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伦,贾艳霞
(广东省深圳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广东 深圳 518000)
脑性脑瘫是较为常见的小儿疾病,是由于胎儿及婴幼儿期脑出现非进行性损伤及缺陷,导致患儿出现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伴有不同程度适应能力低下及心理行为异常、感知障碍[1]。小儿脑性脑瘫一般无法治愈,通过康复治疗措施最大程度恢复功能,减轻残疾是目前临床治疗的主要目标[2]。综合康复治疗是目前治疗小儿脑性脑瘫的首选方法,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是见效缓慢,难以短期内改善临床症状。本研究为探讨小儿脑性脑瘫最佳治疗方案,将引导式教育流程用于临床治疗中,对患儿运动功能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选择本中心2015年7月-2017年3月收治的72例脑性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观察组男21 例,女15例;年龄1~5岁,中位年龄3岁;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1~4岁,中位年龄2.5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纳入标准:≥1岁;家长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患儿可充分理解医生指令。排除标准:无法理解医生指令者;听力或视力障碍者;精神疾病者;家长或患儿与本研究不配合者。
两组患者患儿均接受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引导式教育流程,具体措施如下:①建立引导式教育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康复治疗师3名,将患儿根据年龄、运动能力及适应能力分组,家长全程参与。围绕课程表写教案,主要内容包括认知课、手部课、音乐游戏及体能课等。②课程内容:认知课主要提高患儿语言能力及认知理解能力,如课程主题为《小花草大世界》,可让儿童认识花园中的花草、花草颜色等;音乐游戏课可设计让患儿跟随歌曲节奏做出相应动作,制造机会让患儿参与课堂活动,应用诱发性环境及教具等,引起患儿兴趣,并激发其学习兴趣。可编排节奏感较强的儿歌,或者在某项活动中编排节律性口令,让患儿主动参与活动;手部课让儿童将所看到的花草画下来,并涂上鲜艳的颜色;体能课可让儿童参与捡花草图片,并将图片放至指定位置。
1.3.1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患儿可快速完成指令动作及语言,适应能力及运动能力恢复至基本正常水平;有效:患儿可完成指令动作及语言,适应能力及运动能力有改善;无效:无法完成指令动作及语言,适应能力及运动能力均无改善[3]。
1.3.2 评分标准 采用粗大神经运动功能量表(ge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对患儿运动功能进行评估,以Gesell发育量表评估适应性发育商(development quotient,DQ)对患儿适应能力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表明患儿运动功能及适应能力越好[4]。
以SPSS 20.0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较对照组72.22%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对比 例(%)
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评分及DQ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GMFM评分及DQ指数均较对照组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下肢GMFM评分及DQ指数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下肢GMFM评分及DQ指数比较(±s)
组别 例数 下肢GMFM评分/分 DQ指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6 71.25±5.04 55.96±2.63 64.47±3.06 72.17±6.52对照组 36 71.31±5.01 64.47±3.06 64.41±3.12 68.21±6.17 t值 0.050 12.654 0.082 2.646 P值 0.959 0.000 0.934 0.010
小儿脑性脑瘫是由于脑损伤导致功能障碍,导致患儿无法完成相应年龄所能完成的运动,学习适应能力也低于正常儿童[5]。综合康复治疗是目前治疗小儿脑性脑瘫的首选方法,但是康复是一个漫长而持久的过程,传统训练缺乏趣味性,导致患儿依从性较差,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甚至有部分患儿因心理与生理不适感,对康复治疗产生排斥或恐惧,导致治疗中断。因此,选择一种更为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焦点。
本研究将引导式教育用于脑性脑瘫患儿治疗中,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引导式教育可增强传统康复治疗效果。引导式教育是一种新型的神经康复治疗模式,将医教结合,使患儿主动参与康复治疗中,改变以往以康复治疗师为主,患儿被动接受的状态[6-7]。引导式教育将丰富多彩的诱导方式用于康复教育过程中,最大程度增强患儿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其参与意识[8-9]。有学者研究发现[10],互动式教育能挖掘患儿潜能,使其体验成功喜悦,可增强其解决问题能力及适应能力。引导式教育是在宽松环境下学习,意向性地向患儿提供知识,将学习目标融入游戏过程中,加深患儿对动作的记忆,从而提高其运动能力[11]。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儿运动功能及适应能力均优于对照组,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引导式教育流程可提高患儿运动能力及适应能力,且操作简单,患儿依从性较高,能被患儿及家长所接受。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接受引导式教育流程需要患儿具有一定认知能力及理解能力,而运动障碍本身也会限制患儿学习过程及学习兴趣,易产生认知水平落后情况,需要临床进一步探讨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引导式教育流程用于脑性脑瘫患儿治疗中效果满意,可有效改善患儿运动功能及适应能力,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