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郭村镇塘头小学 张翠芳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及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对语句的理解与感知,可以获取文章的情感与表达。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以语句的基础为铺垫,带领学生从咬文嚼字开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语感。例如在《池上》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认识生字开始,着重带领学生正确掌握“撑、艇、浮、萍、稚、侧”的读音,深刻理解诗文中“浮萍”一词。教师可以借助电子课件的生动展示,为学生呈现孩子撑船归来的画面。让他们透过自己对文字、词语的理解和掌握,联系画面场景想象出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到乡村孩子顽皮、可爱的童心之美。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逐句吟诗、炼字,体会其中意境。让学生想象从“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这两行诗中看到了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并指导学生从这两句中找出小孩“偷偷”做的顽皮之事,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天真、调皮的样子。再从“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中抓住描写孩子质朴、纯真的词语“不解”。透过问题:“小孩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找出答案:“他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感受景美童心纯的诗文诗意。这样从“字”到“词”“句”再到“文章”的教学过程,教师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在咬文嚼字间加深了学生对词句的理解,也渐渐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语感。
语言、文字作为人们表达情感和抒发内心的重要方式,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沟通互动的技能基础。语言、文字的良好运用可以促进相互了解与增进情感。语言的感知则可以帮助人们充分理解文本表达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写作、复述、讲解等形式,能够培养学生语感,同时使他们不断积累、深刻内化语言经验,提升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综合能力。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复述课文、添加延伸等形式,灵活运用语言思维,汲取语言营养,还可以定期开展“实事我来说”“我给大家讲”等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让他们大胆地说,大声地讲。这样的活动形式可以促进学生活记乐背、熟读成诵,还能够提升他们的语言经验,提升口语表达。此外,在教材写作内容的安排之余,可以建议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让他们将生活经历、社会实事、新闻热点等逐一记录,使他们在长期文字传达的积累中,历练自身语感水平,提升语感的敏锐程度。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通过长期的语感训练,学生可以有效积累语感体验,从而强化语言、语感的综合素养。
语文课堂的终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核心重点就是语感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做到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使他们能够拥有一颗品鉴的内心。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鉴赏、分析经典课文,从而使他们能够广化、强化、敏化地提升自身语感能力。例如,《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出处是经典名著《水浒传》。《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有一百单八将,他们各有各的性格特点。而本文《林冲棒打洪教头》中就重点描写了林冲。在我们的教学中,历史的烟火已经消散得无影无踪,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文章精髓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穿插影视作品、音乐元素,从而带领学生体会文章背景、文本思想。此外,还要让学生精读课文,学法迁移。让学生重点鉴赏描写林冲和洪教头的句子,并抓住关键词语:(谦虚谨慎)的林冲、(狂妄自大)的洪教头 、(武艺高强)的林冲 、(目中无人)的洪教头,主要理解本篇课文描写的两个场面,谈谈自己的感受。要想真正实现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还可以开展课外延伸,推荐学生品读少年版的《水浒传》。让他们通过精读、赏析强化语感分析,在情境契合中品味语感魅力。
综上所述,语感是学生通向更高语言境界、文化修养的桥梁,是学生语言的基础、生活的体验以及思维的表达。它本身没有直接的可感性,需要借助其他行为或载体才能形成具象的感受。它是语言、文化、思想、素养、情感的综合体现,一旦生成,学生将终身受益。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语感的培养,能够帮助他们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将死板的文字,将文本中蕴含的情感转换成活灵活现的精彩世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升自身语感敏锐性,定能促使学生向更高层次的文化素养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