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雨实
(重庆能源职业学院 重庆 402260)
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搜集、处理、利用各种信息成了现代社会人们不可缺少的能力。时代的要求促使我们的教学发生了本质的变革。当前,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将课程功能的改变作为首要目标,力争使新一代的国民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把课程资源作为一个重要理念提出来,它的提出打破了固有的“教科书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的观念,而这一观念的转变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保证,没有课程资源的支持,再美好的改革设想也不能变成实际教育效果,所以对于课程资源的研究是实施新课程过程中首当其冲的问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效性探索已经逐渐成为各大高校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它包含的意义极为宽广,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分成多种不同的类型。如按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它划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按空间分布的不同可划分成校内课程资源(教材、多媒体、信息平台)和校外课程资源(例如校外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家庭等);按载有课程资源的物体或存储和传递课程资源的工具,可以把它划分为文本资源与非文本资源;按课程资源获得的方便于否,又可分为远态课程资源和近态课程资源,等等。
整合:是指根据课程与教学目标,选择、优化不同的课程资源,把这些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中,使这些资源都紧紧围绕目标这个“魂”来展开,而不是以杂乱的形态出现。
教学过程中课程资源的整合:即以《课程标准》为准绳,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方式,从多种角度,多个途径,围绕课程与教学目标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课程改革对课程资源理解的要求由“以知识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能有效地转变教师观念,有利于拓宽知识来源途径、拓宽资源渠道,并且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其进行筛选、挖掘,丰富了课程内容;更新课程资源载体,转变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效果,对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在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过程中,能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的资源都是合理的可利用的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网络资源、科技成果等。多元、动态的课程资源,能为课程提供大量信息,使课程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教学案例、实践机会,增强课堂效果。
当代大学生乐于并且善于的利用新媒体新手段去获取知识和信息,整合后的教学资源,内容更加丰富,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进行思考和探索。另外,创设性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推动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通过课程资源整合,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生动形象和开放,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课堂中存在的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手段枯燥乏味等不足。
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优化,使得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构建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同时,围绕产学融合、校企合作、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实践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认知,增强了岗位适应性,实现了现代化高职教育的教学理念。
通过课程资源整合,教师能够获取最新的教学理念,同时知识结构、专业能力更加优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水平。
课程资源整合的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何薪等[1]自建的学科服务平台,并基于此平台提出了一种课程资源整合思路;柳强[2]介绍了建立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网络、提高教师对数字化课程资源的整合程度、完善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等课程教学资源整合方法;刘海龙[3]等从"互联网+体育"的角度出发,阐述互联网在体育国家课程资源整合中的作用与优势,并对整合道路的发展方向做简单分析。王冲[4]探索将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组织管理、资金投入、技术标准、教学设计、内容选择、辅助支持等各个组成部分和要素,在实现整合的基础上优化资源结构并形成规模优势,同时在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优质或精品网络课程资源以保障和提高网络教育的质量与效益。
在高职教育中,广大教学工作者积极探索适应本课程的课程整合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育课程、专业课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