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有效质疑的策略研究

2018-11-28 19:30:57江苏省昆山市淀山湖中心小学校朱新韶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23期
关键词:月光课题词语

江苏省昆山市淀山湖中心小学校 朱新韶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平常的语文学习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质疑,正好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习的主动权抓在学生的手里,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因此,我们老师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把他们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运用那些知识来进行质疑,鼓励他们从“不敢问”到“勇于问”,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勇于”“善于”质疑问难,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学生的参与度也更高。

一、鼓励学生勇于质疑

想要让学生勇于质疑,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创建和谐、放松的学习氛围是必不可少的。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能让学生和教师以平等交流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的前提。在平常的学习中,我们当然会碰到优生和差生,但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不要用教师的偏见扼杀任何一颗敢于质疑的心。如曾经在教学《秦兵马俑》一课时,就有一个平时不着调的学生向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兵马俑怎么没有一个是戴头盔的呢?或许有的老师面对这样的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会置之不理,但是秉着对每一个学生的尊重,我课后查阅了相关资料并郑重地在课上进行了讲解,对于提出问题的那位学生进行了表扬。可能他也不曾想到,自己随口提出的问题受到了老师的重视,从那以后,他上课时的眼神似乎比之前更加专注了。

2.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

想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积极地质疑问难,在课堂上就要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思维,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1)直接激发。教师可以这样提问:“你知道这些的人(事、物)吗?读了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你最大的疑惑是什么?”“这个词语的意思你知道吗?你还知道些什么?”因为在学习课文前,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不够熟悉,也是第一次接触,他们感到新鲜,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时机向他们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学习课文后,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他们就会有自己的想法,提出问题也更具价值。

(2)情感激发。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优美的朗读,渲染课堂的气氛,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影像资料,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课文,从而发自内心地提出自己的疑惑。

(3)悬念激发。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此时的他们有旺盛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面对自己不了解的东西,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这时教师发问:“事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你觉得接下来还会发生些什么?”“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如果换一种做法,结局会不会改变?”或许有的问题已经跳出了文本,但是学习是无止境的,只要学生的好奇心在,就有探索的必要。

(4)对比激发。可以通过句子的对比、事物的对比或者人物的对比,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没有统一的答案,只要学生能说出自己的理由,那就是值得鼓励的。

二、指导学生善于质疑

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仅要求学生勇于质疑,还要善于质疑。要让学生明白这段话或者这篇课文有哪些地方可以质疑,可以质疑些什么,在积极的质疑中学习知识。

1.在预习中质疑

在教学课文之前都会让学生进行预习,在预习课文时,除了完成必要的任务外,还要时不时提出问题,让学生从第一次读文章开始就要提出自己的疑问。比如《月光启蒙》这篇课文虽然不长,但是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我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提出疑难问题,在教学第一课时时,互相交流,然后把值得推敲的留下,把与中心有关的几个问题归纳如下:(1)月光启蒙是谁对谁的启蒙?(2)为什么是在月光下?(3)启蒙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4)其中饱含了什么样的感情?(5)为什么要以“月光启蒙”为题?这样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学生就能把心中的疑惑解开,同时学生明白了在作者童年的夏夜,月亮升起,柔和的月光洒满农家小院,作者在这优美的环境中听母亲唱歌谣,这歌谣恰恰是母亲独特的启蒙方式。正是有了母亲在月光下对作者的启蒙,他才能“打开民间文学的宝库”,才能“飞向诗歌的王国”,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在课题上质疑

题目是文章主旨最好的概括,因此学生可以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在课堂上出示课题,可让学生说说从课题中知道了些什么,你还想了解些什么?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又为接下来的学习设置了悬念,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司马迁是谁?”“他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他是怎么发愤写《史记》的?”又如《装满昆虫的衣袋》:“这个衣袋是谁的?”“衣袋里为什么会装满昆虫?”

3.在阅读理解中质疑

随着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学生对课文的一些的认识会不断地涌现出来,教师便要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进行质疑问难。在引导学生进行质疑问难时,要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句子或段落,这样能更加容易并深入地理解课文。如果一直坚持下去,就能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探究学习的好习惯。比如《灰椋鸟》这篇课文,作者为了凸显出鸟儿归林时的恢宏气势,抓住了许多重点词语,如“长队”“整群整群”“数百米长”“巨大的”“一批一批”“浩浩荡荡”“排空而至”,这些词都是需要学生从阅读中自己感受找出来的。

4.在教学后质疑

在学完整篇课文之后,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此时又会产生新的疑问,此时学生提出的问题相较之前会更值得探究。因为这是对课文内容的反思和深化,所以课后的质疑便是重中之重了。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提高学生的有效质疑能力,兴趣是前提,而方法是关键。只要能很好地抓住这两点,课堂的学习效率一定有显著提高。

猜你喜欢
月光课题词语
中秋的月光
容易混淆的词语
月光碎落了
找词语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第一次写课题
月光改变了我
学生天地(2019年36期)2019-11-27 05:47:46
词语欣赏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中国卫生(2016年4期)2016-11-12 13:24:04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