实验步骤,学生积极和老师沟通,反馈问题,这才是和谐的教学氛围。反之学生对于不懂的物理学理论,老师讲几次后学生还是不懂,老师反感,学生对老师形成偏见。因而老师需要用耐心去考虑学生的难处,包容学生,学生也才会去尊重老师。
综上,物理力学实现生活化的关键点是让物理学理论回归生活,改变学生传统的应试观念,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物理理论回归生活的难点是将两者相互联系起来,而不是单一的谈论物理学理论,并根据学生的教学反应对教学方案进行实时的调整,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有趣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