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华,方 磊,周焕荣
(浙江省乐清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浙江 乐清 325608)
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MP)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的肺部炎症性疾病,也是儿科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以肺间质病变为主。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比较敏感,大多数支原体肺炎患儿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治疗反应性较好,但也有部分患儿治疗后病情控制不佳,出现持续高烧不退、病情呈进行性加重,甚至引起肺外并发症,称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 ̄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引起RMPP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已有的研究认为可能与免疫异常、耐药、混合感染等有关,过度的免疫炎症反应在本病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1]。血清铁蛋白是由去铁蛋白和铁核心Fe3+形成的复合物,是人体重要的铁储存蛋白,参与对机体造血系统、免疫系统的调控。血清铁蛋白水平异常与机体铁代谢紊乱有关。近年来,有研究发现,铁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感染、炎症、肿瘤患者体内的表达升高[2]。本研究观察了RMPP患儿血清铁蛋白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2017年2至12月在浙江省乐清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2周岁;②符合小儿MP肺炎诊断标准;③无其他严重疾病者;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全者;②患儿家属不愿参与本项研究者。其中RMPP诊断标准: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单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1周以上未见好转);临床表现重或出现严重肺外表现。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普通支原体肺炎组(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7~12岁,平均(9.88±1.67)岁;RMPP组患儿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8~11岁,平均(9.85±1.98)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别,具有可比性。本项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评审通过,且所有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
所有患儿均接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分为MPP组和RMPP组。RMPP组加用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等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d后后抽取患儿空腹静脉血,3 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铁蛋白,检测仪器为德国西门子公司ADVIA Centaur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均采用德国耶格公司肺功能检测仪检测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1)、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 rate,PEF)等肺功能指标,连续测定3次,取最佳值。
比较两组患儿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水平和肺功能(FVC、FEV1、PEF)的差异,观察RMPP组患儿经治疗后SF水平的改变。分析RMPP组患儿SF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RMPP组患儿血清SF水平为(405.23±5.28)ng/mL,高于MPP组的(121.42±3.1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081,P<0.01),见表1。
组别例数(n)SF(ng/mL)MPP组80121.42±3.15RMPP组20405.23±5.28t-310.08P<0.01
RMPP组患儿血清FVC、FEV1、PEF水平分别为(79.15±7.02)L、(78.24±6.24)L、(66.47±3.79)L,均低于M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34、9.20、13.20,均P<0.01),见表2。
组别例数(n)FVC(L)FEV1(L)PEF(L)MPP组8089.02±5.3690.68±5.1980.13±4.22RMPP组2079.15±7.0278.24±6.2466.47±3.79t6.349.2013.20P<0.01<0.01<0.01
治疗后,RMPP组患儿的SF水平为(120.38±11.67)ng/mL,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97,P<0.01),见表3。
组别例数(n)SF(ng/mL)治疗前20405.23±12.04治疗后20120.38±11.67t75.97P<0.01
治疗后,RMPP组患儿FVC、FEV1、PEF分别为(90.12±5.76)L、(91.35±4.02)L、(90.15±2.16)L,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93、-9.00、-19.18,均P<0.01)。见表4。
组别例数(n)FVC(L)FEV1(L)PEF(L)治疗前2079.15±4.1278.24±5.1366.47±5.08治疗后2090.12±5.7691.35±4.0290.15±2.16t-6.93-9.00-19.18P<0.01<0.01<0.01
RMPP患儿的SF水平与FVC、FEV1、PEF水平负相关(r值分别为-0.47、-0.51,-0.43,均P<0.05),如表5。
表5 RMPP组患儿SF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Table 5 Correlation between SF and pulmonary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RMPP
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致病微生物,支原体感染后可穿过宿主呼吸道黏膜的黏液纤毛层,通过支原体表面P1蛋白的末端结构黏附于黏膜上皮细胞,释放毒性代谢产物,引起局部细胞炎性损伤,纤毛运动减弱,导致气道炎性分泌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进而引起支原体肺炎[3]。有调查发现,支原体肺炎是儿童常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类型,占20%~40%[4]。如不及时治疗,将会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
目前临床对于支原体肺炎一般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多数患儿的预后良好,经1~2周治疗后可好转或痊愈。但也有部分RMPP患儿治疗效果欠佳,持续出现高热不退,病情呈进行性加重,随着病程进展可出现肺外并发症,引起坏死性肺炎、支气管扩张、肺不张、闭塞性支气管炎等严重不良后果,甚至可导致患儿死亡[5]。寻找引起RMPP的危险因素,有利于临床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血清铁蛋白是人体重要的铁储存蛋白,参与对机体造血系统、免疫系统的调控。有研究发现,血清铁蛋白水平在感染、炎症、肿瘤患者体内的表达异常升高[6]。本研究中RMPP组患儿血清铁蛋白水平高于MPP组患儿。这一结果提示,RMPP组患儿体内血清铁蛋白水平异常升高,与患儿机体免疫异常有关。这可能是由于RMPP患儿体内由支原体诱发的免疫紊乱状态更加严重,导致血清铁蛋白异常升高。
本研究中还发现,RMPP患儿FVC、FEV1、PEF水平低于MPP患儿。这一结果证实,RMPP患儿肺功能更差,这一结果与已有的临床研究结论一致[7]。本研究还发现,RMPP患儿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等药物联合治疗后,体内SF水平较治疗前降低,FVC、FEV1、PEF较治疗前升高。这一结果提示,RMPP患儿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等药物联合治疗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体内炎症状态得到较好的控制,肺功能也得到良好的改善,有利于患儿的预后。相关性研究结果提示,RMPP患儿的SF水平与FVC、FEV1、PEF水平负相关。这一结果提示,RMPP患儿的血清铁蛋白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程度和肺功能状态,可将其作为反映RMP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辅助指标之一。
综上所述,RMPP患儿血清铁蛋白水平较高,肺功能指标较低,经治疗后,患儿的相关指标明显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