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性在干部培训中的应用

2018-11-28 18:25
文学教育 2018年30期
关键词:戏剧化戏剧干部

苏 健

一.种子: 什么是戏剧化教学模式

(一)戏剧的大众教育功能

戏剧对于每一个人都不陌生,作为一种文化娱乐,它已经深深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每个人从生下来就开始接触电影、电视剧、话剧、音乐剧,甚至年代更久远更古老也更小众的京剧、昆剧、沪剧、越剧、黄梅戏、花鼓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甚至可以让现代人拿着手机随时随地观看网络剧。看戏追剧不仅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也成为一种为普罗大众所接受的喜闻乐见的大众教育方式。每个人都从戏中接受不同程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和熏陶。戏剧界有言:“不关风体化,纵好也徒然”[1],戏剧创作主体一般会在创作之初就在主观上树立激发和引导社会正能量的意识,从而为戏剧担负起重要的社会“教化”功能奠定基础,而且在外在上,戏剧历来也是统治阶级重要的政治宣传和思想意识控制手段。甚至对于当代科研机构而言,也把戏剧当作重要的科普手段,上海科技馆以及一些科研机构已经出现将科普与戏剧相结合的科普剧[2]。中央电视台第12套“社会与法”频道近年来不断推出的普法剧有效提升了百姓对法律的了解和认知。这些都归结于戏剧自古以来就具有的强大的社会大众教育功能,它将要达到的教育目的——这些教育目的可能是科学知识的,也可能是宗教政治的——寓于一个真善美的故事之中,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间接教育熏陶作用,而且这种间接的教育作用正越来越被直接应用在各种中小学、大学的教育教学上。

(二)戏剧与戏剧性

然而戏剧并不是戏剧化,对受教育对象而言,看戏追剧不能代替正式的教育。对从事专业教学和教学研究的工作者而言,看戏追剧更不能直接用在教学上。如何让戏剧转化为教学方法,也就是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戏剧化,这里需要一个转化。这个转化就是需要教学工作者从戏剧中学习和发现戏剧性,并且灵活地将戏剧性应用到教学方法中。

(三)将戏剧的参与性赋予给课堂教学

人们常常说,“寓教于乐”,短短四字,却寓含了教育的一个经典法则——通过有趣的教学组织及实施,引导学生达到教学目的。然而在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教学方法中,如何确认所实施的教学方法具有戏剧性?答案只有一个,只有教学工作者准确领会戏剧性,并把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才能灵活运用戏剧性于课堂教学并使之戏剧化,才能创造性地使各种教学方法如变戏法般伸手拈来。下面以干部学员作为课堂主体为基础,从戏剧的引导参与功能出发,演化三个重要的戏剧化教学模式:

(1)对教学内容进行戏剧化改造,保证学员作为课堂主体角色的“身份参与”。我们在看一场戏的时候,都有过强烈的参与感。让观众在看戏的过程中通过角色代入直接或间接参与到戏中,这是戏剧的功能之一,也是现代舞台剧的一个重要创作理念,即:让观众和演员在导演的有机引导下一起参与创作发展剧情[3]。在干部培训课堂上,给干部授课的教师就好比导演,让培训教育对象通过角色参与的方式,通过将相关课程或课题设计成一个完整的统一的具有真善美属性的剧情,或者设计成一个能够让每个人都参与的活动或游戏。这种方法最经典的是课堂剧,目前已经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最简单的比如有奖抢答、互动问答、小组交流讨论、团队拓展游戏、分组完成相同任务、小组讨论交流、分角色朗诵等都具有这种属性,这样的做法是保证班级成员的全体参与和体验感,保证教育对象以参与的角色进入学习状态,这是保证观众(学生)从身份参与的层面保证“角色参与”。

(2)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问题逻辑,保证学员作为课堂主体的“思维参与”。逻辑性的根本在于引起好奇心、保持注意力和催发持久的兴趣以保证观众从思维层面进行参与。通过强烈的问题悬念设计,在课堂上制造环环相扣的兴趣点,形成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悬念,引导学生作为主体去发现教师有意埋伏的教学目标,制造一波又一波的突转高潮,在45分钟内持久保持学生的好奇心,持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这一点,戏剧与干部培训的课堂教学也是相通的。经典的戏剧作品,以宫斗剧《金枝欲孽》来说,它围绕三个女人的斗争,通过设计一系列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悬念”来引导观众的好奇心兴趣,并能让观众有一种恨不得一口气看完的欲望,这些“悬念”就好比教师要设计的教学问题。易中天在百家讲坛讲《品三国》的时候,他所运用的策略就是这种问题悬念[4]。毛泽东在给延安党校干部们讲《矛盾论》的时候,也大概使用了这一逻辑策略[5]。把这种戏剧性赋予给教学方法,可以表现为围绕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一连串具有逻辑性的问题,同时问题的难度又不要太高,让学生轻轻跳一跳就够得着。

(3)创造引人入胜的戏剧情境,保证学员作为课堂主体的“情感参与”。引起戏剧情境的最有效手段是用喜剧性活跃氛围,而喜剧性的根本在于通过富于机趣且具有生活质感的话语引起观众(学生)的集体记忆,引起一种情绪情感的共鸣[6]。有的老师善于”插科打诨”,在教学过程中不时插入具有生活质感的笑话,不单纯是活跃气氛,更潜在的目的是重新激活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有的教学工作者则使用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诗情并茂的诗朗诵,或者一段具有历史价值或者生活质感的视频片段,来来改变课堂本已让人怠倦的氛围,引导学生的情感集中,从而将情感集中转化为学习兴趣和更持久的注意力集中。

以上三种具有戏剧参与性的教学模式,都是建立在一个基本原则上,即始终以教育培训对象为课堂主体,保证培训教育对象以主体身份从各个角度参与教学。

二.土壤:干部教育培训的本质

(一)面向不同在职成人对象的干部教育培训

面向体制内不同层次在职成人干部进行继续教育的干部培训院校,在国内不在少数,上海的干部培训机构近年来不断压缩并进行归口管理,具有独立建制的干部培训院校目前为数不多。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于1980年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199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为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同时还是上海市科技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国家科学技术部“科技创新管理”及“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培训基地,承担着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科委以及市科技党委委托的计划内干部培训任务,同时还承接上海合作交流办委托的对口支援科技帮扶培训任务,近30多年来培训各类科技管理干部及人才12万余名,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是一所代表当代成人继续教育社会化大众化价值导向,整合干部培训、社会培训、学历教育等多重教育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体。目前,我院在干部培训结构上分为培训需求前期调研、课程设计与专家授课、开班动员、课堂教学、课外现场教学、结业交流总结、后期回访反馈等环节,而在这整个培训动态结构中,课堂教学因为占据时间最长,参与面最广,成为关系整个培训体系运作效能的最重要一环。

(二)以教师专题讲座为中心的单向传受占据过去干部课堂的核心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引导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7]。目前,这一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已经渐渐走进国民教育序列,以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及高职高专等以职业技术教育为特征的课堂教学中,即便是仍具有“应试教育”嫌疑的初高中教育,为他们授课的相当一批具有创新观念的教师,也已经在执行着新课改的这一标准,积极地进行着教学创新的尝试。干部培训不是“应试教育”,自然更应遵循“教师引导、学员主体”这一课堂教学原则。若忽视成人的特点,还使用传统教学方式,不重视学员主体作用的发挥, 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既浪费了培训资源,又消耗了学员的宝贵时间。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应从成人的学习特点入手,逐步探索适合成人的教学方法,发挥学员在培训中的主体作用[8]。

我院过去在课堂教学上,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培训条件、师资力量的限制,教育培训的形式和方法比较陈旧,以“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专题讲座为主,教师与学员之间基本是单向的传与受的关系,学员被看成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被普遍看好的研究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现场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开展较少。而且在培训方法上,以分类指导和需求为导向的培训也还不够深入,“分类培训”原则虽然得到贯彻,既有按干部的级别设置的,如局级干部培训班、处级干部培训班等;也有按岗位的类别开设的,如组织干部培训班、统战干部培训班等。但这些培训班次仅仅只是考虑了干部的群体差异,而在课程设计方面还没有真正体现分类的特点,有关课程在不同的班次反复讲授,内容千篇一律,客观上降低了培训的效果。其次,“按需培训”原则在实践中虽也得到了贯彻,在开办相应的干部培训班次前注重向培训对象调研,搜集培训需求,但这种需求过于强调国家需求、组织需求和岗位需求,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个体需求。此外,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小组交流讨论、活动拓展等环节在逻辑连结上缺少整体性,也是存在的问题。

我院的干部培训不仅面向市科技系统,而且还承接了来自市金融系统、证监系统、银行系统、社工委系统等大口的培训委托任务,仅拿市科技系统内的干部培训这一层来说,就要面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培训学员,比如科技管理干部、党务干部、工会干部、宣传干部、统战干部、妇委干部、精神文明创建干部培训等等,不同的培训对象就有不同的培训需求,然而众多需求之中却始终存在两个共性需求,一个是要求课程实用,满足理论结合实践的标准,所讲的内容要具有专业系统性或行业针对性,能确保对学员今后的岗位工作实践形成指导作用,二个是要讲的生动,讲的好听,信息量大,课堂活跃,能够在课堂上满足他们的强烈参与意识。两个要求,一个反映的是“实用”层面的问题,一个反映的是“参与”层面的问题,由低到高反映了培训学员作为课堂主体角色的觉醒,从客观上推动着课堂教学从“专家一人主讲本位”向“学员全体参与本位”前进。

以上存在的三类问题和两个需求,为将戏剧性种子移植进干部课堂教学提供了成熟的条件和土壤。

(三)变“师资被动”为“师资主动”

干部培训对象的高层次决定了需要配备与之相匹配的高层次教学师资,我院近年来致力打造高端师资库建设,目前这些师资库包括各大高校教授、研究机构学者、企业高管、行业专家等优质教师资源,他们以一定的权威保证了理论教育上具有完全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基本能满足和解决委培单位和学员们的理论需求。

然而理论强势并不能代替教学方法。由于外请的高端师资很多并不具有课堂教学经验,即使具有课堂教学经验的大学教授和副教授,由于并不是学院自有资源,编制也不在学院之内,课堂教学也只是半天或一天的临时合作关系,不用担心教学责任,在教学结束后也不需要参加任何教学评估和教学质量考核,导致学院在外请他们时没有足够的胆量和底气向他们提出进一步的教学要求,所以在怎么组织课堂教学上完全失去了学院应有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他们通常都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授课,课堂教学特征基本是“一人主讲”“一山独大”,忽略了干部学员作为课堂学习主体的作用。

为了摆脱“师资外借”的被动形势,我院一方面推出干部培训的自主选学课程,自主选学式培训突出了干部在学习培训中的主体地位, 强化了培训需求导向,改变了“教什么学什么”的传统方式,将“大锅饭”变为“自助餐”,较好地做到了科技创新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成长缺什么就补什么,提高了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顺应了广大干部学员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的培训需求。另一方面是实施内部“传帮带”机制,推进中青年教师带教培养,加速中青年干部走上干部培训讲台的步伐,鼓励中青年教师发挥教学方法优势,从而变被动为主动,让学院掌握一定的教学主动权。

三.移植:利用戏剧的参与性提升干部培训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一)依靠“主动的师资”驱动“参与的学员”

然而即便解决了教学主动权的问题,即便中青年教师有了空间和舞台,授予了他们一定课堂教学的自由度。然而由于干部学员这一特殊身份,决定中青年教师还是要在教学上受着很大的局限,因为大多数前来参加培训的干部不仅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相对稳定成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且具有专业的学科知识基础,而中青年教师无论人生资历、知识储备,都无法和院外专家师资相比,所以针对干部的培训既不能模仿专家教授走“专题讲座”路线,也不能指望对干部学员像对中学生大学生那样进行全面系统的学科教育,而是要发挥另一种特长,即像导演一样进行“引导”,充分借助他们已有的行业经验、管理能力和专业基础,运用他们的“参与”本能和“主体”意识,开展一种崭新形式的课堂教学,在短时间内让他们的思想、能力等各方面得到强烈的体验和飞跃,帮助他们形成强烈的记忆,从而能够长期指导他们今后的工作。而在众多的教学选择中,戏剧化似乎是最佳选择之一。“创造性戏剧是一种即席、非表演,且以过程为主的戏剧形式。其中,由一位‘领导者’带领一群团体,运用‘假装’的游戏本能,共同去想像、体验,且反省人类的生活经验。[10]”根据近年来学员对教学反馈的统计,不少培训学员普遍呼吁要求培训方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受访者在回答“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当前着重应解决哪些问题”时,选择“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占了相当比例。

(二)三种“参与性”戏剧化教学现象的肇始

案例一:“(身份)角色参与”戏剧化教学现象的萌芽。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员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员的心理需要,这种教育就会变得高度有效”[9]。新型的教学方法,如:互动式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教师虽然也有讲授在其中,但更多的是充当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拿出现成答案的人,而学员则是学习的主角,更多的参与到了知识的学习、理解、探讨、掌握和创新当中。我院自2016年以来连续举办的市科技系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是干部培训的核心主体班,它在教学方法上实施了十几种形式,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结构化互动式授课、经典导读、现场教学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干部廉政警示教育政策解读、“破冰交流”活动、团队游戏拓展训练活动、学员沙龙活动、文艺晚会、调研成果交流、培训总结交流活动等,这些活动虽然都贯以不同的名称,但实际都体现一个共同的教学本质和戏剧化教学理念,即通过成立小组,调动每位学员以主体参与的身份参与到小组任务或小组活动中,事实证明,这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在上述一系列形式不同的活动中,每位学员都能确保参与到学习培训中,从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思考,在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释放出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获得了成就感和满足感。而担任教学的教师则抛砖引玉,进行引导,引导学员思考、让学员自己寻找答案,而且答案不是唯一的,是开放式的。

案例二:“思维参与”戏剧化教学现象的萌芽。我院一些培训课程在前期设计时,开始加强对院外邀请专家学者授课课程的指导,要求他们通过戏剧化的问题逻辑引导,帮助学员自己发现、找到、总结适合工作实际的最佳答案。专家按照这种要求设计的专题讲座,从思维层面极大增强了学员学习探究兴趣。按照这个要求开展的课程,在课程评估中的综合评分均在95分以上,相关课程都被列为了干部培训精品课程。

案例三:“情感参与”戏剧化教学现象的萌芽。随着新时代党建形势和党员干部政治思想建设力度的加强,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成为各级各系统党政干部培训学习的重点。针对这种大规模党课性质的教育,如果讲课时只满堂灌输理论,无疑会枯燥无味,引起反感。我院担任党课教育的一些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了一些简朴的戏剧化手段,他们结合自身丰富的政治生活阅历,在课堂讲述政治思想理论的同时,还插播演示一些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视频片段画面,同时还讲述具有生活质感和历史价值的政治生活和人物故事,正是这些质朴的戏剧化手段,让学员们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参与:对于老干部或者老党员而言,从内心唤起了他们对过去历史的集体记忆,而对于中青年党政干部而言,那些具有历史感的画面,以及引人入胜的故事和互动问答,都吸引了他们强烈的参与兴趣和学习意识。

以上出现的三类干部培训戏剧化教学方法的萌芽,虽然相关施教人员并没有专业的从戏剧化教学思维的高度去引领整堂教学,但他们都从培训学员的课堂反应中,或多或少认识到激发培训学员参与增加课堂互动对教学的重要性,正是掺杂在其中的这些具有戏剧性的质朴元素,改变了过去课堂教学教师和学员之间的僵硬关系,也改变了学员在培训课堂上的地位,为今后课堂教学实施更多的戏剧化改造留下了空间。

四.前景:用戏剧化教学思维提升干部培训整体内涵

干部培训不同于学历教育的地方在于,它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整合极其有限的教学资源,完成高质量的教学任务。在这里,戏剧化的整体思维对完成高质量的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综上所述的戏剧化教学主要是针对干部培训的具体实施阶段尤其是课堂教学阶段。但我认为,戏剧化教学的作用远不止于此,它不仅适用于干部培训的课堂教学创新,而且能对干部培训的整个动态系统产生作用。比如从干部培训整体结构上进行戏剧化的优化设计,确保培训的每个环节,包括课程设计、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现场教学、总结交流等环节沿着一个大培训主题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有机一体,不致脱节,从结构上保证整个培训过程张驰有致,富于戏剧性活力。戏剧化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且丰富多彩的,关键在于施教的人是否树立了一种戏剧化的教学思维,并用这种教学思维来指导整个教学环节。

自2004年以来,我国已在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190万人,加速推动汉语走向世界[11],说明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日益上升。然而对传统文化的解读,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对其进行戏剧化。不少干部学员对古史典籍充满兴趣,对为官理政之道进行研究,但苦于文言基础差,语言不通,无法理解史志材料所包含的真实含义。如果用戏剧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对推动传统文化向干部培训普及渗透,提升干部培训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形势下,在上海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形势下,我院作为党的干部教育基地,作为服务上海科技创新管理干部教育培训的基地,用戏剧化教学思维来指导干部培训,也是推动干部教育不断成熟发展,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猜你喜欢
戏剧化戏剧干部
有趣的戏剧课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LOGO GIRL
戏剧类
从《烈日灼人》谈米哈尔科夫的电影风格
一场人性和利益的博弈
“戏剧电影”概念的使用探析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