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滢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铜罗小学,江苏苏州 215237)
屠格涅夫说过:“伟大的一切由人的手所造成。”劳动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智慧的果实,勤劳的双手加上聪明的技术能创造出美好的东西。劳动技术是一门指向劳动能力与提升技术素养的课程。该课程旨在通过教学,使全体学生具有一定的劳动技术素养,实现人人“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的目标。劳动技术课程除了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融科学、技术、人文于一体,在技术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是孕育学生综合素养的沃土。小学是培养学生劳动技术素养的重要时期,也是他们形成观念意识的关键时期。我们应当立足劳动技术课程,充分发挥其综合价值,加强多元意识培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笔者在劳动技术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设计意识、技术优化意识、实践创新意识和集体劳动意识,并通过四种意识的培养,去优化学生技术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现以《设计相框》教学为例,就培养学生四种意识的策略与各位分享。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精心的准备就不会有成功。劳动技术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而不是简单的动手操作。俗话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设计是制作的前期准备环节,要获得劳动成功必须精心策划设计[1]。一些学生在劳动技术课中怕动脑,喜欢做现成事情。他们对劳动技术课的兴趣集中在动手操作上,而对设计缺乏动力,更缺乏自主设计的意识与能力。我们要增强学生的自主设计意识,激励他们在自我追求中提高劳动智慧,提升技术素养。
“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教育需要激励和鼓舞,幼稚天真的小学生更需要鼓励。笔者在教学中通过鼓励催生学生自主设计意识。在教学《设计相框》一课中,笔者通过闻名世界的建筑导入,组织学生欣赏中国故宫、苏州博物馆、卢浮宫、金字塔等。精美绝伦的建筑给学生以视觉享受,引发了学生的兴趣。笔者请他们说说设计者,并鼓励说:“看了大师的杰作,令大家惊叹不已,心动不如行动,其实同学们也能用自己的巧手设计出精美的作品。”之后,笔者趁机鼓舞学生自主设计:“老师这儿有一张纸板和一小张卡纸,卡纸可以借助折、剪、刻、贴等多种技术本领,请你们设计出一个不破坏纸板,能让纸板站立起来的支架。”教师的鼓舞激发了学生动手制作的欲望,激发了学生自主设计的意识。教师没有给学生讲解具体的操作程序,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寻找方法路径。学生都能够积极思考,自主尝试设计,有的写出制作步骤,有的画出示意图。
技术是劳动的支撑。劳动技术课要帮助学生“掌握技术操作,增强技术意识,提高技术素养”。学生只有具备技术优化意识,才会提高技术,形成“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技术观念。
技术素养来自实践,实践是训练劳动技能的平台。我们要为学生创造实践的舞台,提供动手的机会,引领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技术、探究技术、催化技术,优化意识,从而摸索出更多的新技术。
在《设计相框》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两轮实践活动,对催化学生技术优化意识取得较好的效果。第一轮是用纸板和卡纸设计一个支架。在学生自主设计出方案后,笔者对学生说:“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巧手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吧。”学生开始动手,或折叠,或剪刻,或粘贴,很快就完成了这个简单的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加工制作的基本技能,笔者组织学生交流经验,演示站立纸板,并通过实验检验纸板的稳固、抗压等程度。学生在实践中找出它们的优缺点,从而优化了制作技术。比如做成三角形支架以增加稳定性,在粘贴时需要预留粘贴边,可以做个撑角提高承压强度等。第二轮实践是创意相框的制作。在学生设计好制作方案后,笔者给学生提供了材料,让他们根据方案动手制作。在学生制作过程中,笔者巡视指导,并提醒他们剪切要光滑、插接要到位、粘贴要牢固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高操作技能,增强他们的技术优化意识,使得作品更加美观实用。
江泽民同志说:“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能力是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更是民族进步的驱动力。劳动技术课程是一门创造性课程,它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有助于激发、鼓舞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潜能[2]。而在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致很多学生习惯于模仿,缺乏创新意识。显然,教师要发挥好劳动技术课的创造性,将培养创新意识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性的人才。
在《设计相框》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展评活动,通过作品的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在展评中进行思想的摩擦与碰撞,激励他们不断创新。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展评:第一层次是在学生制作创意相框前,笔者给学生播放了生活中的相框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点评,从而给学生增添了创作灵感;第二层次的展评活动是在学生完成了相框制作后,让每个小组展示制作的相框,请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并提出个性化建议;最后一个层次是在课堂结束前,为了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笔者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各种电子相框,帮助学生感受电子相框的先进技术,并为他们注入了最新的时代元素。多层次的展评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谁若脱离集体,谁的命运就会悲哀。”集体可以让个人获得更好的发展。劳动技术素养的培养离不开集体,集体的力量会推动学生向前发展,集体的智慧会帮助学生提升技术素养。然而,也有一些学生缺少集体劳动意识,喜欢孤军作战,不懂得与他人合作,导致劳动效率低,技术素养差。
为培养学生集体劳动意识,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凝聚力量,培养学生集体劳动意识。在《设计相框》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比如在制作卡纸支架时安排小组合作,在创意相框的设计和制作步骤中开展小组讨论,在制作相框活动中也同样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即使在整理环节,笔者也让学生共同收拾器材,整理桌面。小组合作为学生提供交往的机会,增强了交流,融洽了感情。合作将他们聚集到一起,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验到集体合作的价值。合作不仅助推了学生技术素养,也有效催升了他们的集体劳动意识。
总之,意识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引擎,可以驱使学生走向劳动自觉,实现劳动创新。笔者以意识培养为切入点,在劳动技术教学中通过鼓舞、实践、展评、合作等方式来涵养学生四种意识,是提升学生技术素养的有益尝试。
[1] 吕勇松.浅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研究,2017,(14):28-29.
[2] 夏令.小学社会实践活动的整合实施策略[J].江苏教育,2017,(39):22-24.